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9 共495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1 “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

  “仁爱”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传承原本的思想精神内涵之外,又随着时代的变迁增添了新的历史内容。在网络思想政治领域充分重视和发挥“仁爱”理念的教育功能,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1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认真研究儒家“仁爱”理念的文化资源,运用现代解释实现儒家“仁爱”理念的文化现代化,使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论和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儒家“仁爱”理念非常重视人的精神塑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而且要立足中华民族的民族立场,发扬民族精神。儒家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仁爱”理念中“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义以为上”的社会价值优先观,“内圣外王”的文化实践品格,“和而不同”的开放兼容意识,“天人合一”的人生心灵境界,是儒家文化精神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充分吸收儒家“仁爱”理念的精华,注重发掘儒家“仁爱”理念的现代价值,形成以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观,用实是求是来展示科学性、积极行动体现实践性、思想解放挖掘创造性、尊重传统发挥历史性和求同存异追求和谐性。弘扬儒家“仁爱”理念的精华,就是弘扬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这势必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儒家“仁爱”理念为核心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改造与批判继承,在儒家“仁爱”理念基础之上,注入现代的正义、自由与平等精神,形成了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达到高度的理性自觉,并不断发扬光大。

  3.1.2 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儒家“仁爱”理念在网络新时代的教育价值,突显重视人的群体性和求同性的价值理念,对理想政治教育理论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仁爱”理念中不仅强调个人的存在,还重视着个体与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价值趋同性,寻求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建立以“仁爱”理念为基础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目光放长远,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站在社会发展的全高度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将“仁爱”理念的具体内容纳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可以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3.1.3 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在继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儒家“仁爱”理念的研究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之一,中国文化现代化不仅需要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需要进一步推动儒家文化现代化,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了的儒家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在“仁爱”理念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发挥儒家“仁爱”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儒家文化现代化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儒家“仁爱”理念的重要价值,就会鲜明的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精神,同时又体现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作风、气派与特色。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发展。

  儒家“仁爱”理念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继承与创新语境中来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精神和一脉相承之处,也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之处。直面继承的根本点与创新的独特点,有助于更加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建构与现实实践中的坚持与发展、过程与成果、抽象与具体,主义与问题的有机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的真理性与科学性。

  李大钊第一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儒家文化,指出道德观念背后的真实基础以及道德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而不断发展的必然性。李大钊首先阐发唯物史观的核心,以此作为自己分析的基础。他认为:“马克思一派唯物史观的要旨,就是说: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的基础构造。物质既常有变动,精神的构造也就随着变动。所以思想、主义、哲学、宗教、道德、法制等等不能限制经济变化、物质变化,而物质和经济可以决定思想、主义、哲学、宗教、道德、法制等等”[23] (P106)。

  儒家“仁爱”理念需要现代化以适应现代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必须立足中国新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新经济基础和新政治环境,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改造。儒家文化要真正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一切文化中,将儒家文化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和限度内使其发挥作用,只有如此,儒家文化才能真正走向现代社会并开辟更广阔地空间,儒家文化的精髓才能真正融入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在继承与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任务。在网络环境下,注重儒家“仁爱”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是儒家“仁爱”理念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在这个层面上,儒家“仁爱”理念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不断地将现代化的儒家“仁爱”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彰显中华民族特色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文化,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马克思义中国化与儒家“仁爱”理念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相互作用,鲜明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与精神,同时又体现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作风、气派与特色。

  3.2 “仁爱”理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

  3.2.1 增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充分发挥“仁爱”理念的教育作用,紧跟时代步伐,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媒载体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儒家“仁爱”理念的育人功能,赋予“仁爱”理念时代性与先进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开展“仁爱”理念教育,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通过“仁爱”理念政治教育体现教育目标,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新问题,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载体承载“仁爱”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普及教育“仁爱”理念,让大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仁爱”理念的教育内容、教育功效和教育效果,自愿和主动地去传承与发扬“仁爱”理念,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在信息技术领先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更新较快,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主流,利用新技术发挥网络教育的便捷性,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最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利用最新网络技术,制作图片、声音、动画等相结合的多媒体信息来传递“仁爱”理念,将“仁爱”理念网络教育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的结合,恰如其分地表达和传递“仁爱”理念内容和信息,充分发挥“仁爱”理念教育的教育功能,开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磁性,能够吸引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和乐于接受,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2.2 优化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运用“仁爱”理念教育的创新手段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内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将大学生网络环境下“仁爱”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优化基础上,使“仁爱”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模式化,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仁爱”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对儒家“仁爱”理念有充分的认知和感悟,并对“仁爱”理念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政治信念,并在“仁爱”理念的指导下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仁爱”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将“仁爱”理念中的乐学、精学和勤学的观念赋予时代内涵,使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观念有所进步,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仁爱”理念中的勤奋、谦虚、严谨的人文素养在大学生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将帮助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大学生将专业文化知识与传统人文知识有机结合,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最后,通过儒家“仁爱”理念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通过网络载体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并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

  3.2.3 加速“四有”大学生建设步伐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仁爱”理念的育人功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理想;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运用社会道德评价标准形成理性的判断能力;大学生在“仁爱”理念中“仁”、“和”、“诚”等价值理念的引导下,能够科学地参加网络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判断力;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育人功能,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意识和情感。发挥“仁爱”理念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保障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一致发展,让大学生成为集勤于学习、敢于创造、乐于奉献精神于一身的“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加速我国“四有”大学生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3.2.4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大学生身上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百倍的热情迎接挑战,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仁爱”理念的思想境界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儒家文化属于道德哲学范畴,“儒家主张以德正主、以德修身、以德立教、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对道德推崇备至,可以说,儒家就是道德之学”[24] (P21)。“仁爱”理念最显著的特质就是突出道德优先的地位, “儒家的文化精髓就是在于赋予社会以深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仰,以避免社会走向物化误区”[25] (P56)。社会和谐发展是追求的目标,道德即实现的途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达到至上的和谐。“仁爱”理念主要是以个体的修身养性为人生的起点和过程,以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为终极目标,以“仁爱”的教化全方位的发挥其“以仁化人”教育特长。儒家这种“仁爱”涵盖着人间的一切美好道德追求,引领着人们从家庭角度到社会身份对“仁爱”的崇尚和践行,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实现整个社会普遍和谐的基础。儒家“仁爱”理念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3.2.5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力量

  “仁爱”理念在网络环境下具体的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一种以人为本、重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充分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过程中,将正面、健康、积极的信息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强化网络多元化特色,通过网络信息的手段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文化改革的助力,促进世界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是美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实现“中国梦”最坚实的支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内核在于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仁爱”理念的现代应用和发扬,彰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推动 “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着重要力量。

  总之,加强“仁爱”理念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注重挖掘“仁爱”理念的现代教育功能,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有利于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