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
曾国藩人生哲学在中国近代人生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不仅将儒家人生哲学的精髓发扬光大,而且结合自己的人生实践对儒家人生哲学进行一定的改造,通过将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文化和中国人生哲学。曾国藩人生哲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道德品质,对我们今天开展家庭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启示。
第一节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
一、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道德修养、着作文章、人品功绩都为世人所敬仰。他以远大的抱负步入仕途,目的是实现"民胞物与"的远大理想;他以犀利的眼光看到清王朝的种种弊端,决心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挽救行将没落的清王朝;他以强烈的自信推动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以期实现中国的自立自强;他以广阔的胸怀、清廉的作风、富有启发的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都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息息相关。曾国藩以其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当代中国的许多名人伟人,如毛泽东、梁启超、蔡锷等都受过曾国藩的影响,激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他将"仁义忠信"、"忍辱退让"、"清廉自守"、"刻苦自励"等传统道德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同时他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勇敢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维护传统而不守旧,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他将"义理之学"中的"经济"单独出来,结合经世致用思想,既弘扬儒家学说的求是精神,又主张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创者。
他以"礼"释"仁",倡导儒家的民本思想,实践爱民为民的主张;他以忠诚来治军,倡导爱国主义精神,给予湘军精神动力;他以修身为本,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改变社会风气。曾国藩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理论和丰富的人生实践,使儒学人生哲学在近代获得了短暂"中兴".
二、曾国藩人生哲学的时代局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也颇受世人争议。从阶级立场来看,曾国藩作为封建统治的维护者,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反动的一面。曾国藩一生扞卫孔孟之道,以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挽救晚清政府的生死存亡为己任。他组建湘军,充当清王朝的"帮凶",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委曲求全的解决"天津教案".正是由于曾国藩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愚忠",让他死心塌地为清政府卖命,这是曾国藩的悲哀所在。正如唐浩明先生指出的:
"其实,曾国藩这个人既不是圣贤完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了深刻内涵的悲剧人物".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深受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曾国藩继承了儒家的"三纲五常"学说,恪守儒家的伦理道德,并用它来规范约束自己和家人。他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当他的大妹、三妹遭遇不幸的家庭婚姻生活时,曾国藩就用封建的纲常伦理道德来劝解她们,让她们遵守封建礼教,不要去反抗现实,而是"耐劳忍气"、"忍耐顺受".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人们的人性和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思想意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包含了一些唯心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曾国藩注重主观意志的作用,认为人只要敢想敢做,坚持不懈,不服输,总会达到自己的目标,"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不可否认,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业的成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要在不脱离具体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如果一味的讲主观意志,不讲客观条件,有时有志者未必事竟成。曾国藩常常讲"天命",认为天命不可违,万事万物都有前定,人力是丝毫不能强求为之的,因此要"乐知天命".他认为事业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天命",运气占七成,人力占三成。这否定了人在客观环境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价值和奇迹的可能,而将希望基本全部寄托于命运的安排,是自欺欺人的想法,是不科学的。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也存在一些颓废思想,主要表现在晚年时期。晚年的曾国藩人生态度相对消极保守,倾向于效法道家,消极避世,希望解甲归田,远离尘世的纷扰。曾国藩多次向朝廷递交辞呈,表达自己归隐之心。由于清王朝没有同意曾国藩的辞职请求,所以仍以老病之身为清王朝"鞠躬尽瘁",然而此时的曾国藩已变得明哲保身了。在担任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时,他对西方列强委曲求全,唯唯诺诺,从而背负历史骂名;晚年曾国藩虽有"图强"之心,但却不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面对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曾国藩虽心知肚明,但还是心存幻想,保持愚忠。晚年的曾国藩在面对诸多的不如意时,更多表现的是无可奈何、消极避世,因而"内疚神明,外惭清议",郁郁而终。
第二节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曾国藩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并未过时,他对某些人生问题的思考依然可以给我们深刻启示。
一、曾国藩人生哲学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家庭中未成年孩子进行的教育,它是未成年孩子迈向社会的基础,是塑造孩子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曾国藩的良好家风有利于培育孩子自立自强的意识。曾国藩严格践行耕读传家的家风,他要求家中的后辈一边读书一边劳动,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强、自立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不是依仗着父辈们的荫庇不思进取,将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然而,由于目前的应试教育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家长们,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强调的是单纯读书,认为只要孩子读书好、成绩优秀就行,而忽视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锻炼,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成才。因此,应该学习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要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还要重视孩子的社会实践,到社会上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历练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曾国藩的人格塑造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曾国藩十分重视后辈的人格教育,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希望后辈读圣贤书,按照儒家伦理道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明理君子,而不是追求升官发财。然而,当今社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家长的自私自利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使他们常以自己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关心他人,轻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利益,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因此,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应向曾国藩学习,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示范;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形式,让孩子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对孩子进行锻炼,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感情认识,不断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曾国藩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教育孩子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曾国藩以身示范,教育后辈在为人处世时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获得他人尊重;要待人以诚、不忮不求,以获得他人信任;要立人达人、慷慨解囊,以获得他人拥护;要藏锋敛锐、急流勇退,以获得他人理解。培养他们的处世艺术,让他们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然而在现代家庭中,家长由于一味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他们在人际交往上的引导,致使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教会他们一些必备的交往规范和技巧,从小处着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谦恭自虚,不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曾国藩人生哲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为国家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全球经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交汇,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当代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运用新技术的速度极快,但因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培养了大学生自立自强、自我成才、大胆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不同程度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取向不明确、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不稳定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成才。而曾国藩人生哲学对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曾国藩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有利于启迪当代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曾国藩的人生理想就是立志成为一代圣贤,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学习曾国藩立志高远、自强不息的精神,立志做大事,树立有所作为的信心,通过修身养性,以此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性,以此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困知勉行,奋斗不息。
曾国藩的道德修养为大学生提供了榜样示范。曾国藩将"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教育子侄的家训。通过勤奋习劳、节俭朴素、意志坚强、穷经达礼、忠诚孝顺、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处事圆滑的实践修习,达到内外兼修、塑造高尚品格的目的。当代大学生应学习曾国藩克己内省、见贤思齐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善于从身边倒退落后的人身上得到警省,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品格;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发现自己优点缺点,及时进行调节,纠正错误,努力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之人。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身心的方法。曾国藩十分注重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他以谦虚谨慎来戒掉态度上的骄傲自满,以勤廉俭朴来戒掉生活上的骄奢淫逸,并通过少烦恼、少私欲来治心,多运动、重卫生来治身,慎其言、节其食来治口,以此克服生活中的种种恶习,提升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健康的身心。当代大学生应学习曾国藩消除恶习的自觉精神,选择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持起居作息有常、饮食规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在言谈举止上养成良好习惯,从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遵守道德规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共同健康发展。
三、曾国藩人生哲学与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党。党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然而,党的建设的好坏首先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人生哲学包含了求真务实、精诚团结、廉洁奉公等精神,为党员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宝贵资源。
弘扬曾国藩的求真务实精神,有利于形成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曾国藩深受湖湘文化和程朱理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为人笃实刚毅,不说大话,做事踏实稳健,从不投机取巧、刚愎自用、夸夸其谈。他虽然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其实事求是精神却不同于一般士大夫们的固步自封,而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积极投身到兴办洋务的事务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可以说,曾国藩是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然而现阶段,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素质能力低下,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开创新局面的本领;理论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不能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处事没有主见,互相吹捧、随波逐流,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大大阻碍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党员干部要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重视社会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勇于发现纠正错误,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党员干部才能脚踏实地、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弘扬曾国藩的精诚团结精神,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意识。曾国藩能够打败太平天国起义军,不仅仅因为个人的智慧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团结带领一批谋臣将士共同奋斗。曾国藩主张以诚待人,他说:"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认为只有发自内心、真心实意的对待每一位幕僚将士,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忠心;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充分调动将士们作战的积极性。在曾国藩带领下,湘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取得一次次的胜利。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开始松懈,抛弃了我党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比如在工作中,不思进取,纪律散漫,效率低下,贪图安逸,面对困难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勇敢去克服困难。一些党员干部为追求个人利益,钩心斗角,拉帮结派,阳奉阴违。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和党内团结,影响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弘扬曾国藩精诚团结的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共同努力奋斗。
弘扬曾国藩的清正廉明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曾国藩一生克己奉公、廉洁去私,"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虽然位居高位却从无半点官僚作风,从不收受贿赂,从不贪污军饷,依然保持清廉本色,早起晚睡、勤政爱民、饮食素淡、穿衣朴素,一生勤廉为公、清贫质朴;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家人,践行半耕半读家风,勤于学习,勤于劳作,自力更生、自奋自强。曾国藩之所以影响深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清正廉明。
然而在今天,少数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沾染了奢靡、贪污、腐败等歪风邪气,生活上追求高消费、高享受、讲排场、比阔气;工作上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甚至道德败坏,包二奶、养情妇,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就要弘扬曾国藩清正廉明的精神,教育党员干部树立公仆意识,以身作则,无私奉献;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接受舆论和人民大众的监督,善于倾听别人的批评。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真正做到廉洁奉公,才能克服党内的奢侈腐败之风,提高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使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四、曾国藩人生哲学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三个倡导",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体层面提出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深刻体现了这些道德品质,对我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曾国藩的忧国忧民情怀有利于培育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国藩是一个忧国忧民之士,他深切地忧虑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百姓的疾苦。在担任京官时期,他积极向朝廷上书进言,力陈民间疾苦,希望朝廷能够重视和改善百姓的生活状态。在与太平军作战时,他制定"禁骚扰以安民"等规定,严禁发生强掳民佚、抢占民房等事情,希望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面对国家的落后挨打局面,曾国藩积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以自强御侮,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在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国人是热爱祖国的,但也存在一些与爱国相背离的人和事。比如:态度冷淡、对国家实事政事漠不关心;易受到网络等宣传的影响,接受错误信息,乱散布谣言,引起社会的不安和恐慌;暴力游行示威等非理性行为时有发生,引起社会骚乱和动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极其严重的后果等等。因此,真正的爱国应该向曾国藩那样以保卫和建设好国家、人民的安定为根本出发点,奉献自己,有所作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坚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为保家卫国而勇于奉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要学会理性爱国,不粗暴、不盲从、不极端、拒绝暴力,做文明的爱国者;要正确看待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可崇洋媚外,而应顺势发展,呕心沥血,为国奉献。只有始终如一的做出贡献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曾国藩的克己奉公有利于培养人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曾国藩读书做官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实现"民胞物与"、"内圣外王"的远大志向。因此,他不贪污受贿,不积私财,而是廉洁奉公,勤于政事,"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王事之处无多,更竭诚以图之",勤劳为国、勤劳为民。然而在今天,一些人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不端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事拈轻怕重,挑三拣四,敷衍了事。培养人们爱岗敬业的品质应学习曾国藩克己奉公、默默奉献的精神。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要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勤恳认真;要锐意进取,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要乐于奉献,服务群众,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国藩的以诚为本有利于培养人们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曾国藩坚持以诚待人的为人处世之道,"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他认为人的成就的大小取决于"诚",主张做人要"拙诚",平易近人、真诚待人,而不是投机取巧、奸巧伪诈。他以诚用人,挑选"忠义血诚"之士,为国效力;以诚对人,广结天下英才,为己所用,最终干出了一番大事。然而,现阶段,社会中各种诚信缺失的事件屡见不鲜: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苏丹红鸭蛋等食品安全问题;考试作弊、伪造文书、拖欠工资等失信现象,以及小悦悦事件和南京彭宇案,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因此,培养人们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应学习曾国藩以诚为本、真诚待人的品质,做到待人以诚、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讲信用、守诺言,言出必行;要诚实不欺,不弄虚作假,不要让名利蒙住眼,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讲求信誉;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诚心以对,事事尽心尽力,让诚信成为生活习惯。
曾国藩的宽容大度有利于塑造人们宽厚友善的道德人格。在曾国藩看来,要成就大事就要心胸宽广,容人所不能容,以宽容之心待人;以平和之心处世,将功名利禄看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友善之心对人,与人相处恭敬礼貌、谦虚谨慎;不占人便宜,不积财富,不留钱与后人,将多余钱财馈赠贫苦亲友。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友善的情况屡见不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要么"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待人不友善、不和气、不诚实、不宽厚、不平等,不懂得换位思考;对见义勇为、慷慨解囊等事漠不关心、毫不在乎,甚至远离躲避;不会主动施行友善,害怕承担责任和后果;缺乏感恩之心,忘恩负义、自私自利,不知感恩图报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塑造人们宽厚友善的道德人格应向曾国藩那样心胸宽广、友善待人。
要学会尊重他人,举止得体,言谈大方,以礼待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别人不愿做的事,不要强求别人去做;要保持心中常有爱,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要心怀感恩,对于别人的帮助要懂得知恩图报,并在感恩中勇于奉献自己;要学会协调合作,懂得体谅和包容别人的不足和缺点,互帮互助,实现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好公民伦理关系,才能维护好和谐社会秩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提出和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其中,关于人生哲学的新理念是一个重要内容。他指出,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应当努...
第二章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发展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者。梁启超的人生道路虽丰富多彩,但其人生哲学的轨迹却清晰可寻:1873至1898年是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奠基时期。梁启超在...
本文首先介绍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含义, 而后阐述了知识就是力量在当今世界的实践, 最后讨论分析了"知识就是力量在我国的践行, 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本质内涵以及更好地进行实践。...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称赞孔子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
知识就是力量自提出以来, 激励了无数人通过学习知识, 改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 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剖析了《论语》中经典的为人处世之道,深入分析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并从学习、做人、做事三个方面来看《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从中学习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孔子思想中的人生哲学探析的哲学与人生论文。原标题:浅...
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理论说理为主的学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教材的理论知识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以背诵、记忆等方式来获取教材中的价值观念。...
论述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路径:首先是用科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固化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其次是用科学的知识帮助人们获得自由而全面深刻的发展;最后是用科学的知识对人们的各种实践予以指导。...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三个基本概念。明确这些概念的内涵,了解其相互关系,对于本论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人生哲学。人生哲学...
朱熹仁学博大精深,对于我们规划当代人生理想境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