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家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部署及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角色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内涵和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也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现实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理分布相近或地理特征相似的地区或城市为了实现互利共赢而实行共同联合,消除地域行政藩离所形成的各种阻碍,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和区域合理分工。主要从国际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方面说明。
在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国际经济关系,并且在一股股新的浪潮中不断推进。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代表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美洲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立给成员国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共享,更自由的要素流动和更宽松的投资政策。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体现在长江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增长区域,这三大经济区总面积是国土面积的 2.8%,人口数接近 18%,然而却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和参与国际合作的有力平台,然而京津冀地区无论是市场化还是一体化都要远落后于其他两个经济区。
从国际和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开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内部成本,提高整体的利益。
(2)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区域内的优势互补,进而效应集聚,提升外部竞争力。
(3)就京津冀一体化而言,是利国利民的。京津冀一体化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缓解北京的人口多、交通堵,房价高等大城市病。而且一体化的实现会带动北京的优势资源整合分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一体化对北京天津河北来说是互利共赢的。
2.2 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角色。
京津冀一体化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全方位而深层次的,对河北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因此河北要明确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角色定位,既要顾全大局,又要提升自身发展。河北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一是服务的角色,河北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的人口压力和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二是崛起的角色,京津冀三地落差巨大,河北应积极缩小和京津的差距,抓住北京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发展,从而使京津冀成为更大的经济增长极。
2.2.1 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地位。
河北一直以来在京津冀中就是哺育京津的作用,虽然京津冀地缘相亲,但长期以来河北的资源要素不断流向京津,未能占有竞争优势,从而京津冀地区发展存在差距,出现京津冀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京津冀三地行政地位的存在巨大差距,河北仅仅是省级区域,而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由于北京首都的特殊地位,天津河北在资源配置和行政协调方面都是被动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严重不对等严重影响三地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因此,在国家把京津冀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机遇下,河北应摆脱在京津冀中的低姿态,把自己摆在和京津同等地位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上。京津冀三地不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需要相互之间的支持。
2.2.2 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
京津冀三地在地域上是一体的,利益上也是相关的。河北要配合北京、天津做好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并坚决按照规划实施履行,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河北省在 3 月 27 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会议上明确了本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战略定位,提出打造"四个支撑区".这其实也阐明了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支撑作用,在一体化不断进步的同时,河北也不断实现自身飞跃。
(1)是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河北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所以河北有责任优化城市布局和提高本地的承载力和吸附力。
(2)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区。河北环绕京津,地理位置优越,和京津的产业协作有着很好的基础。河北应为构建低碳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出贡献。
(3)是综合交通网络的支撑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庞大的交通网络的支撑,北京的产业转移也需要便利的交通,资源的流动和经济的合作都需要交通作为先决条件。
(4)是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京津冀三地在环境方面唇齿相依,河北的生态环境必须加以治理,支撑京津冀整体区域的发展。
2.3 国家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国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政府高度重视,并且对京津冀一体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2014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将"京津冀"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2014 年 12 月 26 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会议上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出现。201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京津冀作为我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并且成为 2015 年经济工作重点。
2015 年 2 月 26 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满一周年,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即将公布。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国家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现今主要体现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方面。
交通方面:(1)2015 年京津冀三地交通"一卡通"项目正式启动;(2)签署京津冀三地机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3)《北京、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市域(郊)铁路网规划》进行编制;(4)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生态方面:(1)2014 年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家科学技术委员会;(2)建立京津冀区域内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共享平台;(3)水利部组织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4)京津两市签署了"1+5"合作协议。
产业方面:(1)疏解北京部分产业,着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和节能产业;(2)2014 年北京实施《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其中最受人关注...
第2章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1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1.1区域的概念。目前为止,经济学中对区域的定义尚未统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德加M胡佛指出,如果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研究人员所需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进行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可...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与农业和工业不同,服务业部门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
在有关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的特征.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经济的问题时,学者们也考虑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如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陆省级区域工业全要...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一、引言在国内国际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技...
结论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棚户区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认知水平和法规、政策的制定,又涉及到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时间、精力以...
1营口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1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不合理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8:57.4:33.8.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3.8%,比重偏小,第二产业占GDP的57.4%,比重偏大,且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三产...
农业产业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而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能,同时也是区域农业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基础,它的众多特点与功能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如:王学林从契约理论角...
第4章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的空间效应分析4.1数据来源我国2012年2月29日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中首次增设了对于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浓度限值,此标准的正式生效日期为2016年1月1日,所以对于雾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