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养老服务业一般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27 共400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引论
  
  1.1 选题背景
  
  养老服务行业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专门为其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照顾,以满足其特殊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国际上通常以 60 岁或者 65 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是否步入老年化社会。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人口中总人口中占 10%以上,或者 65 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 7%以上,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这一标准为依据进行对照,吉林省在 2003 年就以及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年化的快速增长,使得民间原有的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以雇佣钟点保姆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已经病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此,面对老年化社会,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以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越来越成为政府和民众的共同期盼。
  
  1.2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我国目前老龄化问题严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迫在眉睫。当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于吉林省养老服务业现状的研究与剖析,结合发达国家的相关成功经验,提出合理政策建议,以期丰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使我国的养老服务的相关理论更加丰富。
  
  现实意义:一是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更好的满足在老年人口日益增长情况下的养老需求,不但能够为家庭减轻养老负担,而且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可以使社会对老年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推动老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发展养老服务,能够扩大就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养老产业涉及的领域广,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可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曾经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做好养老服务业工作,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他们安享晚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1.3 研究内容
  
  本文以吉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吉林省养老业发展尚存在机构养老需求高与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矛盾;缺少医护型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服务模式需创新;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且素质偏低;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养老机构多数微利或亏损经营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由政府和社会共同促进养老业发展,逐步解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通过政府统筹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来发挥主导作用,为养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通过政府转变职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活力,使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开放准入市场,规范行业标准,使社会资源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为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完善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模式,推动“医养结合”整合发展;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规范养老服务管理等建议。
  
  1.4 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文献综述法。通过大量搜集、整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对于养老服务业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对本文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理论;二、比较研究法。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对比研究了吉林省与我国其他地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吉林省相对于其他地区还有待完善领域;三、实证分析法。本文依靠详实的统计数据,针对吉林省的老龄化现状和养老服务业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吉林省养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四、归纳演绎法。通过分析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等四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发展状况,归纳其成功的共性因素,最后得出其成功经验的总结,对于吉林省完善养老服务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第 2 章 养老服务业一般分析
  
  2.1 养老服务业若干范畴界定
  
  2.1.1 老龄产业与养老服务业
  
  关于老年服务业建设,我国最早提出的是老龄产业这一概念,养老服务业这个概念随后被提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的区分。
  
  早在 1997,第一届全国老龄产业论坛上,就有人提出了老龄产业的概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学者把老年人视作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而老龄产业则是专门针对这一集群,提供其所需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各项产品和服务的一个行业。
  
  张文范(1997)就指出,老龄产业是随着老年市场需求增加而催生形成的,它包含了符合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这个定义表明,老龄产业涉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医疗保健,生活护理用品、设施和场所,以及发挥老年人才等方方面面的经济实体功能。养老服务业这一概念,是 2006 年国务院转发给人社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正式提出的。这一概念的定义是:为老年人供给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要的服务。
  
  通过对比二者的定义,可以发现,养老服务业属于老龄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侧重于生活照料,是老龄产业服务范围和内容的细化。
  
  2.1.2 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顾名思义是指由子女在家中对父母的赡养与照顾,这既是我国传统孝道的要求,也是目前我国传统、普遍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凸显,人口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常见的“4、2、1”的家庭构成中,两个子女赡养四位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不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构养老就应运而生。所谓机构养老,则是指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提供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照料等服务,最典型的模式就是现在已经开始普及的养老院模式。机构养老相对家庭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还能够解决子女在家庭养老模式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也使得机构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众多家庭的青睐。组织全球老年人保健纲领,其主旨涵盖身体、社会、心理、经济和健康五项内容。
  
  从广义上讲,健康老龄化应该包括老年人的自身健康、老年人口的整体健康和人文环境健康三方面。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老年人中有大部分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余热就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就会受到抑制或削弱。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逐步认识到:在重视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多参加丰富的娱乐活动是实现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国家的视角分析,健康老龄化都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伟大战略。围绕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目标,如何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就成了通向健康老龄化的必由之路。32.积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获得健康、参与和安全的过程。4其目的是让老龄人口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进行自我的重新构建,消除传统消极的老年观。5积极老龄化主要是由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因素构成。健康是基础,参与是前提,保障是保证。6根据健康老龄化的理论内涵,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求家庭、社区和政府的参与。只有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扶持,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得老年人接受积极的老年观,只有老年人形成了积极的老年观,政府和社会才能通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给老年人创造舒适、温馨的老年生活。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骆将人类的根本需求分为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五个层次,在此基础上,马斯骆将其不断丰富,形成了着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并非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对所有人类共同需求的提炼和总结,带有着普遍的共性。现代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正是在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使得老年人的各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方面,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而言,普遍较低。在衣着方面,老年人更加关注的保暖、舒适、便宜,而不像年轻人追求华丽和品牌;在食物方面,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健康、营养、易于消化,而不是追求口味的刺激和新奇;在住房方面,老年人更需要的便捷、简单,而不是奢华和堂皇;在出行方面,老年人更加需要的安全、便捷,而不是快捷和刺激。
  
  而在感情需求方面,老年人则更加渴望。不同于年轻人一样忙于工作,社交圈范围较广,活动范围较大,由于老年人的生活中拥有着大量的闲暇,且生活半径主要围绕在家人身边,因此,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需要得到更多的满足,才不会使老年人感到孤单和寂寞,才能使老年人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一点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至关重要。
  
  正是由于老年人在需求上有着与年轻人的相同与差异,在发展养老服务业时才应该着重考虑,只有完全契合老年人各项的需求的养老服务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需要,也只有这样,养老服务业才能健康发展。
  
  2.2.3 福利多元论
  
  20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提出了建立“福利国家”的构想,期初,政府是民众福利的提供主体,“由摇篮到坟墓”的各项福利产品均由政府提供。这一举措一经推出,就极大的改善了英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效仿。然而,在 70 年代,由于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高额的社会福利开支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沉重负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福利多元论应运而生。
  
  所谓福利多元论的中心思想就是由社会资本参与民众福利的提供,打破政府独自提供的局面。使民众福利的提供由公共部门、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以及社区、家庭四个部分分别负担。多元福利一方面要求行政权力由公共部门向私营部门下放,且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社会一以贯之,充分体现分权思想;另一方面要求福利的提供不断扩充渠道。这样既能缓解政府独自提供的压力,又能激发市场的活力。正是福利多元论的思想指导着西方发达国家丰富的社会福利体系,也包括养老服务体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