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沈阳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11 共467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六章 沈阳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布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交通路网布局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从这两方面做起,不断提高道路容纳水平和合理布局。
  
  第一,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道路供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措施。近年来,沈阳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规划、道路、交通等部门得到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一定便利。但目前阶段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基础设施:一是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沈阳地铁 1 号线和 2 号线发挥了分别贯穿沈阳东西线和南北线,尤其在高峰时段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也成为人们上下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正在建设的沈阳地铁 3 到 10 号线也在线路规划方面做足了功夫,但存在着同时施工进而加大路面压力的问题,这在未来的规划与建设中应予以解决。二是进一步加大立交桥、过街天桥的建设和使用率。立交桥和过街天桥的最大优势是没有红绿灯设置,通行顺畅。目前,北二环正在进行扩建,建成之后将增加车辆的通行数量。沈阳现阶段的立交桥和过街天桥数量有限,过街天桥的利用率低,特别是商业区如太原街附近,行人为了方便,很少使用天桥,给本就拥堵的街区造成进一步堵塞,也给行人安全带来了隐患。一方面,政府应加强规划,建设四通八达的立交网络;另一方面,建设过街天桥的同时,也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使用率。三是根据 2015 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即将打通小区的围墙限制,推进小区内通行的政策,沈阳应在此方面做足准备,充分借鉴国外的街区模式,完善设施,合理布局。
  
  第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城市交通路网不合理也是一个影响交通良性发展的因素。道路网络中的每条路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不能单单从个别路段、个别区域的改善入手,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来看待,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获得整体上的效益。笔者认为,从完善路网的角度考虑,应该尽快建立起城市路网系统,以现有的路网骨架为基础,对沈阳主要区域的不同等级道路进行调整,使得路网密度符合已有的国家规范,逐步形成功能健全、运行流畅的道路网系统。同时加强快速放射性联络线路和快速城市内环路建设,将多条快速线路连接内外环道路,力求保证主干路网上交通流的迂回转向和多线路疏散。合理的布局城市道路网络,保证有效的交通分流,充分利用起次干道,这是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的重要思路。
  
  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也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第一,要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对公共交通给予政策支持。公共交通具有集约化、环保化、经济化、通畅化的优势,政府应加大扶持和开发力度,给予政策倾斜,加强大资金投入,并根据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早规划、早投入、早建设、早使用,以惠及沈城百姓和城市发展。
  
  第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建设。积极构建功能健全的城市公交线网,按照等级分配、主次干线划分、主要骨架构建等几方面功能进行划分,合理规划。加强公共交通换乘中心建设,强化公共交通站、场与其他交通枢纽间的无缝衔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如对交通基本网络进行规划、建立综合换乘枢纽、开辟公交专用道和建设轮渡码头等。促进一体化、综合化的公交网络系统建立,要加强大公交体系的建设,开发建设新型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节奏要加快,积极构建大运量轨道运输方式,将公共交通显著优势充分体现。
  
  第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很多人不愿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主要原因是不适应公交交通的拥挤环境以及混乱气氛。所以全力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公共交通环境,是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的一个关键点。针对沈阳公共交通现有的服务水平,下一步应积极完善运行环境、经济性等方面,增加公共交通对社会的吸引力。完善公共交通标志标识,采用新能源车,缩短乘客出行时间、距离,方便市民出行方式有机衔接起来,如推出一票制换乘服务,逐步完善城乡公交票价体系,提高换成优惠幅度等举措,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输效率,降低出行成本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提高乘坐舒适度。
  
  第四,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形成“无死角”的网络。笔者在调研访谈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上班族的家与单位之间距离远,公共交通不能直接到达,虽然有私家车,但拥堵的路况加之成本,使沈阳城区面积大,虽然公交、地铁线路多,但是换乘次数多、路程远、时间长,成为限制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应强化调研意识,合理规划线路,以扩大公共交通的利用率。
  
  三、征收交通拥堵费、增加停车费
  
  按照经济学原理,成本增加到一定量时,需求会减少,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第一,完善停车政策,以静制动。笔者了解到,在国内很多城市,私家车数量暴增都是导致城市拥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随着私家车价格的逐渐降低,买车已经不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停车费,加大使用私家车的使用和运营成本,可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
  
  通过提高停车费来降低进入市内核心区域的私家车的密度,大力推行“一位一车”制度,鼓励私家车主自备停车位或相关证明,严格控制私家车拥有量,同时,尽可能的压缩如太原街、中街、北行、三好街等核心区域停车配建指标,并与公交、地铁、轻轨相挂钩。
  
  第二,启动重点区域和重要街道收费政策。在商业街、金融中心、重要干道、文物保护区等实施通行证制度或收费政策,降低机动车的驶入量,对不同区域、不同道路进行差别收费。三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私家车限制使用制度。尽量鼓励私家车主多乘坐公交车、地铁和轻轨出行,或者在主要地铁站周围设立免费或低价停车场,吸引私家车主开车到地铁口后,再换成地铁出行以便减少他们的出行成本。四是执行差别化停车费标准。在沈阳市区划定的中心区,如中街、太原街、三好街、北行等区域,实行高收费停车制。促使私家车和出租车进而远之。在这些区域停车时间越长收费标准就越高。例如,在中街大悦城附近,停车 3 小时以内,则按照收费 5 元一小时标准计算,如果停车时间超过3 小时,则按 8 元每小时标准计算,这样采用经济杠杆理论可刺激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治理交通拥堵现象也可以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五是开发潜在的停车资源,重点是路内停车资源,重新考察市内的次干道、辅路和小巷以及开放式住宅小区,挖掘其中的停车资源,作为预备队,使其部分代替主要交通干道的临时停车位。这样也可以少许环节停车位紧张的压力。
  
  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目前,沈阳的交通拥堵现象虽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那么比较严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据笔者调研,由于沈阳市区的交通拥堵,导致市民们每天有几十分钟时间浪费在道路上。时间延迟、燃料消耗、环境处理等发生的损失难以预计。而智能交通系统的落实也是沈阳交通管理上的一大短板,沈阳也应模仿其他国内一线城市,逐步引入更加先进智能的交通系统。
  
  我国 ITS 产业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无障碍通行支付系统、交通信息收集公开系统等等 10 余种。其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无障碍通行支付系统的比重最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资料表明,中国 ITS 引进后效果显著。
  
  ITS 引入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停车次数减少 30%左右。由此带来相同距离之内,车辆运行时间减少 13%-45%.交通拥堵问题消除 20%-80%左右。ITS 引入之后,可以改善交通,防止超速驾驶,减少 30%的燃料消耗,减少了 2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改善环境。从全国其他城市引入 ITS 系统后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的成功案例来看,城市交通管理自动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必然趋势。目前,沈阳的重点路段虽然已启动高峰时段信号灯智能系统,但在正常时间,无车路口的信号灯无法智能化,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道路视频监控盲区也在事故发生时给道路增添了过多了压力。市政府应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敫,配以相关的技术手段,加快推进视频监控、智能信号、电子警察等一体的智能交通信号体系建设,实现全市交通一盘棋的共享。
  
  五、舆论宣传,提高素质
  
  沈阳市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也和舆论宣传不力有关。交通环境由人员、车辆和道路三要素组成,而人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应积极发挥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结合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兴的传播方式,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大力推广乘坐公共交通健康出行的活动,同时还可以在沈阳的各大高等院校选派志愿者作交通安全员,在早晚高峰和节假日,志愿者可配合交通警察和协勤人员开展治堵工作。
  
  也可以持续开展安全文明周活动,大力倡导步行、公交、地铁上班的健康出行理念,让市民们知道,交通安全文明与他们息息相关,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安全。
  
  持续开展安全文明交通系统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电台和网络、报刊、杂志以及户外公益广告,真正普及交通安全基本知识,大力提倡文明出行的社会公德水平,让交通安全文明深入人心,逐渐改变直至杜绝乱闯红灯、随意穿越过道、翻越隔离栏杆以及其他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安全不文明行为,真正做到:走文明安全路、做文明安全人。
  
  严把驾驶员培训关。杜绝“马路杀手”的诞生。同时加大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力度,必须让每个驾驶员意识到,自己就是城市交通的主角。同时,也要为驾驶员提供帮助和支持。例如,广播电台应加大对即时路况的报导,对拥堵路段进行分级。建议司机远离或绕路行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城市的每个交通枢纽,都应有充满正能量的交通宣传标语。
  
  由政府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日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发挥社区、社联员的作用,鼓励广大市民通过公交、地铁、自行车和徒步等方式出行。积极倡导开展“徒步日”、“公交日”、“低碳日”等活动,市政府宣传部门也可以定期发布倡议书,呼吁广大沈阳市民在高峰上班期,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或者不开车,尽量避免高峰期出行。同时,也应呼吁外地来沈阳旅游的游客尽量不选择自驾车辆进入市区。
  
  伴随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绿色交通呼声逐渐高涨,非机动车、步行好体现出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理念,值得政府极力倡导。一是在沈阳城市交通总体规划中,应当明确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建议沈阳政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全社会推进绿色交通的环保理论和环保理念。二是在设计规划道路时,应建设顺畅的自行车专用道,重视自行车使用权,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权利,采取有效措施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保障行驶安全。三是合理规划沈阳市非机动车停车建设系统,积极完善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措施,相应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大力鼓励居民采取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四是大力推行扶助政策,鼓励有关企业部门积极捐献,为推行绿色交通理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五是在沈阳城区主要地点设置非机动车停靠点与换乘点,积极推进绿色交通的发展,在城市主出入口处大力建设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中心与经济停车场,保证大多数人可以做到有效环保换乘进入主城区。
  
  另外,可以鼓励市民组团打车出行。许多居民对于组团打车态度较为多样,有弊有利。值得肯定的是,组团打车社会发展空间很大。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推行,导致公交车难坐、时间长等问题的出现,相比之下,组团打车的优势得到体现,不仅仅使环境得到优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居民的时间得到了节约。截止到目前,全国各个城市还没有拼车出行成功案例,沈阳可以成为首例。具体做法:开发统一软件,市民可以根据居住地以及目的地,选择拼车成员,费用自行商量,对此拼车可以设定专用车道,以实现专用路权,最大化的减轻交通拥堵。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城市管理论文交通论文
返回: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