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财政学硕士论文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探究序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4 共486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序 论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达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及社会经济资源也不同,使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有效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的问题,为低生活水平的人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使其最终摆脱贫困的经济状态,就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持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和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每个家庭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事故,如:生、老、病、死、残,它通常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家庭、人身伤害的风险不仅可以减少当前的收入,同时将使用这个可以用于其他生存或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多元化的经济损失补偿机制,有助于化解风险因素,维护正常的经济生活质量,对宏观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家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学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对消费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资产的替代效应、退休效应、流动性约束、以及预防性储蓄、遗赠动机等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养老保险来说,其资产的替代效应比较明显,当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后,能够强制人们在当前缴费,未来某一时期获得一定收益,相当于替代了一部分的自愿储蓄功能,同时由于社保资金的相对性和社保内容的广泛性,养老保险金又具有家庭普通金融资产的替代性,对消费有积极的促进效应。

  十六届六次全会在《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目标任务是:“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党和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我国的国情,以人为本,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剖析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做法,探讨研究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以达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民生的热点,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和结构的现状,探讨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利用,提出优化配置的办法。

  1.2 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1.2.1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目前,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保障,很多专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边沁,首先提出了“功利主义”的原则,他说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幸福感,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个人幸福。萨缪尔森提出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社会保障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只要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消费。凯恩斯则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主张国家全面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社会商品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之间相互调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市场自动调整为增加供给,增加就业;反之,市场自动减少供给,减少就业。从经济角度看,市场分配可以刺激人们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是有益的。但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种分配机制使财产占有、劳动力弱者、丧失就业机会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弱者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到无情的裁决,这就需要国家干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人们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手段,来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平。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文化背景等不同,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在政策取向、制度设计、项目多少、具体标准以及实施办法等方面存有差异,主要有福利国家型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障型模式等。

  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实现福利国家模式,每个公民的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都是生活和危险的维护,主要是在西欧,北欧国家,如英国、瑞典等。郑功成认为福利国家模式是公民的权利为核心,国家是社会福利的直接责任。国家会为全体公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达到充分就业、消灭贫困实现收入均等的目的。

  在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基础雄厚的情况下实施社会保险型模式。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帮助陷入困境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公民,得到政府的经济补偿,主要有美国、德国等。一是政府首先要建立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作为实施的依据。二是公民首先要履行一定的缴费义务,才能依法领取社会保障金,他是一种强制性保险。三是保障覆盖社会全体成员。四是保险的项目数量不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五是有较好的社会保障的经济后盾,资金来源丰富。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采取强制储蓄的保障模式。如新加坡和其他国家建立的公积金系统。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强制储蓄类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两个部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来实现,以中央公积金系统以个人储蓄为主,是一种强制实施。员工和企业共同将公积金存入员工个人账户,这是一个完全基金积累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维护其基本工作能力“为目的,实行国家保障的模式,如前苏联。一是拥有生产资料保障公民的权利,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统一管理的社会和经济政策。二是社会保障费用无需个人缴纳,支出全部由国家政府和国有企业来承担。三是各级工会组织都参与社会保障,对社会保障施加影响。四是社会保障的对象为国家的全体公民。所有公民,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投入社会大生产,对无劳动能力人无偿提供的资金,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

  1.2.2 国内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采用的是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近年来,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呈逐年增加态势。2011 年,财政出资 11144 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占我国财政总支出的 10.2%,占我国 GDP 的 2.36%。2007 年-2011 年,年均递增在 19.3%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保资金支出比例仍低 30%--50%的比例1。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单位和个人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为 40%左右,在列出统计数据的国家中居第 13 位2。各国的国情不同,社保模式也不同。

  比如,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项目很少、覆盖率很低,所以费率也低;有的国家尽管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不太高,但通过一般税收或征收社会保障税来筹资支付某些社会保障待遇,这没有计算在社会保险费率标准之内。中国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中,主要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其他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在 12%左右,在所知各国中居第 34 位。

  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社保制度面临着日益扩张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和信用风险。责任不清、责任失衡与互济性弱化导致不可持续的制度风险逐渐放大3。

  首先,公平性不足导致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日益加剧的社会风险在不断扩张。广受诟病的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实行”双轨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地区分割统筹,城乡居民社保待遇差异,等各类缴费负担不公,都表明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群体分割的制度安排有问题,造成了社会保障资源配置失衡与社会保障权益不公,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加剧,进而影响了社会安定和团结。其次,责任不清、责任失衡与互济性弱化导致不可持续的制度风险逐渐放大。政府、企业、个人与社会、市场等社会保障主体各方的责任划分缺乏明晰的界限,政府与企业责任偏重,个人与社会责任偏轻,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养老保险制度过分强调基金制,使制度的互济性弱化,个人寻求社会化机制来应对人生风险的制度安排可能蜕变成一种强制储蓄加投资的个人财行为,基金贬值的经济风险也会不断扩张。责任不清与责任失衡,最终定会导致社保制度的运行失衡,由此看来,社保政策理性发展缺失,追求短期福利政绩过于冲动、制度运行中的失范行为可能成为常态。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指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对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社会保障模式,运用社会保障理论依据,最终提出合理的措施建议。

  理论分析方面,本文以福利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和国家干预主义理论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探讨社会保障基金的福利属性和公共产品的属性,分析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合理筹措、优化配置和统筹使用,构建了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理论框架。

  结构分析方面,一方面搜集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以及其占 GDP 和财政支出比重的数据,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在社会保障支出的内部结构分析中,重点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距、人口结构层次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并指出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存在的不足。

  比较分析方面,通过对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占 GDP 的比重的纵向分析以及国际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尽管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总量是逐年递增,但是相对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其他国家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得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研究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安排中,从不同角度分别比较并借鉴了美、英、日的经验。

  本文共有五个章节,描述了社会保障研究的意义及理论依据,分析了我国社保现状,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做法,提出改善意见,具体如下:

  第一章序论。介绍社保制度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综述国外美、日、英等国家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研究动态,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主要是采取的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为社保支出经费的研究理论框架,列举了福利经济学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国家干预主义理论。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深入探析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第三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分析。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等方式。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具体实例找到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世界上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借鉴。从政府职能、基础保障、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价四个角度分别比较并借鉴了美、日、英的经验,希望能够为较好的解决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保资源的供求矛盾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五章改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在借鉴国外美国、日本、英国三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社保现状的六条对策建议。首先,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范围,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对各类不同人群征收社保资金;其次,采取多种模式筹措保障资金,丰富资金来源,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乏;第三,实现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多种形式,加强市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第四,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第五,尽快完善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第六,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并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督,实现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从政府职能、基础保障、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价四个角度借鉴了美、日、英社会保障制度经验做法,结合福利经济学、公共产品、国家干预主义理论,提出了我国实行福利社会化发展的创新机制,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并提出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及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希望能够为较好的解决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保资源的供求矛盾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2)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创新性对策建议。本文试图在丰富社会保障筹资模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如何使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如何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性、完善社保法律制度及社保体系上提出创新的观点。尽快建立广覆盖、多层面的社会保障征收体系,丰富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乏,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督,实现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政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