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现状及问题(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2 共734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监控机制

  (1)建立了基于职教集团化办学目标的质量监控体系

  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目标需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结合集团自身的特点。济南市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拥有具有地域特色的办学目标:"以专业发展为纽带,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通过组建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加强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的品牌,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山东省的区域经济".明确而有效的办学目标对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烟台市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济宁市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济南市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质量监控体系较为类似。基于标准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需要和该市职教集团办学目标,成立了集团办公室、校企合作部、校校合作部、教学研究部、信息宣传部等五个部门保证了集团日常工作的落实,通过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也提升了职教集团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健全了促进职教集团化办学发展的保障措施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职教集团化的发展也是如此。职教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法律的保障和资金的投入。烟台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烟台理工学校2010年荣获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且获得中央财政96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十二五"期间又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资金 1200 万元支持。

  除了职教集团化办学的配套政策需要完善外,而其自身的内部保障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经费方面,济南市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社会捐赠、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教材编写及实训基地有偿使用所筹措的资金。这些资金由理事大会的专人管理,用于该集团的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方面,烟台市数控技术职教集团和济南市汽车工程职教集团较为相似,而济宁市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的经费则渠道狭窄,短缺严重。

  其次,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三所职教集团所培养的学生均参与全省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同时也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以及联合科研等项目促进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综合提升。

  再次,在质量监督方面,三所职教集团都有理事会年度会议的例行讨论来统一思想,集中解决问题。同时,烟台市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对成员单位的加入或退出坚持自愿原则,并指出退会时应书面通知集团秘书处,并交回会员证。相对来说,济南市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和济宁市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则没有类似的规定。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

  1.协调机制

  (1)组织结构过于松散

  山东省的各个职教集团均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经贸委下发的《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意见》设立了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见图 3-1.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秘书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是集团的常设机构。理事长原则上一般由牵头单位推荐。理事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全面负责并主持集团工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浅层次阶段,在集团内部往往贯彻着"三不变"甚至是"四不变"原则。例如山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实行的是"四个不变".[35]

  这种松散型的组织聚合程度低,结构过于松散,多数以契约为联结纽带,即以某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为牵头单位,联合政府、其他院校、企业及行业组建而成。各成员单位在人力和资源等方面融合的可能性很小,不利于形成整体的发展优势,有各自为政的现象,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无从培植。长此以往,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容易产生矛盾,整体缺乏凝聚力,处于"集"而不"团"的境地。

  组织结构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管理者要根据各自组织的情况,探索出最适合的组织形式。

  【1】
  
  (2)各实体单位的权利与义务不明

  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所有成员单位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集团章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都有明确规定,它调节着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笔者问到"贵集团对成员单位的职责和职权分工明确吗?是否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秘书长回答说"在集团的章程里面有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但只是对其大概的作了陈述,并没有其他的具体文件做具体的规定。"如此以来,《集团章程》里的规定就模糊不清,难以落实。这很容易导致成员单位的行为缺乏积极主动性,集团内部缺乏凝聚力。

  2.激励机制

  (1)利益分配不均

  职教集团的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主要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和学生,四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它们对立时就会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政府的利益诉求是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学校的诉求就是教育资源和办学效益,从功利的角度来讲,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的目的在于拥有更多的人才资源,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进而获得创造更多的利润。而学生的诉求一直被学校"包办",就显得比较被动,他们主要想通过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使自己成才并谋得职业。

  而现实情况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利益协调方法缺乏科学性。其性质决定了职教集团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具有法人身份,这就使得经济手段的奖惩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行政手段也只在集团化办学的建立初期起过作用,之后的年会也有相关领导参加,但仍然收效甚微。

  (2)资源未能共享

  资源共享是进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但由于其本身法人身份的缺失,致使办学的运作效率低下,出现了"集而不聚"的现象。资源不能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企业和学校对资源共享的认识不足。企业认为即使没有职业院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既定的目标,这也是企业一直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企业也不大愿意向学校提供设备、场地和技能人员。职业院校可以给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场地,但无法保证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

  其次,资源共享的路径还存在较多障碍。例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设备造成了磨损,其费用问题没有与企业达成一致。同时,对企业提供的兼职教师怎样进行考核,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这都导致了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的路径不通畅。

  最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内部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在实训设备和场地的共享方面,除了《集团章程》,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更具体的规定。除此之外,企业的技术人员在职业院校授课的待遇和兼职教师资源的共享问题,学校与企业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学校和企业。这样以来,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不能共享,利益无法达到保障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3.监控机制

  (1)人才的质量无法保障

  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是集团化办学的所有参与者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是集团化办学的根本任务。山东省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采取的是"订单式培养",即严格按照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的用人协议来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是任何教育形式的根本出发点,而订单式培养则狭隘地将学生的发展单一的寄托在了最终的就业上,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易导致教育目标的偏向。

  订单式培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订单班的培养定位不够长远,都是按照固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的,学生接受的知识比较单一,无法全面发展,不利于将来转岗再就业。二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不强,因为有了就业保障而容易放松学习。

  三是技术发展的速度要比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快,比如说如果在学生学习的第一年下订单,就存在一毕业其接受的专业技术知识便过时的问题;若是在最后一年才下订单,又存在着专业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导致集团化办学向企业输送的学生质量不高。

  (2)缺乏科学的质量监控机制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武之地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人才的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生命线。但目前山东省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缺乏一系列的质量认证体系。

  在人才质量的监督方面,行业组织没有最大化的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监督作用,对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信息反馈不及时,在制定行业职业标准方面的积极性不足。政府也不够重视集团化办学教育质量的产出性评价,我国整体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认证制度与国际标准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