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从“政治教育+管理”理念、“上、管、改”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理念的演变进程中,其背后的转变逻辑一方面是国家治国方针、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高等学校学生缴纳学费制度的实施。第一,国家治国方针、政策的变化。
自建国以来,每个阶段国家政策的改变对该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对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变迁都有着重要影响。建国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这样的治国方针下高校学生管理注重学生的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管理”的理念指导学生工作。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目标、阶级性质贯彻于这一阶段高等教育的始终,由“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为“上、管、改”理念。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摒弃文革期间的“上、管、改”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为理念,服务的职能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已开始萌生。
1999 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现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将继续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在这样的治国方针下,高校学生管理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的理念指导学生管理,服务职能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得以确立,并不断地强化。第二,高等学校学生缴纳学费制度的实施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理念的重要原因。1997 年,所有高等学校实现招生并轨,除了符合国家有关减免学费规定的学生、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学生以及按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外,统一实行上学缴费制度。在这之前,高等学校的学生实行由国家统招统分,学生上学免费。
因此学生听从国家、高校的安排无可厚非,是“政治教育+管理”理念,“上、管、改”理念能够推行的根源。而高等学校实行上学收费,学生个人分担教育成本,使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服务于学生的各种需求成为合理,服务职能得以确立,并不断地促进学生发展。
完善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我国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以形成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重视学生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融为一体。促进高校学生自主发展,充分信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贯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最终达到学生管理的自律状态。总之,学生管理的发展必须是在借鉴我国历史发展以及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国情,真正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管理理念、模式与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着作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编。教育文献法令汇编(1949-1952)[M].北京:教育文献出版社,195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沈玉成译。左传译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5]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一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1988.
[6]田建国。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7]潘懋元。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8]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11]梅汝莉。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12]顾明远,申杲华。学校学生管理运作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13]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4]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5]赵平等编着。美国高校学生工作[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16]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7]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8]杜成宪,崔运武,王伦信。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9]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0]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1]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学生工作学会编着。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实用读本[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3]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5]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6]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7]王希俊。新时期大学生管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8]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9]冀学锋编着。高校学生工作论稿[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0]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1]王玉生。中国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2]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33]钱贵江。当代大学生管理新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34]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5]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6]徐涛编着。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7]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8]雷莹,张季菁编着。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探索与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9]侯慧君编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与机制系统设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0]方宏建,张宇主编。高校学生工作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41]艾鸿着。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思考[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2]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3]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学位论文类:
[1]杨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届硕士论文。
[2]刘慧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开放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 届硕士论文。
[3]戴聚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生为本”的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07 届硕士论文。
[4]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届博士论文。
[5]司金鹏。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08 届硕士论文。
[6]刘行。高校服务性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 届硕士论文。
[7]张蓓蓓。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 届硕士论文。
[8]赵慧丽。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比较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届硕士论文。
[9]梁岱。高校本科学生事务管理[D].南昌大学,2010 届硕士论文。
[10]隽同强。学生发展理论下的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D].苏州大学,2010 届硕士论文。
[11]党光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及启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届硕士论文。
[12]田甜。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借鉴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届硕士论文。
[13]潘霞。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届硕士论文。
期刊论文类:
[1]方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与启示[J].高教与经济,1994(04):48-51.
[2]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中美两国高校学生工作术语之比较[J].扬州大学学报,2000,(02):56-57.
[3]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与治校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0(07):11-17.
[4]陈慧华。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现代化[J].高教研究,2001(03):86-87.
[5]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观与学生事务观之比较[J].江苏高教,2001,(04):78.
[6]骆永进。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01):89.
[7]张洪萍。略论高校德育过程的民主性内涵[J].现代大学教育,2001(03):14.
[8]姜秀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3):12-13.
[9]费文晓。试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人才观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46-49.
[10]吴志功。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和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09):64.
[11]杨克非。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06):48-49.
[12]蔡立彬。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学生工作理念[J].青年探索,2004(06):53-54.
[13]王宝德,刘凯,刘雪梅。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65-67.
[14]冀学锋。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5):65-69.
[15]吴迪。大学生身份的确认-更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基础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2):78-80.
[16]丁东宇。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深层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5):122-124.
[17]王显芳。十年来我国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究,2006(03):65-68.
[18]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11.
[19]张书明,李莉丽,徐法寅。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78-79.
[20]马俊杰,文书锋,黄文彬。论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1):63-64.
[21]何慧星,孙桂香,张荣红。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之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52-53.
[22]刘金利。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09(02):143-146.
[23]刘献君,周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六十年的理念变迁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5):53-61.
[24]赵叶珠,游蠡。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2009 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40.
[25]王义遒。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是多样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0(04):3-6.
[26]祖克拉·塔来提,陈访贤。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三重转型[J].高校讲坛,2010(17):125.
[27]张树浩。学生工作与大教育理念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03):131-134.
[28]杨建坡。人的本质存在与超越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2-15.
[29]刘中胜,蒋礼文。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2):71-72.
[30]王一波。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88-89.
[31]杨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104-106.
[32]王卓君。现代大学理念的反思与大学使命[J].学术界(月刊),2011(07):134-143.
[33]王小梅。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实践探索-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回顾与总结[J].中国高教研究,2011(08):3-12.
[34]周作宇。论大学理念主体及其行动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5-10.
[35]谢辉。大学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江苏高教,2012(01):40-43.
[36]刘海存。研究型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提出及其建构途径[J].江苏高教,2013(04):118-119.
外文文献类:
[1]Boehman, J. A. Commitment Among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J]. NASPA Journal, 2007(02):35-36.
[2]Sandeen, A Some Personal Reflections after 42 Years in Student Affairs [J]. Journal of College& Character, 2008(02):3.
[3]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 [EB/OL].1996-2/2009-12-10.
[4]Rents. L.&Saddlemire, G.L:Student Affairs Func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Springfield,11linois,USA:Charles C. Thomas,3-19(Chapter1, Gary H.Knock:The PhilosophicalHeritage of Student affairs.
[5]Kellogg, Karen(1999)。 C011aboration: Student Affairs and Academic Affairs WorkingTogether To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DB/OL].ERIC Digest. Available:ERIC Clearinghouse on Higher Education,One DuPont Circle, Suite 630,Washington,DC 1036-1183.
其他文献类:
[1]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1997[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2]陈学飞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50 年(1949-1999)[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R].2005-03-25.
[4]陈廷柱。教育理念创新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基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语境[C].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114-118.
[5]中共中央关于讨论和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EB/OL].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8]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R].2010-07-29.
[10]杜玉波。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1-12.
[11]张大良。高校人才培养呈现三大亮点[N].中国教育报,2014-11-27.
[12]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致 谢
当我拿起笔写致谢语时,回想着这三年以来研究生生涯,感慨颇多,同时也意味着我将离开淮北师范大学,离开那些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这三年以来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你们的真诚、热心、爱心让我这个福建女孩在安徽倍感家的温暖,在这里,由衷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最要感谢的是,给予我最大支持、关心的导师:范向前教授。范老师为人热心、正直、严谨,学识渊博,在本文的写作中,从选题、材料准备、开题、初稿、定稿都尽心尽力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指点。记得有一次,范老师从南京出差回来,到学校已是晚上九点,范老师还是带着疲倦的面容,耐心、不厌其烦地与我讨论论文的修改,那时让我深深感动。在此,深深地感谢我的恩师,是您让我走进学术的殿堂,是您教会了我治学之道。
感谢李福华老师,文胜利老师, 刘兆宇老师,在选题过程中给予我帮助和指点,感谢对我文章给予指点的所有老师们:宋学红老师,彭勃老师,惠圣老师,方明宝老师,阎乃胜老师,李怀龙老师,张敏老师,燕燕老师,李云鹏老师。
感谢对我文章给予帮助的同学们:杨婉,陈志蕾,赵菲菲,李慧,朱岩,陈燕,孙之礼,李雅洁,韩冬,李陈宇,张金祖。正是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拙文草成。
感谢辅导员薛桂英老师,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感谢我的室友:王梅娟,方璇璇,郑诗琴,司悦对我的关心与爱护,特别要感谢王梅娟这两年来陪我度过的风风雨雨。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的求学征途中,对我的支持与付出。再次谢谢各位老师三年来的教诲,祝老师们岁岁安康,祝即将离别的同学们一路顺风。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