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美国对固定转售价格的控制与启示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01 共316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也日益融入到国际市场中。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促使经济主体优胜劣汰,加剧了市场主体间的竞争。良性的竞争能够使生产商、销售商提高效率,改进管理;反之,恶性的竞争却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此处重点要讨论的便是竞争法上的固定转售价格。众所周知,虽然固定转售价格的相关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其弊端亦不容忽视,此时就需要法律及政府对其加以适时的规制,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反垄断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虑到美国反托拉斯法在规制固定转售价格方面的悠久历史及丰富经验,本文对其历史演变及相关立法进行了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规制固定转售价格的建议。通过对美国规制固定转售价格的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的分析,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建议,在强调经济效率的同时,应注意对损害竞争效果相关行为的抑制。针对我国《反垄断法》起步较晚,操作性和完善性缺失的情况,借鉴美国相关规制经验,提出了完善规制固定转售价格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相关的建议,并对豁免条件和程序以及完善私人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对我国的反垄断法律实践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中文专着译注类:

  [1]马歇尔·C·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孙南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

  [2]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版。

  [3]杨紫烜主编:《经济法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10 月版。

  [4]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年版。

  [5]沈敏荣:《法律的不确定性--反垄断法规则分析》,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

  [6]黄勇、董灵:《反垄断法经典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年版。

  [7]波斯纳:《反托拉斯法》,孙秋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8]尚明主编:《主要国家(地区)反垄断法律汇编》,法律出版社2004 年5 月版。

  [9]吴伟达着:《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价格竞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版。

  [10]徐士英等着:《竞争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11]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王永钦、薛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12]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着:《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13]迈克尔·D·温斯顿着:《反垄断经济学前沿》,吴绪亮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马赫·M·达芭着:《反垄断政策国际化研究》,肖兴志、丁宁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5]基斯·N.希尔顿:《反垄断法-经济学原理和普通法演进》,赵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6]古红梅:《纵向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法规制》,《法律出版社》2011 年7 月版。

  2.中文论文类[1]崔欣:《论维持转售价格制度》,《政法论丛》2003 年第4 期。

  [2]邵建东:《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刑事制裁制度》,《南京大学学报》 2004 年第4 期。

  [3]李国海:《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法商研究》 2004 年第6 期。

  [4]王晓晔:《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的经济分析》,《中国民商法网》2005 年5 月。

  [5]郑鹏程:《美国反垄断法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6 年第 2 期。

  [6]李国海:《论反垄断法中的慎刑原则》,《法商研究》2006 年第1 期。

  [7]王健:《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初探》,《法商研究》2007 年第2 期。

  [8]吴玉岭:《搭售的经济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年第4 期。

  [9]李剑:《从搭售构成到市场的关联--对德先诉索尼案的思考》,《河北法学》2008 年第6 期。

  [10]李剑、唐斐:《转售价格维持中的经销商服务理论:解释力与不足》,《东方法学》2008年第6 期。

  [11]李平: 《垄断协议认定权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8 年第6 期。

  [12]张靖:《论对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 年第 6 期。

  [13]陈云良、陈婷:《垄断协议中协同行为的证明问题研究》,《政治与法律》2008 年第10 期。

  [14]孔若曦:《我国反垄断法体系研究》,烟台大学2009 年硕士论文。

  [15]李良:《反垄断执法机构问题研究》,《法商论丛》2009 年第5 期。

  2.外文文献:

  [1]Walter Adams,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 Fact and Fancy, Yale Law Journal,VOI.64,1955.

  [2]William S. Comanor ,Vertical Pricing-Fixing, Vertical Market Restrictions and the NewAntitrust Policy, Harvard LawReview,Vol.98,1985.

  [3] Rudolph J. Peritz, A Genealogy of Vertical Restraints Doctrine, Hastings Law Journal, Vol.49,1989.

  [4]Jean Wegman Burns, Rethinking the Agreement Element in Vertical Antitrust Restraints, Ohiostate Law Journal, Vol.51, 1990.

  [5] Barbara Ann White, Black and White Thinking in the Gray Areas of Antitrust: The Dismantlingof Vertical Restraints Regulation, The 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 Vol.60, 1991.

  [6] Kevin Arquit,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 Consumer's Friend or Foe? Antitrust Law Journal,Vol.60, 1992.

  [7]Roger Blair & Jeffrey Harrison,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hony Power and Antitrust Policy,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86, 1992.

  [8]Roger Blair & Jeffrey Harrison,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hony Power, The AntitrustBulletin, Vol. 37, 1992.

  [9] Christopher R. Leslie, Tying Conspiracies, William & Mary Law Review Vol.48, 2007.

  [10]Brian Winrow and Kevin Johnson,The Rule of Law is the Rule of Reason, North Dakota LawReview, Vol.84, 2008.

  [11]Edward D. Cavanagh, Feature Article: Vertical Price Restraints After Leegin, LoyolaConsumer Law Review, Vol.21, 2008.

  [12]Crystal .J .Clark, Leegin Creative Leather Products, Inc. v. PSKS, Inc. Loosening the Belt onPrice Fixing, Mercer Law Review, Vol .59, 2008.

  [13]Julie M. Olszewski, Overruling A Nearly Century- Old Precedent: Why Leegin Got It Right Iowa Law Review, VOI.94, 2008.

  [14]Peter M. Ellis, Leegin Creative Leather Products V. PSKS and Vertical Restraints, North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ial Regulation, Vol.34, 2009.

  [15]Gabriel A. Feldman, The Misuse Of The Less Restrictive Alternative Inquiry In Rule OfReason Analysis, Americ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58, 2009.
 

  致 谢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去浮躁,其间历经的思考,也使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法学的精髓。在论文定稿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谢晓彬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谢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作风教导我踏实求学,打牢了学术研究基础,提高了我的知识层次,拓展了我的思维,使我逐渐掌握了各类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同时要感谢的还有经济法专业的各位老师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是他们为我答疑解惑,无怨无悔地传授我知识。无论是我在学业上的进步还是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们的悉心关怀。思及恩师教诲和为此付出的辛劳,常自责未能达到恩师期望,唯有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勤勉努力,望能不负师恩。周围的同学也为本文的资料收集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师恩如海,我能做的只有督促自己不断地进步,在心中为这些辛勤耕耘的园丁们默默祝福:祝你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毕业之际,用这份思考尚欠成熟的论文去回应恩师的谆谆教诲,去装载老师、家人和同学的情谊和期望,心中甚是惴惴。此篇论文权作为将来学习的起点,以此为基础,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必当再接再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