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7 共594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5.1 优势(Strength)分析
  
  5.1.1 区位优势明显

  商河县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的东北部,南临黄河,北望京津,东连滨州,西接德州,处于济南经济圈北向辐射线上,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受济南影响较大。省道 248 线纵贯南北,省道 316 线横跨东西,距济南机场 50 公里、济南 70 公里、青岛 400 公里、天津 240公里、北京 360 公里。德龙烟铁路和新京沪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后交通将会更加便利。 对于依附城市带动型的中小企业有很明显的优势,对于配套京津济德滨的主导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1.2 企业载体成熟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优越的生产环境,商河县在县城南部规划了面积 24 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是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是“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园区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以新能源、机械制造、农副食品等产业为主;北区主要以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基地、文化产业为主导,同时兼顾交通物流、商贸服务和温泉旅游。

  为打造一流园区,商河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 3 亿元用于改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修建了长达 16 公里的通车里程,并形成了“一环四横六纵”的路网框架;为满足园区内的用电和用水需求,修建了 2 座日供水能力 10000 吨的水厂和 35KV 的变电站;同时,为了美化园区,共绿化面积达 21 万平方米。区内基本实现“八通一平”,即通电、通气、通路、通邮、通讯、通公交车、通水、通有线电视和保持土地平整。日供水能力 2 万吨的自来水二厂和日处理能力 2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
  
  5.1.3 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区现有 3 万亩国有建设用地,可以低成本提供充足的工业用地,承载能力大。区内地势平坦,道路通畅,规划建设工业项目极为方便,无需大量征用集体土地。

  (2)油气资源优势商河是胜利油田主产区之一,石油储量 5000 万吨,年产 40 万吨。石油伴生天然气储量达 14 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日供气量 40 万立方米。地热储量 48 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0 亿立方米,单井出水 120 立方米/小时。出口水温 58-62 度,含有丰富的锂、碘、锶、溴、铁、锌、偏硼酸、偏硅酸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属医疗型地热温泉,可广泛用于医疗、保健、采暖、洗浴、工农业生产供水。①
  
  (3)地热资源优势全县地热储量 46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量 21 亿立方米,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 1.19 亿吨,是我国最大的地下热水存储地。开发区第一口地热井业已投入使用,水温 62℃,水量100 立方米/小时,供热面积约 3 万平方米。

  (4)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县乡村人口 52 万人,其中劳动力 28 万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多达 2 万余人,其中玉皇庙办事处总人口 6.3 万,人力资源总量约 1 万人,农业劳动力 2.8 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5)农产品资源优势商河县域内玉米 75 万亩,年产 38 万吨;棉花 20 万亩,年产 33 万担;小麦种植面积61 万亩,年产 26 万吨。现有 29 万亩林果,20 万亩优质大蒜。羊存栏 35 万只、生猪存栏44 万头、家禽存栏 830 万只、肉牛存栏 28 万头。
  
  5.1.4 政策优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商河发展,作为省会城市的欠发达县,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政策也不断向商河倾斜。2008 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实施了落实加快商河发展的 18 条帮扶措施以改善商河发展环境,全县干部职工紧紧抓住这次重大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打造了五大环境,即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文明的城市环境,宜居的生态环境,干事创业、高效廉明的政务环境,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社会环境。2009年,为了促进商河经济发展,省政府将商河纳入财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核心动力,使商河县在税收方面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需要交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比重进一步下降,构成了有利于企业扩张的支出结构,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013 年,市委、市政府又落实了 12 项政策,加大对商河县的帮扶力度,政策倾斜优势更加明显。

  5.2 弱势(Weakness)分析

  5.2.1 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

  2011年,商河县中小企业共3245个,工业增加值35亿元,仅占GDP的3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个,占企业总数的3.5%。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3个,过1亿元的12个,过5000万元的20个。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县级市区比,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占GDP的比例上都是非常低的。

  5.2.2 资金短缺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受到资金制约,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就上不去了。而目前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的老板都不愿意走股权出让或让外来资金注入或进行股份制经营的策略,所以贷款成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选择。但从调查中发现,企业反映贷款难,而银行也反映难放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隐瞒资产信息,造成数据不真实,不按照相关条例贷款。如,因为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造成财务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贷款时,银行需要有正规的财务报表和经有关部门审验的报表,但是,这些企业都无法提供,造成银行无法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所以造成无法放贷;中小企业资本小,可抵押物少,生产产品的工厂土地大部分是以租赁的形式使用,所以,银行无法办理资产抵押手续,企业也无法提供合法的担保手续,所以造成融资失败;中小企业故意伪造经营状况、利润状况以及资产状况,使得银行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增加了银行放贷的难度。

  (2)中小企业经营者一般自身素质较低,对于信用的观念比较淡薄,信用缺乏严重影响了资金投放。部分企业家存在“务农的不如做工的,做工的不如经商的,经商的不如借钱的,借钱的不如不还的”的思想,认为用国家的钱是天经地义的,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不欠款就吃亏了,这样就会造成中小企业信用降低,给银行造成的第一印象是中小企业不可靠,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中小企业无法贷款。

  (3)贷款手续复杂,障碍重重,造成贷款积极性不高。由于我国银行贷款机制和经营模式比较落后,对于企业的贷款手续要求较高,关卡太多,无形中给企业家贷款带来了很多的不必要麻烦。有的企业家就常说“银行的钱好吃不好拿,拿出来也剩不了多少了,跑贷款也白跑”。还有的民营企业老板反映,跑贷款浪费时间,耗费精力,最终的结果也不一定好,还不如集中精力把现有的企业做好,能做大的就做大,不能做大的就做强,凭自己的能力发展,能发展啥样是啥样。

  5.2.3 区域产业同构,恶性竞争严重

  在生产优势相同的情况下,各中小企业都追求自身利益,而不考虑整体行业的发展前景。生产产品选择雷同,发展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生产凸显,造成行业结构趋同化,无法建立起协调发展的行业分工体系。如,商河县白桥镇①以产高质大蒜而远近闻名,大蒜远销全国各地,2000 年左右,白桥镇第一批大蒜初加工企业建立,建设初期有 10 家企业左右,为临沂市某企业提供大蒜原材料,最初几年,利润可观,并且销路良好。到 2003年,白桥镇大蒜初加工企业发展到了 200 余家,生产产品相同,为了生存价格一压再压,最后,大多数企业都不得不面临倒闭的局面,没有倒闭的企业的经营利润也是相当微薄,造成了自相残杀、互损不利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制约了优势的发挥,也大大影响了县域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导致在资源、资金、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形成自相竞争,为产能过剩埋下伏笔。目前全县经济发展模式中,以大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产业的小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大多是传统的、生产同类竞争性商品,不仅扰乱市场,而且对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在原材料的购买上,没有统一协调的指导价,造成原材料紧张,提高收购价格,造成成本上升;在销售上,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客户,将产品价格一再压低,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5.2.4 缺乏技术人才

  企业的成长与壮大离不开技术与人才的支撑。由于商河境内缺少相应的高校和高级培训学校,加之收入水平、居住环境与济南相比有较大差距,造成人才与技术的缺失。如,商河县某制造企业,在岗职工 50 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 20 人,具有本科学历的 9 人,专业技术工人 8 人,具有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 5 人。大部分企业存在着一人兼职多个岗位的现象,从而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了企业发展。

  5.2.5 产品深加工程度、附加值低

  商河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依靠当地资源进行加工增值。木材加工业中,年加工能力为30万立方米,其中加工杨木旋片15万立方米、桐木拼板4万立方米、胶合板3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8万立方米,分别占木材年加工量的50%、13%、10%和27%;出口桐木家具、复合地板砖的木材加工用量仅为0.5万立方米和0.8万立方米,分别占木材年加工量的1.25%和2%。棉花加工中,全县年产籽棉12万吨,加工成皮棉3.5万吨,纱锭25万支,生产棉纱2万吨,仅占皮棉总量的57.1%;生产毛巾0.5万吨,仅占棉纱总量的25%,占皮棉总量的14.3%。其它的棉花深加工产品几乎为零。年产35万吨大蒜,仅有2万吨得到初级加工。

  5.2.6 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商河县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大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如果企业家一人做出的决定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容易致使管理混乱、决策错误,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则难以满足其发展模式,也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同时,加之商河县中小企业管理者多为农民出身,自身文化水平低、有勇无谋,受小农意识的束缚,使得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有的企业自打成立那天起,只看中某一类甚至某一种产品能赚钱,投资建设的,至于如何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盼望“车到山前必有路”、“跟着感觉走”,根本搞不清楚企业能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期开始做,有什么条件去做,怎样才能够成功,怎样才能发展壮大。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企业发展战略。考察这部分中小企业成立、运行的现状,有的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及时利用,有的源于短期的市场需求,它们所制定的一些规划,还没有从客观的角度着眼,也未从发展的趋势考察,因此有相当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即便有些企业已经或者说开始着手发展战略定位的研究,从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实施上,都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体制的窠臼,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以此定位的发展战略,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市场竞争,有的不可避免地成为泡沫经济的畸形儿。

  5.2.7 品牌意识薄弱

  商河县的中小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加工的产品出售给外地企业,贴上别人的品牌,让他人赚取高额利润,而产品则是自己生产。目前,商河县能够喊得响的品牌仅有“温泉”、“力诺”和“宏业”,像农产品加工方面,并没有打出自己的特色,使得产品附加值一再降低。

  5.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5.3.1 省内宏观政策的机遇

  2013 年元旦刚过,省政府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滨州、聊城,共 7 市,52 个县(市、区),总人口3368.4 万人,面积 5.2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 34.8%和 33.2%。

  ①这是继被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商河县再次迎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在产业和发展定位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一个核心、两个圈层、两条轴带”为布局思路。首先做大做强核心城市济南,同时以济南为中心,70 公里为半径打造包括济阳、商河、平阴、章丘、莱芜市区、齐河、禹城、临邑、肥城、邹平、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等周边区域的紧密圈层;以 150 公里为半径,打造包括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 5 市市区为节点的辐射圈层,并推动形成滨州-淄博-济南-聊城和德州-济南-泰安-莱芜两条“十”字形产业轴带。《规划》还提出了包括土地、财税、投融资政策,载体支撑方面的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其中,特别提出将一体化、同城化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发展的关键,努力在加强制度衔接、打破行政壁垒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具体包括逐步取消区域内除高速公路外的干线公路及桥梁收费,建立免费的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运输到销售环节的“绿色通道”;推进信息通讯同城化,固定电话统一区号,移动电话统一按市话收费;推进户籍管理同城化,实行更加灵活的户口迁移政策,实行户籍所在地人口同等待遇等。《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是确保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经过商河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与对接,包括商河县大沙河湿地公园、京沪高速商河段工程、济南市区至遥墙机场至商河城际铁路等项目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进入重点规划。

  5.3.2 产业转移的机遇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北上广等大都市的“城市病”愈发肆虐,产业转移、企业外迁、资本溢出的现象日益显现。而京沪高铁这条连接两个中国最为发达城市的交通大动脉的运营,加剧了部分产业、资金及人才从京沪溢出。处于京沪经济圈重要节点的济南,无疑是很好的承接地,而商河作为济南重要的产业转移基地,机遇优势被逐渐放大。截至2012年,52.57%的城镇化率已经让我国同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不过在这个已经过半的城镇化率背后,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均超过了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

  5. 4 威胁(Threat)分析

  5.4.1 周边县区竞争加剧
  
  当前,商河周边地区块状经济活跃,区域竞争加剧。处于商河南部的济阳明确作为北跨战略的首要地区,成为济南产业转移的首要部分,济阳正朝着济南经济总部方向加快发展;德州依靠人才和科技资源丰富优势,正逐渐成为北部新城经济的龙头;滨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出台,成为省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商河县底子薄、基础差,综合实力已与其他地区拉开较大的差距。商河周边地区的发展对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进行分流、分割和竞争,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5.4.2 产业配套落后,无法承接产业转移

  为鼓励产业向商河转移,商河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然而有厂商指出,制造业产业链比较长,须有完善的配套才能促成产业北移,否则只徒增物流等其它成本。以纺织为例,由纱线制造、染整、编织至巿场销售,环环相扣,故一旦迁移必须是整个产业链转移,须有完善的配套,如环保要求、水电供应等。 由于商河县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所以相关产业的配套还不能完全符合部分企业的需求。

  商河县是济南的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对于依附城市带动型的中小企业有很明显的优势,对于配套京津济德滨的主导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作为欠发达县区,工业相对落后,环境污染较小,加之,拥有丰富的地热、农村资源,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产业有很大的后发优势,对环境标准要求较高的现代牧业、养殖业、温泉旅游业、农家旅游等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商河县应该紧紧抓住这种“后发优势”,找准定位,为农业开发型、特殊资源拉带型中小企业谋划出发展出路,整合现有资源,扩大宣传规模,将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最大化。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