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战略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

企业国际化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22 共161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企业国际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逐步增多,各类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进行优化配置而兴起得到,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就是对企业进行跨国经营行为的对象。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登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与各个国家之家的国际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国内的各类企业也开始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问题,因此应该充分研究企业国际化的概念和内涵,这是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基本前提。关于国际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因此对概念的界定也是有所差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企业国际化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流通,企业通过市场的对生产要素的调配作用来参与国际分工,其经营范围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规模由小变大;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第二,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以自身利益为导向,充分配置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根据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

  第三,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其决策者对海外市场上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企业的经营模式所做出的选择。

  国际化分主要包括内向型国际化和外向型国际化。内向型国际化主要是因为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与国内企业在本土市场上产生了国际竞争,国内企业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在国际竞争中所采取的国际化经营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汽车企业发展步伐加快,但其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国家层面出台各种有利政策,吸引国外汽车企业来中国进行投资,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逐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在这一阶段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已经开始了内向型国际化。外向型国际化是指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通过出口、海外投资建厂等多种方式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本文所研究的国际化主要是指外向型国际化。

  2.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学者邓宁所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建立在所有权垄断优势、内部化、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该理论对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选择出口、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做了很好的阐述。

  通过对该理论的研究,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组合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国际营销的途径和建立优势的方式,而且还能说明是否具有直接投资的优势,具体企业应对策略如表 2-1 所示。

  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之前,其它学者的理论学说都只是单单就某一方面的优势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到其它两个方面,这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过整合这三种优势,而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得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选择,这一理论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代表性学说。

  2.3 内部化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巴克利和卡森通过研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提出内部化理论,该理论是基于以下两个假设:一是科斯的厂商理论,即企业的市场交易存在着一定的成本,企业趋向采用一体化措施来降低这种交易成本。二是市场的不完全性。

  该理论的观点是在市场的不完全性的基本前提下,各种资源的交易都会产生成本,但企业如果想要获得必要的生产要素如技术、营销知识等就必须要通过市场的交易,这必然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如果企业实施后向一体化,建立自己的内部市场,所需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给自足,使资源配置内部化,这样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

  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建立内部市场的主要措施是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避免市场交易的发生,减少由市场的不充分性所带来的影响。内部化理论是具体化的科斯厂商理论,该理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忽视客观的国际环境。

  内部化理论在当今企业国际化战略中已经得到很多的运用,以汽车行业为例,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汽车企业经常以兼并收购、投资建厂的形式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将上游企业内部化,这是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表现形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