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念与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3 共672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2.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优化重构为基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使企业的工作流、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全面集成和整合,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结合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降低因信息不畅造成的管理成本,不断促进管理提升、激发创新能力。

  2.1.2 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进而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以及基层运作。自从计算机应用于管理领域以来,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的不断演化。其发展历程按照时序和特点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阶段。国外企业资源管理及产品数据管理非常普及,国内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逐渐的从单项业务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在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主要覆盖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到全产业链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1)研发数据管理信息化

  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是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数据和设计过程的技术。PDM 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最终使企业在产品创新和推向市场速度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应用 PDM 对产品研发进行管理已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信息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战略需要。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是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全生命历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它实质上是一个商业服务理念,以产品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商业解决方案来支持产品定义信息的生成、管理、开发和使用之间的相互协同,从地域上横跨整个企业和供应链,从时间上覆盖了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制造、使用,直到报废的每一个阶段。PLM要求以产品研发为中心,着重点是快速进行设计迭代,很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制造、供应链及产品支持的含义,目的是加快赢利的速度。PLM 不是一种简单的“系统集成”,而是一个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它必须具备一个完备的技术框架,来规范和描述 PLM 系统包含的组成元素,以及如何组织这些组成元素协同完成系统的各项功能。

  (2)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和品质,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中的成员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等。

  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是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可以为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服务,还可以为上述人员提供所有与生产相关资源的当前状态。MES 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管理模块的集合,并不单指某个软件。

  (3)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管理、定义和标准化必要经营流程以有效计划和控制企业的一种框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融合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企业提供经营、计划、控制与业绩评估的管理模式。ERP 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系统、质量检验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ERP 应用普及度非常高,国际上已把 ERP 作为数字时代企业生存的支柱。面对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未来的 ERP将是一个集管理、技术和信息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它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资源的全面集成、企业业务流程的深度重组、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云化服务和在线租赁等新型业务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HRM-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是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价值为出发点,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整合在一起的协同工作平台。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招聘管理、考勤管理以及培训管理、职业发展规划等功能,满足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为管理层及时提供多角度、多条件的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业务流程管理(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根据业务环境变化,推进人与人、人与系统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整合的经营方法与解决方案。实现信息传递、数据同步、业务监控和企业业务流程的持续升级优化,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运作。BPM 不但涵盖了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的范畴,而且突破了传统“工作流”技术的瓶颈。企业流程管理最终决定企业价值和目标的实现,决定企业资源配置的绩效,决定企业的实际收益。因此,企业业务流程管理 BPM 是企业管理的基石。BPM 的推出,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一次划时代飞跃。

  知识管理系统(KMS-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是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企业知识积累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完整的业务实现,帮助组织建立起集中存储和管理平台,对分布在终端和各业务系统中的内部文件,包括产品设计、技术文档、图片、报表等价值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共享和检索,以帮助组织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内部文档通过统一平台进行交互和传递。

  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实现办公业务活动自动化而设计开发的人机交互的管理应用系统。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辅助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以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一个较为完整的 OA 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存储等环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服务外包、全球化办公等商业模式的发展,企业和用户对跨组织工作流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升级,协同软件正在成为国内外 OA 系统应用的主流。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软件技术,以及 3G 移动网络的发展,OA 系统逐渐向智能化、集成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

  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计算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支持决策为目的管理信息系统。DSS 通过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建立决策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在目前阶段,我国 DSS 主要以 Bl 软件系统为主。

  (4)营销服务管理信息化

  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客户信息的搜集、跟踪和分析,实现客户联系渠道拓展的一种管理模式。CRM 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销售自动化及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为企业销售决策、客户服务和市场分析等领域提供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客户交互的程度和沟通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CRM 在客户关系的不断变革中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分析功能不断深化;知识管理逐步加强;与供应链管理深度集成;移动化应用得到普及。

  经销商管理系统(DMS-Dealer Management System)主要用于对汽车企业庞大的销售网络进行管理。汽车 4S 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服务为一体的销售服务商。DMS 系统不仅涵盖了针对 4S 店的整车销售、零配件仓库、售后维修、客服服务等,并且在主机厂和经销商之间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信息桥梁,全面满足经销商对“汽车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反馈、客户关系”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DMS 系统能让经销商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提高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压缩中间运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最大限度保证在有限的投入下,实现用户交易的商业目标。

  2.2 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重点的工作是实施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改变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信息系统实施环节的好与坏会直接决定后续的推广和应用,所以要有足够的保障方法来确保系统可以顺利实施。因此,我们需要从战略管理、组织建设、制度完善、资金支持、技术架构和时间计划等诸多支撑环节提供足够的保障。

  (l)战略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贯穿于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信息化得以成功实施的首要保障因素在于企业是否从全局出发,是否复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应用和实施策略。

  (2)组织建设。在实施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一把手支持,同时又要注重企业信息化组织的设立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明确功能定位的信息化组织部门是有效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一支强大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管理的人才队伍是企业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3)制度完善。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但信息化不是万能的,还要靠制度去保障、去规范使用者的操作行为,杜绝随意性。制度是组织协调推广的保证,没有适合的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支撑。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科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是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一般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日常使用的基本要求,二是对系统应用的规范要求。

  (4)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涉及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设备、业务流程重组等各个方面,均需要资金投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信息化项目需求也会日趋增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需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5)技术选型。及时跟踪信息化最新技术趋势,在应用新技术成果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先进性又要符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选型、技术架构论证等工作中,有必要引进专业咨询机构进行指导。

  (6)时间计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方面的关键环节和流程优化。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评估正确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正确的时间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从而避免信息化与实际业务脱节的尴尬局面。

  2.3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评估指标

  2.3.1 管理信息化应用价值度量模型

  建立评估模型客观地反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实状况,合理地设立度量指标,通过分析各类指标要素,明确存在的缺陷,提出需要改进的方向,从而使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用不断接近理想目标,达到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和应用水平的目的。衡量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价值的两个主要指标:(1)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2)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见图 2.3.1)。

  

  2.3.2 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

  根据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各个职能领域完成实施的应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是反映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实现流程与信息化系统的集成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由单项业务的初级应用到跨业务的集成应用;(2)由操作层到控制层,再到战略决策层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是反映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信息化管理应用的覆盖程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着内在联系,即深度应用是以广度应用为基础的。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项应用阶段、业务集成阶段和协同应用阶段。依照这个发展规律,可确定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的评估指标为:(1)管理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2)单项业务应用和处理能力;(3)业务系统集成应用能力;(4)系统协同应用创新能力。

  由此,构建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模型:(见图 2.3.2)
 

  该评估模型较好的说明了信息系统应用深度和广度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揭示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演进规律。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的具体内容:

  (1)管理信息化基础:总体包括 6 个方面。

  信息化组织与规划: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组织建设、机构设置、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的具体情况。信息化组织情况反映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推进的保障条件;评估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情况,反映了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执行能力,具体指标要素包括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完整性、分年度的滚动和执行情况等。

  网络平台: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网络平台、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等设施的基本情况。因为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部署上的基础条件。

  支撑技术:有关系统平台可扩展性、平台对流程配置支持、应用集成方式等。

  管理基础:是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基础现状的详细评估,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基础数据、编码体系、信息共享等情况。

  信息安全: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身份认证安全和防病毒等安全方面的建设情况。

  资金投入:评估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当前连续三年企业用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开展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资金投入等作为评估的重点要素。

  (2)单项应用:从企业研发设计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生产管理、物料和采购管理、销售与服务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应用,再到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层面的综合应用,以评估企业信息化对各领域主要业务的覆盖情况。

  (3)集成应用:业务集成应用是在单项业务应用的基础上,在企业内跨业务领域和跨组织的综合集成应用,主要内容包括 ERP 与研发设计集成应用、业务与财务集成应用、ERP 与 MES 集成应用、ERP 与 BI 集成应用、ERP 与控制系统集成应用、ERP 与其它系统集成应用等,同时评估在集成应用中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优化重组等管理层面的改进情况。

  (4)协同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较高阶段,主要包括企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集成、企业业务协同与信息集成、客户关系管理协同、企业管理模式优化重组等作为重点评估要素。

  2.3.3 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

  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的重点要素包含企业业务运行效率的提高、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等。以相关性为基础选用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估。

  (1)效率提高:是指单项业务应用和单部门系统应用带来的是自身运行效率的提高。

  (2)能力增强:是指在业务集成阶段,跨部门的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促进企业流程优化和业务模式改变带来的整体能力增强和管理提升。

  (3)经济效益提高:是指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综合业务处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

  (4)社会效益提高:综合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水平的提高程度。

  基于此,建立应用效果评估模型。(见图 2.3.3)
  

 

  2.3.4 管理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评估

  根据以上描述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可制定企业总体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价的四个等级:即 D 级初级水平、C 级中级水平、B 级高级水平和 A级卓越水平。(见图 2.3.4)【4】

  企业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评估步骤:

  (1)评价信息化对企业关键业务和流程的覆盖情况、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从而反映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处于哪个阶段(2)评价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成效,从而反映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贡献程度。

  (3)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企业在管理信息化上的总体水平等级。

  企业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评价标准:

  (1)划定每一等级得分率标准,包括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效果两个方面;(2)通过相关合理性和逻辑分析来最终判定总体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等级。

  管理信息化水平评估是企业自我认知和完善的必要过程,需要企业全体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并给与积极的配合支持。评价的过程需要制定从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到各类业务系统应用的系列评价标准,要具体到每一细项的评价描述和分值,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得出结论,为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