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从我国加入 WTO 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到党的十七大中“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表述说明了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大部分集团企业为适应经济发展和自身强大的需要,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作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集团的资金管理水平却不高,制约着集团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集团的整体发展。
我国的集团企业下属成员单位众多,管理链条长,达到二级、三级甚至达到四五级,各级成员企业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有的还有国外子公司,造成集团企业管理成本高且管理效率低下问题。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局部利益与集团整体利益目标不一致,容易导致成员企业各自为政、总部组织协调不力,内部失控现象较为严重。集团资金管理体制分散、监控失衡,总部不能及时掌握成员企业资金状况、资金运作行为,往往一个子公司出现问题就把集团拖到无休无止的债务、担保纠纷里,导致损失惨重;集团总部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及时、统一的资金管理信息数据,不能及时从全集团角度进行资金协调规划,也不能识别、预警资金风险,集团财务风险骤增。
具体来说,集团企业在资金管理的实践中出现了以下一些弊端。
首先,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集团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没有在集团内部制定且实施完整的资金管理办法以规范各成员企业的资金运作行为,资金管理要求不明确。
其次,资金管理力度不足。集团企业总部没有适时的监控和分析各成员企业的资金流和资金状况,无法掌握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成员企业财务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如挪用、拆借资金等,极易造成资金安全上的失控。
再次,资金分散,整体效率不高。集团企业资金由各成员企业分散管理,集团没2有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规划,造成总部资金运作效率低下。引起集团整体财务费用加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各个成员企业分别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效益好、周转快的企业有大量的经常性存款,而起步期的企业却要向银行大量举债;各成员企业还存在多头开户的情况,银行存款分散无规模。
我国集团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资金管理。因此,目前我国集团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如何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集团企业资金整体效益,得到最高回报和创造最大价值,从而实现整合优势。
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浪潮中,Z 公司与中国 N(集团)公司联合重组成为 Z 集团,集团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市场空间得到拓展,各方面能力迅速提升。重组后,集团业务模式发生变化,子公司区域分布更为广泛,加之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弊端不断显露,为适应集团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集团管理水平和管控效果,Z 集团资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亟待改变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更是集团企业管理的重点,因此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来提高管理水平成为大多数集团企业的共同选择。随着 Z 集团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开拓,特别是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业务的拓展,集团内部交易增多、集团内部资金沉淀增多、与银行关系日益复杂,容易造成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同时集团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例如金融危机对集团的影响,集团最初设计的资金管理模式已显现出某些不足,亟需完善和发展。因此,本文研究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旨在为 Z 集团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保障,也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找到切合集团自身实际的路径和方法,进而为其他集团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提供借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理论借鉴。本文从集团企业的特征入手,系统阐述了集团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以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采用的结算中心模式为例研究其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为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完善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功能。集团内部各下属企业的闲置资金通过资金集中管理被统一上收,由集团统筹使用,充分发挥资金集聚的规模效益,同时,增强集团企业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力度,了解掌握资金流向,对下属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动态控制,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第三,提升 Z 集团企业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集团企业资金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是资金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一种转变。有利于实现对下属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控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集团企业通过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机制来实现集团内部资金高速有效流转,使资金的达到动态平衡,满足集团各成员企业对资金的使用需求,使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极致。
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对集团整体资金的宏观调控,盘活存量资金,调剂资金余缺,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费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资金运作和监控,达到提高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和提升集团管控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研究资金集中管理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非常有意义。
1.3 文献综述
相对于传统资金分散管理,集团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下,各成员企业只拥有一定数量的交易性现金余额,剩余资金全部由资金管理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到集团总部,由集团企业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目前,理论界从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必要性、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不同层面阐述了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丰富了资金集中管理理论。
1.3.1 有关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目标的研究
集团企业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体制首先必须明确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来制定和执行各项资金集中管理的内容。
袁琳(2005)1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大量企业案例后,提出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实现四个目标:出资者有力监控资金的流向、安全和效益;集团整体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解决多头开户、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并存的矛盾;集中控制风险,有效进行风险预警、分散与对冲;信息集成,为集团战略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王之君、杨文静(2006)2认为通过资金运作和监控,实现集中资金,能够达到降低财务费用、加强资金监控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目标。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实现资金账户“零”余额;资金结算“零”在途;资金管理“零”风险;资金控制“零”距离。
实现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旨在对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资金进行监控和有效管理运用,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集团规模效益的发挥。
1.3.2 有关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必要性的研究
传统的资金分散管理不适应集团企业的发展,给集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各种弊端不断显露,制约着集团企业的发展壮大。
刘会玲(2006)3认为资金的分散管理会给集团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资金账外循环,集团难以及时了解成员单位的资金状况;集团内部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并存,资金没有有效使用;集团对资金支出、负债、资金的流向等缺乏有效控制;财务预算没有资金集中管理做基础,预算管理不能做到事前、事中控制;资金利用效率低,筹资成本高等。
柯英超(2012)4认为集团企业比一般企业更应重视资金管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集团企业实时得到整个集团全部的资金情况的难度很大,因其管理链条长,通过传统财务会计手段得到的信息按照多层管理级次向上传递,导致信息严重滞后,使得集团企业的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大。其次,集团企业具有法人地位的各下属企业各自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错综复杂,导致集团“三高”现象,高额的闲置资金沉淀、高额的银行贷款和高额的财务费用并存。再次,集团企业众多成员单位的内部交易形成集团大量的在途资金和三角债务,容易产生资金账外循环导致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失控。
可见,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不仅因为传统的分散资金管理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不断显露弊端,更是集团本身发展的需要,是内因作用的结果。
1.3.3 有关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人,集团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我国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我国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归纳为六种: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和现金池。
1.统收统支孙静芹(2004)5认为统收统支是指将集团企业内各成员企业的所有资金收支活动都集中于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不单独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集团内部的一切现金收支活动都由总部的财务部门执行,集团内部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在现金收支方面没有任何自主权。集团企业采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现金收支全部平衡,资金周转效率提高,减少资金闲置,控制资金流向并降低资金成本。但是其缺点是各成员企业因没有自主权,经营灵活性受到影响,因此不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整个集团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效率低下。
2.拨付备用金孙静芹(2004)6指出集团企业拨付备用金模式,是在一定期限内以一定数额的资金拨付给成员企业作为备用金使用,集团总部财务部门集中成员企业的所有现金收入,并按实际支出现金凭证报销给成员企业以补足备用金。这类模式的适用范围较窄,只适用于集团总部管理同城或者距离不远的非独立核算分公司。
3.结算中心王之君、杨文静(2006)7认为集团企业的内部结算中心是在集团总部内运行和管理的一个职能机构,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主要职能是对集团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支进行管理,办理往来结算;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流向;统一对外筹集资金。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实行收支两条线。
结算中心模式相对于上两种管理模式赋予各成员企业较大的经营权和决策权,没有将各成员企业的全部现金集中到总部,只是对于资金流向、投资、筹资等决策过程的集中化。齐晓密(2012)8指出结算中心模式根据功能上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单一划款式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式结算中心、内部往来式结算中心和虚拟型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具有账户管理、集中收付、资金结算、资金监管、筹资及投资等多种职能,形式多样灵活,适用性广,实现了分权与集权的结合。
4.内部银行宋政(2011)9认为内部银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把商业银行管理方式引入到集团企业内部来管理各成员单位与内部银行的资金往来。采用模拟银企关系的方式来发挥其基本职能: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设立内部结算账户、办理集团内部结算往来、筹措资金、发放内部贷款、发行内部支票和货币、制定结算制度等。由于内部银行只是集团内部一个管理机构,缺乏传统的银行吸储放贷的作用,另外其核算方式内容比较复杂,已经很少被集团企业所采用。
5.财务公司李欣(2012)10认为我国的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由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本质上财务公司是集团企业的子公司,为集团企业成员提供财务管理服务,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经营范围广泛,包括:抵押放款、外汇、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其具体功能主要有:(1)中介服务。通过对集团内部提供担保、资信调查、信息服务、投资咨询等金融咨询服务为集团公司各成员提供金融中介服务;(2)融资服务。同行业拆借、发行债券及新股,从事外汇及有价证券的经营范围为集团开辟广泛的融资渠道;(3)投资服务。将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重新配置,优化整合投向高效的产业和行业,或者投向于集团内部有潜力的发展项目,使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
6.现金池汤谷良(2007)11认为现金池(Cash Pooling)也称现金总库,是跨国公司为了统一调拨集团在全球的资金,降低集团净头寸,与国际银行合作而形成的资金管理模式。
我国的商业银行与集团企业合作,采用现金池模式,是按照无贸易背景资金转移调度、利息需要对冲、账户余额可以分开、账户余额集中的形式来实现资金集中运作,使委托贷款得到最大限度的灵活应用。GE公司通过与招商银行合作,使现金池业务落地中国,就是以委托贷款的形式进行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与集团总部用外汇资金进行转账的案例。
外部商业银行,在结算中心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中仅仅充当资金管控的配角,但在“现金池”模式中,银行成为了集团企业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和集团内部资金共享的管理主体之一。在整个现金池中,集团公司和其所属成员公司分别扮演了委托借款人和借款人的角色,成员企业在池里存款要收取利息,同时成员企业在池里的透支则属于贷款,要付利息。而商业银行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集团企业与之通过现金池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
现金池模式相较于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有两点好处:一是使集团企业更加充分享受银行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成为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合作者:二是以委托贷款形式规避跨国公司成员之间拆放外汇资金等法律上的障碍。GE公司与招商银行合作的现金池这一案例成功的解决了GE公司40个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外汇资金管理。
以上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在实现集团企业管控集团资金、完善集团财务管理方面颇具效果。高度集权的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模式因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在目前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运用的越来越少。当今集团企业采用何种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不仅要从集中管理的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考虑,还要根据各个集团企业自身的特点来斟酌。
1.3.4 文献评述
目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文献,主要对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重要性、模式等进行描述,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现有的相关资料经常将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统收统支、现金池、收支两条线作为资金管理模式的划分,这些划分有待商榷。其实前三者是组织模式,后三者是账户管理模式,因此不能够全面代表模式的本质和内涵。本文认为,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手段之一,由于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特定目标,实用性的相关研究更为重要,即在实务操作中怎样设置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怎样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若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纯的谈模式和原则之类的宏观内容,就会缺乏实务层面的可操作性指导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的全面性和理论深度。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描述,对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重要性和相关模式进行文献分析并简单评述,然后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阐述了与集团企业本质相联系的理论基础。
2. 规范性理论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对集团企业的三种常见管理模式进行规范论述,并且比较了三者的区别和适用范围;然后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描述了优秀的规范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具体分析。
3. 实证调查与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具体实践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和归纳所掌握的资料,描述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所采用的模式,分析利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并提出改善建议。
1.4.2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本文首先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本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文章介绍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是文章的事实基础。最后,文章提出改进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构想,这是文章的解决问题部分。从整体上,文章遵循介绍基本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逻辑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1】
根据文章的研究思路,本文的框架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分析了研究背景和意义,评述了有关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重要性和各种模式运用的研究,提出了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
第二章,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理论分析。界定了集团企业的概念和特征,提出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为下文具体论述资金集中管理奠定基础。
第三章,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介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影响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并且描述优秀的资金集中管理的特征,树立标杆。
第四章,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践。描述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背景,介绍 Z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从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模式方面介绍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章,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和完善建议。分析 Z 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一定程度上达到集团资金管理的目标,同时分析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完善 Z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建议,分析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变化对集团资金管理及整个集团发展的贡献,得出相关启示。
第六章,结束语。再一次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指出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模式的先进性、适应性是企业集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具有一...
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目标和企业对财务活动的组织及关系的处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指引着公司财务工作的基本方向。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给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回报,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
摘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预计十二五末,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但融资难问题困扰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近年来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2012年已经达到1.55万亿元的规模。具有渠道丰富...
3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分析3.1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1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亟需提高影响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者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管理经验、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因素。国内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
1引言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管理体系应该是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的收入是信贷业务所提供的,主要也是由信贷业务引导产生的风险。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
1绪论1.1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除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己然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
第五章Y公司的融资策略建议从上述对Y公司融资需求和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Y公司的融资结构已经不适宜再采用债务方式融资。而且从监管要求看,Y公司也不可能通过银行贷款或债务性房地产信托取得资金。Y公司的未来融资,不仅要考虑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
本文主要通过对匹匹扣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及保障措施,进而对基于匹匹扣公司案例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尝试了探索研究。...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一、研究结论在当前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个人住房金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长期战略方向,因此,研究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釆取得力措施有效...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分三个阶段:奠基阶段、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我们当前正在经历国际化阶段,并寄希望于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证券市场的力量,培育本土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证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