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民商法论文 >

国内劳资纠纷调解处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6 共228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劳资纠纷解决模式优化分析
  【引言  第一章】我国劳资争议解决机制探究
  【第二章】国际社会选择的劳资纠纷解决模式
  【第三章】我国劳资纠纷化解策略的制度完善
  【结语/参考文献】国内劳资纠纷调解处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劳资关系既非完全一致,也非完全对立。

  如果能从转变用工方式和管理意识出发,在立法上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通过提供多样的维权渠道和协商平台,促使企业合理地进行劳动力分配和岗位设置,改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将大大有利于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随着劳资关系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探求劳资纠纷解决模式的立法途径,是遵循法治建设要求实现良性发展的必要辅助,是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更是实现劳资关系长久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专著类:
  
  [1] 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研究[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郑振清。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01.
  [3] 〔美〕丹尼尔?奎因?米尔斯。劳工关系[M].李丽林,李俊霞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王益英主编,黎建飞副主编。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罗燕。劳动争议处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6] 〔日〕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编。劳动关系法规集[M],2004.
  [7] 罗结珍译。法国劳动法典[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8] 〔日〕棚濑孝雄著,季卫东代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9] 参见贾俊玲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0] 孙德强。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1] 董保华主编。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化与国际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
  [12] 〔英〕琳达?狄更斯?聂尔伦。英国劳资关系凋整机构的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 李环。和谐社会与中国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7.
  [14] 参见李环。和谐社会与中国劳动关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03.
  [15] 刘建仓。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视角下社会组织解纷机制实证分析[M].华东理工大学,2012.
  
  (2)论文类:
  
  [1] 苏金胜,李云,许岑涔。如何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应对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处理能力[M].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业务调研课题,2013-9.
  [2] 苏金胜,李云,许岑涔。提升劳动保障行政效力,确保异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M].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业务调研课题,2013-9.
  [3] 刘黎明。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工权益的保护机制研究[J].商业文化,2011,(10)。
  [4] 高爱娣。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劳动政策比较[J].工会理论研究,2008,(2)。
  [5] 韩斌。国际劳工组织: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J].WTO 经济导刊,2009,(2)。
  [6] 刘黎明。劳资纠纷法律解决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借鉴[M].安徽大学,2012.
  [7] 张荣芳。美国劳资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借鉴[J].法学评论(双月刊),2004,(1)。
  [8] 刘金源。近代英国劳资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J].史学月刊,2013,(6)。
  [9] 姜敏。恶意欠薪入罪对解决劳资纠纷的实用性探讨[J].黑河学刊,2013,(5)。
  [10] 胡友江,陈伟军,刘丽。劳资纠纷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及对策探析--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1)。
  [11] 温淑春。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的舆情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06,(1)。
  [12] 常凯。劳资冲突处理法制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一项急迫的政治任务[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2):18.
  [13] 姜胜洪。从舆情视角看企业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J].理论界,2007,(3)。
  [14] 刘英爽。有关多元化农民工劳资纠纷解决机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5)。
  [15] 〔美〕哈罗德·伯曼。美国法律讲话[J].三联出版社,1988,(3):120-121.
  [16] 姜涛。劳动刑法视域下集体劳资纠纷的刑法规制模式[J].刑事法评论,2009,(2)。
  [17] 徐成胜。浅析劳资纠纷的成因与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2013,(1)。
  [18] 李永红。企业如何正确处理劳资纠纷[J].三峡大学学报,2010,(2)。
  [19] 何伦坤。劳动争议调解实效的软法求解[J].理论探索,2013,(3)。
  [20] 周向荣。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劳资关系特点[J].经营管理者,2012,(22)。
  
  (3)报纸类:
  
  [1] 〔留美学者〕姜晨。须编织运行有效的劳资纠纷处置机制[N].东莞日报,2013-3-25(B02)。
  [2] 陈瑞华。无救济则无权利[N].工人日报,2002-2-8.
  
  (4)法条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1 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 年)
  [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 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 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 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9 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 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工会工作条例》(2006 年)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5 年)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 年)
  [1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2008 年)
  [1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2012 年)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 年)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 年)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0 年)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3 年)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民商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