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建筑公司人才管理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18 共487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人才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企业间为了争夺核心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留住人才,保证企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通过采取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优化、多途径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建立系统的培训开发体系等措施以及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人才流失风险控制制度等保障机制,大力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本文依托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结论如下:

  (1)结合山西 A 建筑公司的案例,对该公司人才流失问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出要优化公司外部环境、优化人才薪酬体系、加强福利制度建设、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人才危机管理机制五大对策。

  (2)本研究认为主要是个人因素、公司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大的方面的因素引起了A 公司人才流失问题。

  (3)山西 A 建筑公司应对人才流失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主要包括:从构筑新型的政企关系、营造公平的体制环境来优化外部公司环境;从完善工资制度、调整薪酬水平、调整福利待遇来优化人才的薪酬制度;从住房福利、休假福利以及推行人才持股计划来加强福利制度建设;从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来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加强人才危机预防工作、重视人才危机的处理和做好人才危机发生后的危机管理来建立人才危机管理机制。

  6.2 展望

  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结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和条件的限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后续的相关研究做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对于山西 A 建筑公司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后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研究的重点可以放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视调查研究。要尽可能的在整个公司及下属子、分公司范围内进行大规模调研,这样有助于得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研究结论。第二,对于人才访谈提纲的设置要更加科学和详尽,这样有助于得到真实有用的数据。第三,采用山西 A 建筑公司完整的人力资源资料,以多期、多年的数据为样本,科学、动态地评估人才流失问题。第四,分析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本人知识体系及能力的限制,在分析及论证过程中,难免出现不严谨,层次浅的问题,因此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山西 A 建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够深入和全面。国内研究总体上来说,专门对于建筑企业这个领域的人才流失问题研究较少。希望能通过后续深入的研究,降低山西 A 建筑公司人才流失率,帮助所有的建筑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参考文献

  [1] 庇古。福利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罗德·孔茨,海因茨·韦理克。管理学(第九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美)罗伯特 L.马希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美)加里·德斯勒着。刘听,吴雯芳译。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暴利嘉。人力资源管理工具[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6] [美]凡勃仑。组织论[M].商务印书馆,1959.

  [7] 浅井雅夫。吸引人才,招聘人才(中译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 李坚强。浅议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及对策[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62-64.

  [9] 李为民。国有企业如何留住人才-企业如何防止人才外流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学院学报,2000,(9):19-23.

  [10] 李宜萍,杨雅婷。培训:名企成长的法宝(一)[J].人才瞪望,2004,(5):40-41.

  [11] 刘青。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初探[J].经济论坛,2004,(11):82-83.

  [12]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3] 龚道明。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与方法探讨[J].技术与管理创新,2008,(1):90-93.

  [14] 孟琦。基于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的企业培训探析[J].北方经贸,2008,(1):40-46.

  [15] 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6] Robert Folger Russell Cropanzano.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Sage Publications, Inc,1999.

  [17] 陈会雄。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2011,5(3):13-15.

  [18] 古拉依夏。中国企业文化现状[J].成功教育,2009,(9):67-73.

  [19] 张一青。娃哈哈集团的企业文化及其启示[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20):98-101.

  [20] 宋继华。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J].商业文化,2011,(2):45-47.

  [21] 马树林。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J].航天工业管理,2000,(3):90-95.

  [22] 王克。2000 年以来我国薪酬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评述[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23] 盛运华,赵宏中。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5(2):36-41.

  [24] 王荻。几种激励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12,2(24):17-19.

  [25] 李长来。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培训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6] 陆江帆。宝钢特殊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7] 张静。谈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4):23-25.

  [28] 张璐。个人一组织契合度对员工离职的影响关系[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1):89-92.

  [29] 张勉。中国 IT 企业雇员流失动因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1,8(2):23-26.

  [30] 张瑞娟,孙健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1,(4):87-88.

  [31] 朱桂芹。浅谈施工企业人才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才智,2011,5(3):54-56.

  [32] 李卉,陶加强。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若干问题分析[J].江苏商论,2004,(6):87-89.

  [33] Senge P.,Kleiner A.,Roberts C.,Ross R.,SMith B.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for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M]. New York:Doubleday,1994.

  [34] C.Agyris,D.A.Seh6n.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Method and Practice.A 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6.

  [35] JaMes.March and Herbert SiMon Organizations [M].New York:Wiley,1958.

  [36] Mobley.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7,(4):238.

  [37] Steers R M, Mowday R T.Employee turnover and post-decision accomodation process. In: CuMM-ings L L, Staw B M. e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Greenwich, Conn:AI Press, 1981,(4):235-281.

  [38] BaldwinT, T.&Ford J.K.Transfer of Train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 or future Research[M].

  Personnel Psychology,1988.

  [39] Cascio,W.F.Costing huMan resources: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3rded.)[M].Boston M A:Kent,1991.

  [40] Gibbons, R.&K.J.Murphy.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career concerns:Theoryand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3):33-45.

  [41] Price J.L.The Study of Turnover[M].AMes, I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7.

  [42]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3] 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4] 罗辉,孙宗虎。人力资源管理操纵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5] 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一一结构化设计方法[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6] 张正堂。企业家报酬的决定: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7] 王长海。建立国企经营者薪酬制度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8,1(2):67-71.

  [48] 张明南。从文化视角谈企业用人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37:40.

  [49] 张亦梅。知识型团队集体离职内外因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20):14-15.

  [50] 成华。薪酬的最佳方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1] 孟昭宇。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52] 潘刚华。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技能开发[J].2007,(5):11-13.

  [53] 李小勇。100 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4.

  [54] 李进峰。转型期中国建筑业企业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5] 铁道建筑技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主办[J].现代技能开发,2006,(6):54-57.

  [56] 牛海霞。对现代企业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8,(8):65-68.

  [57] 范欣。员工离职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1-22.

  [58] [美]乌尔里克,[美]布罗克班里,吴雯芳。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新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9] 郭云。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4):9-11.

  [60] 徐红艳。职业经理人工作压力感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化,2009,(26):24-28.

  [61] 孙琳琳。解析基层员工薪酬与离职原因调研[J].人力资源,2009,(21):13.

  [62] 仰征宁。浅析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0,(19):10-12.

  [63] 王军伟。试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动因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1,(5):5-7.

  [64] 魏海军。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11-13.

  [65] 肖永红。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04.

  [66] 郭亮。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3.

  [67] 桑毅平。A 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68] 师帅。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07.

  [69] 孙明。试论企业人才流失的控制管理[D].重庆:重庆大学,2002.

  [70] 赵恒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71] 刘建明。试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45-48.

  [72] 韦柳。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及思考[J].轻工科技,2012,(3):139-144.
 

  致谢

  学习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两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我已经即将离开理工大这篇历史悠久的书香庭院。我的 MBA 学习生涯也将就此划下句号,我的生活也将就此踏上新的征程。很快我就又要踏上工作岗位,在这一刻,我想讲我内心的感悟化作最真诚的祝福,祝福那些在这两年里伴我前行、指引方向的良师益友。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导师王汉斌教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篇论文才得以完工,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完成,王汉斌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经历,一次次修改一次次给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并在我每次遇到困难时予以援手,毫无保留,他细心的关怀与指导才使得这篇论文顺利完成。

  此时此刻,我想再次表达对他最真诚最诚挚的祝愿。

  感谢在本次论文写作中为我提供帮助的所有领导和专家,是你们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现场资料,论文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在论文开题和撰写的过程中,学院的其他老师对我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严格的要求,为论文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我由衷地说一声:非常感谢!

  感谢经济管理学院这两年中为我授课的老师们,感谢这两年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是你们无私的教诲使我获得了实际工作中亟需的宝贵知识,让我获益终生。

  感谢郭丽芳老师、张小平老师、康方耀老师、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长久以来的支持和关怀,帮助我顺利地完成学业。

  感谢论文所有引用过的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和调研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其他各位专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您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使得我开阔了视野,为我完成我的论文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友人和同学,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造就了今天的我,我的今天离不开你们的参与扶持。感谢母校太原理工大学,它让我见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教会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从更高的起点迈进,以更谦卑的姿态前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