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论文第六篇:农村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55亿人。其中78%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也将如期到来[1]。当前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发展还不平衡,而且中国人口老龄化基数大,发展速度快,使得我们面临着‘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挑战[2],养老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劳动力流失、基础设施等不够充分的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峻。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则是目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方案之一[3]。
1 当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4]。与城镇老年人相比,虽然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较差,但若儿女可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满足日常需求,同时给予生活照料,配偶健在且可以带来精神慰藉,这种情况的农村老年人还是选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另外农村老年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生省吃俭用,积攒存款留给子女,提到养老院、机构养老等方式时大多带有排斥的情绪,难以接受需要支付费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模式也逐渐被认可,一些子女经济较好,生活照料欠佳,配偶亡故得不到足够精神慰藉的老年人愿意生活在同龄人集中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2 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
2.1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不高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近些年我国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了养老卫生服务的重视,增加了医疗设施设备的投入,提升了监管水平,规范了行业标准,使得养老问题逐步得以保障。但近些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空心村”的问题愈发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占优势。对于农村的医养结合,主要是由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承担了部分职能,由于涉及部门较多,还没有形成合力,用乡下话说,就是“两根油条,还没拧成馃子”。其中民政部门主要承担养老服务的经费投入,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能力弱,面对人口老龄化占比较大的农村,养老服务方面经费的投入就出现一种粥少僧多的局面。在农村的老年人群中,存在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这两类群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医养结合机构数量不足,医疗卫生资源缺乏,医保额度不高,同时存在医保不可异地支付的限制,另外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速度较慢,供给质量不高。
2.2 医养结合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偏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都逐渐衰退,存在一些丧失自理能力的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患有几乎不能治愈的慢性病,这两类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较大,需要进行长期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说养老也就是养病。就使照料人员和医护人员承担了超常的工作量,导致愿意从事该行业的相关人员较少,尤其是医护类的优秀人才,毕业后大多愿意留在资源较为丰富的大城市发展,这也就使得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人才聘用时设立较低门槛,甚至聘用与医学类无关专业的毕业生,粗糙培训后快速上岗。在大多数农村的养老机构中,除了专业医生、护士数量不足外,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人员也少之又少。
2.3 农村老年人养老保健意识不足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处于发展阶段,老年人对社区的概念认识不足,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县城里,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在生病之后会首先选择就近的卫生诊所买药打针,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规模较大、资源充足的医院进行检查或者住院就诊,出院后,也常选择住在家中由儿女照料,或者雇佣可以上门照顾的家政服务人员,也不会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老年人意识不到社区既能满足膳食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能提供医疗卫生护理服务;另一方面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不足[5],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无法覆盖整个农村地区,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发展不良。
3 农村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对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动作用
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具有主导性的作用[6]。政府要积极促进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主动为各部门搭桥牵线。第一,提升监管水平,出台扶持政策,建立规范的标准,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农村的建设,严格审查申请开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对符合要求的机构在办理登记手续时简化流程,定期对“医养结合”机构进行等级评定,对于管理规范、社会信用良好的“医养结合”机构,适度给予财政上的支持。第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农村“医养结合”事业的关注,鼓励社会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宣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成功的案例,借鉴其成功经验,在农村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利用媒体、讲座等方式定期在农村宣传健康养老的观念,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识。第三,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满足老年人在生活设施、环境设施及医疗康复设施方面的需求。积极探索商业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尤其是伤残人士及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接受医疗护理服务,也就承担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探索合适的长期护理商业险种才能惠及更多老年人,不断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3.2 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农村在资金、资源、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存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而充足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才可以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得以延续,服务质量得以保障。第一,拓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渠道,鼓励高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7],提高招生数量,与成功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人才质量的培养。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体系,除了对医疗护理服务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外,还要注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管理人才的培育。各县、市可积极提供培训平台,鼓励持证上岗,对医护服务人员定期考核、审查及继续教育,保证服务质量。第三,对于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可适度提高薪金水平,福利待遇,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满足感、幸福感,从而提高该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第四,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老年人及家人普及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既可替医护服务人员承担部分压力,又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3.3 构建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平台
当前,互联网已融入各行各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也可以依托线上平台,开拓信息渠道,整合农村老年人相关资料,如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子女状况、经济条件等[8],建立信息数据库,可以使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更加直观、方便、快速的的掌握各地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互联网+养老平台,可以将医护服务人员与患者在线上联系起来,若患者不便去医院就诊,可在线上进行医疗咨询,也可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监测,逐步开发定位、紧急呼救等功能,若出现紧急情况,可进行及时救助,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更为便捷、快速、高效。
综上,只有在政策上不断完善,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才能让医养结合在农村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更多农村老人。
参考文献
[1]余董,孔运生加快推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安做日报2020,7(14):6.
[2]周沫独立型养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讨[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6.
[3]朱晓蒙徐玉玲.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19):141-143.
[4]潘楚琦.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8.
[5]李晓丽.需求视角下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以邯郸为例[D].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17.
[6]张伊,牟能冶,郝娟娟.基于“智慧养老”与“医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7):223-225.
[7]陈青霞周晓丽,王言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7):161-162.
[8]李艺龙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医养结合”问题研究-以河南省登封市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7.
[9]周燕常州市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10]白煜杨,崔瑞兰,徐广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现状和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 16(11):169-172.
[11]徐广浩,李传实崔瑞兰.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8,31(9):56-58.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总体的老龄化趋势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养老问题也渐渐的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关注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长期以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价值观...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
回顾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无论从其早期的理论渊源还是从现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实施方式来看,都离不开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早期的宗教社会思想、大同社会思想以及社会互助论等,还有现代社会保障实施的互助共济原则,都体现的是社会保障实施的风险和责任共担...
引言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在各类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在三中主要类型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中居于基础地位,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托底作用。科学全面地保障老年群体的养老生活,提...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其含义为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大量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经济效率、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保护土地生产...
6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家庭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6.1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家庭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随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及价值观念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家庭养老的这种传统模式将不能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肯定是无法再适应社...
第三章农村低保制度的主要内容3.1相关概念解析3.1.1最低生活标准最低生活标准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由国家通过一定的计算和统计方法而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维持一个人基本生活条件的最低标准。最低生活标准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相应的进行调...
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200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决定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必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承担应有的责任,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一、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及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