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同“仁爱”理念的结合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9 共262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由于网络发展的开放性和现代化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各大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当前教育手段和教育目标的限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难展现。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进行革新。

  对“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主要是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树立突出“仁爱”理念的教育思路,践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构建以网络为重心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网络教育手段和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实现“仁爱”理念的现代教育价值。总之,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以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仁爱”理念的教育功能为研究重点,力图实现用“仁爱”理念来指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致力于构建“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最终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本论文对“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对充分发挥“仁爱”理念教育价值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探讨,对“仁爱”理念的网络教育手段和方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对未来“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为新时期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贡献一份绵薄力量。

  当然,关于“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看法只是一点浅见,由于资料和研究水平有限,本论文一些论点和对策还是十分粗浅,很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期待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

  2 胡锦涛。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3 ***。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

  4 ***。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5 [美]阿尔温· 托夫勒。 预测与前提。 粟旺等译。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4

  6 W. Rash. Politics on the nets: Wiring the Political Process.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 Company,1997

  7 J. Everard. Virtual States: The Internet 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Nation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8 T. Jordan. Cyber power: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Cyberspace and the Internet.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9

  9 L. Crossman. The electronic Republic: Reshaping Democr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w York :Penguin USA, 1996

  10 B. loader. The Governance of the Cyberspa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11 [美]曼纽尔· 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 夏铸九等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12 [英]卡尔· 波普尔。 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 舒炜光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13 姜国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14 张建松。 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9(6), 70-71

  15 刘梅。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2), 103-106

  16 曾令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2

  17 杨立英。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

  18 韦吉峰。 刍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扬州大学学报, 2004(2), 48-52

  19 平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0 马中。 中国哲人的大思路。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21 杨天宇。 札记译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2 张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12), 40-41

  23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 李大钊全集: 第 3 卷。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4 蒋庆。 儒学的时代价值。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25 张能为, 王志红, 代祥龙, 王军。 多视角中的诠释-儒学文化的现代展开与实践。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

  26 董艳艳, 陈晓英。 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11-14

  27 李立国。 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73-77

  28 管颖超。 儒家仁学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人民论坛, 2010(10), 200-201

  29 李晓愚。 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诠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9), 31-33

  30 左云飞。 人文精神培育: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0), 12-15
 

  致 谢

  本文利用已有的成果和较新的资料,对“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仁爱”理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提出了“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专业课教师、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的很多帮助,最终促成这篇论文的圆满完成,使我感激不尽。

  在这里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教导。导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写小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论文初稿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预期答辩,后期详细修饰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导师儒雅的长者风范、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都令我折服。在导师这里我学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导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指导修改论文,使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眼研究生的求学生涯即将结束。然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各位教师严谨治学的学术人品和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将会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学院的各位教师在学习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内外审及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为论文的写作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论文虽已草成,我亦勉尽其力,但囿于本人学养的不足,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批评赐教。

  最后感谢辽宁工业大学的大力栽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