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J市区小学师德师风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4-26 共426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J 市区小学师德师风问题分析

  通过对 J 市市区小学生家长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体上 J 市市区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着,绝大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责任心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学校老师的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结合访谈交流的结果,现进一步进行分析阐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他们无法置身于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之外生存、从业。因此无论是教师工作的单位——学校,还是每位教师个体,在对师德方面的认知、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基于小学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的环境以及教师自身修养所产生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必须顺应变化,加快自身转变,才能更好的办好学校。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师,他们的职业道德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探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笔者将从学校、教师个人、制度建设三个角度分别对 J 市小学师德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4.1 学校层面问题分析

  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理念灌输、教学方法改革、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培训等综合业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对于教师的信念教育、理想教育、从业准则教育、纪律约束教育等工作相对较少;师德师风建设的奖惩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奖励制度薄弱,无法真正发挥激励作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部分教师教育理想信念缺失,功利主义色彩较重,自身职业道德和对职业的认同感也存在着缺失。

  4.1.1 办学理念方面

  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区别,很多小学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不够清晰,办学理念缺乏;学校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位,没有形成良好的校风。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没有将好习惯教育、德育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贯彻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①。师生的精神风貌欠佳,教师的教育导向受到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无法完善自身建设,也无法充分发挥综合引导作用。

  4.1.2 教师培养方面

  学校管理层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教学理念贯彻,教学手段革新等方面,忽视对教师师德的专项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对教师个人师德师风修养的教育。学校师德师风的形成几乎是源发性的,没有形成良好师德师风教育体系,或者虽有一定的体系指标,但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4.1.3 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管理制度落实不科学、不到位,不能严格执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学校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相对空泛,无法落到实处,缺乏必要的奖励激励制度,或者奖励激励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执行,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4.2 教师个人问题分析

  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观、功名观、利益观,不能很好的处理价值、功名、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认为自己每天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的工作压力大,地位待遇偏低,从而出现职业信念不够坚定;在日常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过程中,这些极少数教师无法发挥自身主观约束作用,师德观念淡漠,在学校同事、学生家长间产生了比较坏的影响,也制约了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②。主要表现在:(1)敬业精神缺乏。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待教师工作不够热情,没有激情,无法用个人魅力感染自己的学生。在日常工作中不能静下心来,对于教学业务工作疲于应付,或安于教学现状;(2)价值观念偏差。在调查中,有些家长指名道姓反应个别教师,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利用平常放学后、寒暑假期间、周末休息时间到有些培训机构兼职,进行有偿家教,自己开办“托管”“辅导”等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公开打着某某学校教师的旗号,开展有偿家教活动;(3)方式方法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必要的爱心和耐心,存在体罚学生现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待学生感情缺失,缺乏必要责任感,工作不够细致,耐心不够,爱心欠缺;(4)私心私欲严重。主要精力、心思没有放在教书育人上,反而利用工作便利,请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谋私现象在个别教师身上存在。

  4.3 评价机制问题分析

  对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学校都有成熟的评价体系,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大部分小学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结果为主要考核目标的考核制度设计,过分重视教学考试成绩,积极开展期末教学评比,注重小升初的考试质量,从而忽视了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全面考核。虽然在教师的评定职称时,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要求,但是往往比较空洞,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具体实际化,也无法有效的执行到位,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个别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容易忽视对自身师德师风的要求,降低标准,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急需加强①。

  4.4 问题形成因素分析

  4.4.1 价值观念因素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发展,唯财富论,唯权力论,人们对于功成名就的衡量标准更加实际。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部分小学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难于体会到功成名就的感觉。近年来,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农民工子弟学生进入城市学校学习的机会增多,但是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平日里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相对缺少,他们还保留老的观念,把对孩子的教育过多的依赖学校教师。加之媒体视讯发达,很多学生被动的接收了一些不良习气、污言脏语,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较小年龄就出现逆反情绪,在校期间流行讲各种小段子,有攀比心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往往要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教育效果甚微,很难扭转他们的言行,小学教师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只见付出、不见成果,自身的辛苦付出得不到与之对应的价值体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初期的激情渐渐消磨殆尽,价值观念也逐步产生偏差,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热情也慢慢的消逝。

  4.4.2 教育理念因素

  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家长们希望教师能够全方位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培养他们的习惯,指导他们学习,引领他们的行为。小学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具有更加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小学生的言行没有规范,习惯没有养成,好比玉之璞,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一名言传身教的教师,也更像是半个父母。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行业的对比更加便捷、鲜明,人们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都对自己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每次的考试成绩都要求名列前茅,明确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读重点初高中、上名牌大学,但他们往往忽略家庭的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而是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对老师的全面严格要求,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全方位教育、服务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稍有下滑,或者孩子在学校稍有不如意的表现,往往会把责任推脱到小学老师,特别是任课老师、班主任的身上,一方面会责怪孩子的任课教师教的不好,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向学校施加压力,反应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教师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谨小慎微、时时注意,高强度的工作,分析每次学生的考试情况,害怕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安全问题。如此工作状态和节奏,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甚至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

  4.4.3 社会关系因素

  小学教师的社会关系相对单一,社会交往相对较少,早出晚归的工作节奏,导致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缺乏多元化。因为小学教师职业的客观实际,他们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组织活动、教学研讨之外,还要大量从事管理学生工作,包括课间早读,午间一读等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学校午餐,也需要教师负责管理,跟踪,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和生活相对单调,造成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导致了教师的社会关系往往也是教师。但教师间也又往往存在一定的教学竞争,因此部分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有些微妙,长期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没有有效的疏导和舒缓,对教师的工作热情,对待学生态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4.4.4 教师心理因素

  小学教育不仅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入口”,而且是整个教育体系,跨度时间最长的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经历着人生中最特别的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这好奇,又刚刚踏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小学阶段的塑造对于他们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师长期处在教学一线,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大部分还兼任其他管理任务,正常性坐班,他们大部分早上 7点到校,下午 6 点多才能回家,同时还有类如家访等教学以外的各类工作,随着教龄增长,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同时面对着与自己年龄相差甚远的孩子,除了孩子们的请求帮助、处理孩子们的各种“纠纷”、维护纪律和秩序,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教师们与学生几乎没有更多可交流的空间。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可以发现,他们最开始从事教育事业的那份热情渐渐消退,过重的职业压力和没有目标的职业生涯,同学校、同年级、同科目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竞争,迫使教师在工作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师的心理和思想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教师个人师德师风修养。

  4.4.5 教师性格因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教师这个职业都是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职业,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桃李满天下,都希望自己能够受人尊重,受学生爱戴。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他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和崇拜时,都心存满意,充满幸福。这种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促使教师容易产生清高和寡的人格特点与性格特点。他们认为自己处处优于别人,优于同行教师。在这种清高的性格下,往往极易对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各种现实状况产生不满情绪,也极易出现“牢骚满腹”的情况,会不经意间与同行产生矛盾和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缺乏准确的价值定位,对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准确认识,也没有客观的评价;存在较多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个人的社会关系因素单一,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压力,教师个人性格缺陷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是造成部分教师师风下降,师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让小学教师体验到所从事职业的幸福感、价值感、认同感,这就需要社会、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教师自身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营造积极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教师德育论文小学师德论文师德论文师德师风论文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