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实施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30 共423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实施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思路

  5.1 转变学校管理

  5.1.1 转变管理体系

  第一,学校从学校领导开始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学校领导重视就会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有利于职业化德育教育的推行,不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外活动上都会积极引导,促使职业化的德育教学校园文化的形成。领导的重视会使引导更多的优势资源集中在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改革过程中,从德育教师的招聘要求到德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促使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工作体系,做到职责分工明确,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负责人,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负责监督德育工作的实施情况。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使德育体系中的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在职业化的工作中的负责范围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同时也能够做到奖罚分明。在建立分工体系的同时要建立沟通机制,原因的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责任混乱,因此德育教育职业化的过程中要建立部门间的沟通机制,适时进行沟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是保证职业化德育教育工作执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各方积极完成自身职责,确保德育教育职业化的顺利进行。

  第三,学校应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企业间的长期合作,企业不仅是实习基地,也可以作为课堂场所,建立学生与企业员工间的交流机制,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第四,建立适合德育教育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能有效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学校的目标。建立德育教育机制能够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朝着德育教育职业化所期望的价值观方向。一个是针对部门的奖励,一个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奖励方式可以有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对于教师,重要的是要鼓励所有的教师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念作为其考核的一部分,将部门的德育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重要内容。为职业化德育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5.1.2 强化与企业合作

  首先,学校应转变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理念,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模式引进学校,将学校课堂带进企业。结合企业对职工的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特点,在学校建立和实施职业化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规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自身人格。例如:在企业进行实习期间,用职业素养去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以企业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实习要求;在上专业技能课的时候,可以模拟企业,以某一个企业为例进行授课,重要的是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传递的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要求,然后进行技能的传授。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要和企业的培训相结合。目前企业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体验式培训、专家培训,不同的培训方式有着不同的目的,采用企业式培训能够使教师更深刻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能丰富德育教师的教学形式,提高其教学水平。企业在培训过程中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培训,德育教师就可以学习这种培训方法,并将其引进课堂,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积极了解学生的看法,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交换价值观,讨论道德标准,摒弃不好的价值观,树立正确价值观。再如体验式培训法,通过以某一训练科目为载体,培养员工的勇敢、坚持、团结等品质,德育教师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结合情景教学法,将德育教学内容现实化,使学生亲身感受道德品质,领悟完善的人格所需要的品质。

  再次,从学校的文化角度来说,要引入合作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作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或者企业制度,依照那些企业文化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其企业文化,感受职业道德,塑造人格。可以以学校社团为载体,举办社团活动,邀请优秀企业家或者企业员工进行汇报,或者对企业文化进行采访,增加企业与学生间的互动,以此积极宣传优秀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职业素养要求,让学生以更高更职业的标准要求自己。

  5.2 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5.2.1 转变德育教学理念

  要求德育教师用职业化的理念去进行教学管理。不仅仅是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对学校来说改变传统只重视技能教学的管理理念,重视德育对于技能的影响,将职业化融入德育教学的管理中。职业化的理念对德育教学提出更高更规范的教学标准和培养目标,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首先是要求教师自己要有教师素养,不仅仅是德育教师,其他专业教师同样要有职业理念和职业信仰,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影响力,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职业技能的教育中,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德育教师来说,在职业化的理念指导下,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课堂,更好的将职业化融入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做好德育工作。

  5.2.2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导向

  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的一般性的德育教学内容之外,结合职业化,有针对性的将企业需求的职业道德和具有时代特点的一些德育内容加入到教学之中,使中职德育从社会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职业化德育教育。随着职业化的不断提高,社会专业化越高,市场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和成熟,使得“软实力”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中职学校的就业情况表明,就业的部分学生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甚至有些学生不明白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业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学校的就业,同时也引导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因此学校作为就业市场的供给方,要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求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德育教学内容中加入企业职业素养的需求就是建立在对需求市场的分析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将企业需求的职业道德如竞争合作意识、奉献精神等,和具有时代特点的一些德育内容加入到教学之中,满足职业化的需求,符合市场指导要求,丰富了教学内容。

  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主线,达到教学目标。将德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结合。

  从学生刚进学校就应该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开始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分析自己,能够正确的确定自己的目标。在刚开始可能规划不会那么清晰,但是教师应该逐步去影响学生,分目标进行规划的完成,让学生了解要有目标,朝着目标前进,明白第一个目标应该是什么,怎么去设定自己的目标,通过哪些途径来完成自己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德育课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让自己朝着目标前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将实习中的德育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校对于实习阶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关注度,往往忽视这段时间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尼斯通过研究表明青少年期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与其道德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段经历对青少年道德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尤其强调了青少年的社会活动经验对其政治、道德同一性和公民同一性(或公民身份感)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此阶段的实习可以说是学生第一次走进社会,走进企业,第一次与社会亲密接触,这段时期学生的社会经验对他道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习学生会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了解到企业的道德要求,会逐渐将自己的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内心会有矛盾,会有不适应,这都需要德育教师进一步跟进学生的德育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能够通过这段经历完善其道德水平,引导其积极发展。同时通过跟进也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

  5.2.3 采用与职业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首先,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例如头脑风暴、情景模拟、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融入课堂。但同时注意不能过分注重形式,形成形式主义,要能很好的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享受教学方法的同时学会教学内容。

  其次,也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校外,进行参观学习,或者给学生任务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实习体验,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到合作的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领悟。

  最后,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织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邀请成功的企业人士或者毕业生进行课堂讲座,或者现场采访的形式。不管是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还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说明了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借用成功人士,让学生们学习他们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5.3 强化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

  5.3.1 发展德育校园社团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德育教育,在无形中影响学生行为。成立创业协会、企业联盟会、德育实践协会等社会社团,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例如,报告会、企业参观访谈会、职场模拟等,影响更多学生的加入,影响更多学生的德育行为。利用校报、校网等多媒体,宣传德育行为,榜样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5.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第一,以职业化为教学理念和课堂管理思想,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满足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要求的前提下,即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着眼点,结合德育教学内容,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德育能力形成的教学内容;要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人格的形成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人格形成为目标,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法;以中职生思维特点为导向,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职业化的课堂改革。通过改革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将职业道德与所学技能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的判断中,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判断中,提高其判断道德的能力。

  第二,职业化的德育教育要求课堂不仅仅是室内,要将社会课堂和室内课堂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尤尼斯指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道德发展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尤其是道德发展可能产生持久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以致用,更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塑造道德。同时也对学校和德育教师提出要求,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有利于道德发展的实践环境。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中体会课堂上所呈现的知识,领悟道德,亲身体会道德,发现职业道德,促使自己道德的发展,并分析这些社会经验和其道德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其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更好的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