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内涵和要求
3.1 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涵义
3.1.1 职业化
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这一词的构成是由中职德育教育和职业化两个中心词构成的,所以对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进行内涵解析,需从中职德育教育和职业化两个词的内涵开始。
对于“职业化”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对于有许多解析。
第一种观点站在社会分工的角度对职业化进行思考,认为职业化就是某一种活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专业化、专门化,进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具有自己独特形式或者模式的职业,这种观点在于认为职业化就是某一种职业形成的过程。
第二种观点认为职业化是针对已经形成的职业而言的,其实职业的更高阶段,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例如赵曙明学者提出,职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非专业性职业群体不断朝着专业的标准努力,最终使自我更加专业,取得相应的专业性职业地位。(赵曙明 2003)。
第三种观点把职业化做为一种管理的理念、管理的形式或者思想、模式。例如:王继华学者,其长期致力于研究校长的职业化研究,提出:对于校长来说,职业化就是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使校长能够介入市场成为经营教育产业职业化的角色(王继华 2003)。
第四种观点认为职业化是针对企业员工的,正如学者郭晨炜所说,职业化是针对企业员工的,使员工在长期的培养中形成专业理念以及职业素养,最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断创造企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郭晨炜 2008)。
虽然不同观点对于职业化的定义不同,但通过分析四种观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职业化在不同领域内定义不同,对职业化做定义分析要结合具体领域;第二,职业化有其具体的服务对象;第三,职业化不管是作为管理理念,还是职业活动或者标准,都要有一定的过程;第四,职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在于进步;第五,职业化离不开市场,需以市场为导向。不同学者对于职业化的定义对本文进行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进行定义时提供了思路,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会进行具体的定义分析。
3.1.2 中职德育教育
通过对中职德育教育一词的分析,得出中职德育教育的内涵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中职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生;第二,中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德育,通过了解德育教育政策和德育教育目标,可知德育的内容包含思想政治、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第三,中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即通过“德”的手段,使学生得到教化,提高学生内在道德,最终促进自身整体能力的提升。
3.1.3 中职职业教育
中职职业教育指让中职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解决其现实生活的能力和需求,更重视职业性、实践性,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3.1.4 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
因此结合职业化、中职德育教育和中职职业教育的内涵,本文将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定义为,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此定义的理解:
第一,在此职业化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管理思想。从学校角度来说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化为管理思想,形成一套整体的管理体系。从德育课堂来说,要坚持职业化的教学理念,以职业化为指导,将职业化渗透在教学模式内,很好的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结合,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教学理念也是管理思想,运用职业化进行德育教学,同时运用职业化进行课堂管理,因此职业化对德育教师提出较高要求。
第二,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和建立自我价值观的过程,是学习态度、就业态度等不断转变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还有学生要将中职德育教育看成动态发展的过程,以职业化为指导,结合实践不断的进行指导,学校和教师要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学生的变化,学生要发现自己的变化,要学会进行自我肯定。三年的中职教育,要让职业化的德育理念贯穿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职业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决定了不同时期学生德育教育的不同重点,且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一个衡量标准,是对教学主体提出的标准。以职业化为指导思想逐渐形成德育标准,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以职业化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去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等。以职业化所要求的德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去评价教师。依据职业化的德育标准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学习以及生活,形成职业化的行为规范、学习规范和生活规范,同时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第四,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核心是培养职业道德。结合中职德育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其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特点,并且近些年,其对职业部分的用词从“重视”到“加强”,重点强调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就业导向,同时教学内容也由之前的以思想政治为重点发展到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为重点,不断强调结合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核心是培养职业道德。对于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对其未来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的学习有着辅助作用,使其以更有利的优势走向工作岗位。
第五,塑造人格是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根本目标。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现代汉语词典 05 年修订)。从上可以看出人格的定义内容丰富,包含习惯、价值观、道德、行为、素养等等。甚至认为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从教育的目的看在于育人,德育的教育目的更是如此。职业化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具备生活素养,提高道德水平。让学生通过德育的理论学习、社会职业实践活动的交流,促使其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格的不断完善。
第六,德育教育职业化离不开市场,需以市场为导向。职业化的提出与发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需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丰富和完善职业化的内涵和定义。同样德育教育职业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需结合市场定义和丰富职业化的部分内涵,引导中职德育教育,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3.2 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原因
3.2.1 中职德育教育自身发展需求
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提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职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首先,从目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来看,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标准简单,评价反映内容不全面,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不积极,教学内容较枯燥,吸引不了学生。从学生角度来看,存在价值观偏离,道德水平不高,人格不完善,就业后存在职业道德不满足企业要求问题等情况。从教师角度来看,有些教师没有专业能力,或者缺乏明确的德育教学理念,这样影响了教学课堂效果,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的。所以综合教学的各种要素:课堂、学生和老师等,需要对现有德育教育进行改革。
其次,从中职德育自己的发展过程来看,在 1993 年、2001 年、2008 年分别对中职德育进行了课程改革,通过几次的改革,使中职德育的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中职德育教育不同时期的改革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是自身螺旋式发展的要求,只有自身不断的完善与改革,才能被社会不断的认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从中职德育教育目前的改革情况分析,目前改革所采取的措施适应社会环境,满足各方需求,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和反映。从国家政策来看,职业化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目前国内政策和中职德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中职德育教育自身改革的必要。
3.2.2 学校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从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来看,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基础性人才,更多的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是德才兼备,才是专业技能,德更侧重于职业道德。道德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和内化道德。所以德育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部分,也要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深刻理会职业道德,使职业道德更好的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职业化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标准,促使学生道德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以此能更好的促进中职学校教学目标的完成,为学生的就业提高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其次,德育教育是关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同时也会影响学校的发展。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以职业化为指导,能够将学生自己的德育学习兴趣爱好与自己选择的专业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习好德育,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明确方向,使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自觉去学习,促使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校形成自觉学习、奋发积极、互帮互助的校园环境,减轻学校管理负担。
3.2.3 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李克强总理在 2014 年 2月 26 日的会议上指出:要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职业人才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一种职业理念。因此中职德育教育同样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去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职业理念。职业理念的形成必须建立在职业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形成职业理念就必须让学生有职业意识。职业理念是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既要使学生道德完善,同时符合职业要求,就需要一种职业化的思想指导德育教育。因此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提出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时代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将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很好的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职业理念,完善职业道德。职业化的德育教育也会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需求去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其职业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3.2.4 宏观政策指导趋势
2014 年 2 月 26 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向国务院做了汇报。在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意义重大。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和号召,积极做好创新和改革的工作。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符合国家政策的改革要求,是对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创新,将会不断提高就业者的能力,促进其就业的优势。也是响应国家“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有利体现,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学生在软体和实体两个方面都具有技能优势。
3.3 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基本要求
3.3.1 将职业能力提高与人格形成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要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人格的形成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起着关键性作用。原因在于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在核心位置,是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归宿,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决定着整个教学行为,从头到尾起着定向和调控功能。没有好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标的确定出了问题,必将影响整个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的不良后果,出现失误或者偏差。因此要实现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指引教学过程。在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予以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学目标,既符合德育课程和大纲要求,也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3.2 促进学生德育能力有效形成的教学内容
从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着眼点,结合德育教学内容,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德育能力形成的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包含众多部分,其有众多的作用和意义,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灌输思想和观点,又要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行为。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交互作用的结果,其承载着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效果,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因此实现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重要过程就是要做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教学内容既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专业特征,符合德育教学大纲要求,能够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着眼点,结合德育教学内容,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德育能力形成的教学内容,符合上述要求,也符合中职教育职业化的要求。
3.3.3 教学方式多样化
要求教师以中职生思维特点为导向,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的方式包括谈话式、重难点讲授法、互动、实践活动式等。
它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哲学上讲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内容是形式的载体。教学方法也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因此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依据教学内容。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要求教学方式要从中职生的思维和总体的个性特征出发,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3.3.4 教学评价多元化
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人格形成为目标,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评价包括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对于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过程来说,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判断,进行信息反馈,从而调控教学过程,起到保证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功能;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以设定好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教学评价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科学而系统地收集处理各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对教学主体、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描述、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尺,对指导和促进教学改革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要重视教学评价,更要做好教学评价。
在制定教学评价时要依据客观性、整体性、科学性、发展性的原则,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明确评价对象,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恰当的评价时间。因此在做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的教学评价说,就要求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人格形成为目标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指导和判断的依据,结合评价对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实现教学效果。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