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1999-至今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理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407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1999 年-至今我国高校学生管理

  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为理念学生管理的三大职能分别是教育、管理、服务。[1]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在前三个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以“教育+管理”为理念。1997 年确立高等学校学生缴纳学费制度,学生个人分担教育成本,使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服务于学生的各种需求成为合理,服务职能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地确立。

  1999 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为理念。

  一、高等教育阶段特征

  (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

  1999 年教育部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被国务院批转,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 2010 年要达到适龄青年的 15%目标。2001 年初,《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将原定 2010 年实现高等教育规模和入学率的目标进一步要求到 2005 年实现。随着连续几年的扩招,到 2003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 17%,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2014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7.5%.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表现为不断地满足广大学生与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然而,任何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数量发展与质量提高两者之间的矛盾, 尤其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过程中处理好这一矛盾, 是我们面临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化发展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 世纪 40 年代积极倡导各国应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并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引入高校。

  我国从 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90 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的跨国交流与合作办学的范围迅速扩大, 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进入 21 世纪,我国高校更加注重理念更新和制度借鉴,不断地加强文化交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之间学术互动。将国内教育市场纷纷向各国开放,拓宽更多的联合办学渠道,加强多边合作,使我国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让我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更多的外国学生走进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向世界,世界的高等教育走进中国必将成为不可阻挡也不能阻挡的现实。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大使命,而追求真理,探索新知识是没有国界的,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们对于外来文化要善于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在保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前提下,努力推进国际化。

  二、国家关于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政策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

  《纲要》是我国进入 21 世纪以来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涉及面广,涵盖了我国各级教育,时间跨度较大,提出的任务,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之而奋斗。在序言部分对教育意义和功能、教育的历史性成就、新阶段教育问题和矛盾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紧迫性进行阐述。在第一章鲜明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采用改革创新的方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并在接下来的第二章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题,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发展提供依据。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纲要》第七章对于高等教育作出了规划,提出到 2015 年在学总规模要达到 3350 万人,到 2020 年达到 3550 万人,其中在校生 2015 年达到 3080 万人,2020 年达到 3300 万人,毛入学率分别达到 36%和 40%.在规模不断合理地扩大下,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国际上有越来越多国际知名的、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有特色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也得与时俱进。

  在高校的四大使命中,教书育人始终处于不动摇的地位,不断地增加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保持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断地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并且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力研究,资源共享,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格局。不断地增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转化科技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大力开展文化普及与传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使我国的文化百花齐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关于高校学生管理的表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21 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于 2005年 2 月 4 日通过,自 200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一部基础性规章。《规定》第三条:“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

  作为学生管理规定,在此规定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总原则,对于明确高等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供重要依据。第十八条: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3]

  该规定与 1978 年发布的试行《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学生原则上不得转专业相比,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规定》中明确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管理,而且要加强教育,不能只抓管理而轻视教育,也不能只抓教育而轻视管理,要将管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规定》中体现高校学生管理依然强调管理和教育的职能。而服务的职能也可以从《规定》中得到体现。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列入《规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表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的正当权益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也要有服务的职能,服务于学生的各种合理性需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的学生管理理念

  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这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由思想的普及,人们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理性主义对于人性以及学生身心的忽视。教育管理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学生的情感、非理性的需要,重新定位学生管理的职能,在这过程中新人道主义理论,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为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由先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转变,强调服务教学和学生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的学生管理理念理论基础

  1.新人道主义哲学理论

  新人道主义认为人总是在造就之中,因而决不能把人视为最后的目的,人是经常在超越自己。因此,教育不仅仅只是开发智力,还应该有意识地开发人类个性等方面的需要,主张设立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情感、非理性需要。由教师担任对学生的学术培养,由学生工作部门安排、开展与学术有关的课外活动,服务学生,发展学生。

  2.管理学理论

    学生管理从一开始就有着管理的属性,就是为了满足高校的管理需要,这也是最初的目的。因此,管理学理论是学生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人性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部分。关于人性存在着这几种假设:工具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和决策人假设,而复杂人假设和决策人假设为学者和学生管理者所普遍接受,认为作为复杂人和决策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各种需求,学生是一个有权利、义务的成人公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将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得以充分融合起来。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的学生管理理念分析

  这一时期学生管理不仅强调教育和管理的职能,而且强调服务的职能。我国各高校逐步确定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学生管理理念,提出“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口号,并且广义的学生管理概念在高校中已广为流传,学生管理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已开始有独立的地位。高校学生管理的服务职能不断强化,心理咨询中心、勤工助学机构,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机构纷纷在各高校设立,并设立学生工作处(部)以便更好地管理、服务于学生。

  设立完备的学生管理机构系统服务于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管理理念在实践中的一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管理理念在实践中的第二大特点是: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地重视对学生成长的研究,关注学生个人正当权益和心理发展历程与需求。对学生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的标准。重视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仍是我国高校要关注的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强调服务职能已被世人所接受并不断地将它在实践中践行。然而,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首先,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各种生活需求,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尊重学生的权利、人格。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所欲求的需要都应该有相应的工作人员来服务、负责。在服务学生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化以及专业化。其次,学生需求越多,需要越多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参与进来的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自身的素质即质量,就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最后,在学校里面,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提升个人素质和道德,因为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每个学生是有差异性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学生的需求是合理的,学校给予满足,这是合理的做法,而如果学生一直要求个人需求,学校一味地迎合,而不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作用就没能发挥出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