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633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三、”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

  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是学生自主发展理念的重要理论支撑,未来高校学生中应以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理论基础

  1.存在主义哲学理论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思维、行动,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存在。人不仅存在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追求的是多样的发展,而不仅仅只是掌握更多的理性,尽管个人发展方向不同,但自我提升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此应相信每个人自身都具备独立性、责任性和社会性。[1]

  存在主义认为学生管理者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和社会性行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管理者应为学生自我合理需要提供服务,与教学工作者一起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共同努力。

  2.心理学理论

  时至今日,美国心理学理论已相当成熟,我国也不断向其学习、吸收、借鉴。学生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其中主要是关于人的发展,认知和道德的发展。

  关于人的发展,艾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主张人的一生可分为连续而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并且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这一成长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尽管艾里克森并没有非常详细地研究大学生这个群体,他更多的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来划分和研究。但他认为社会环境决定着心理危机能否得到有效地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根据学生相应的发展任务,提供学生需要的辅导,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境,传授有关心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获得良好的心理特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于认知和道德的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本质是适应,而适应的实质是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人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不断地去追求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

  关于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通过着名的海因兹偷药事件,根据被试者提供的判断理由,分析其中所隐含的认识结构特点,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但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序。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认知和道德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学校这个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借鉴学生发展理论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提供参考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理念主要基于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学生管理实践中,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采用服务型行政事务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

  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首先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从古至今,我国就一直重视学生的品德、道德。《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表示为,道德修养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其次是建功立业,再次是着书立说。树立道德是人生的第一位。学生的品德教育是陶行知教育家身体力行的教育,道德自律的办法是他在教育学生一贯的要求。当人们对自己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即内疚。

  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过失。适度的内疚感有益于改善人际关系,更好适应社会生活,而过多的或者过少的内疚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个人的道德是社会公德的基础,只有个人的道德建立起来,才有资格谈及社会公德。”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3]

  教人做人是高等教育重要目标,高校学生要做有道德的人,只有在道德的基础上,才能做人中人,即做追求真理的真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中,敢于做有创造的人,敢于做为真理而献身的人,将真善美的人格集于一身,是高等教育未来应追求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新颖的观念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指导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丰富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而言,落实立德树人要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将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

  2.采用服务型行政事务管理方法

  设立完备的学生管理机构服务于学生需求,更直接地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学术管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学校尊重学生的权利与人格,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品格塑造与心理养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通过各种服务型事务类的管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保障。

  3.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

  我国高校管理制度不断地深化改革,推进民主化。赋予教授在学术事务管理中更大的决策权力,是未来我国高校管理走向民主化的一大表现。而推进高校管理民主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高校应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宏观上给予方向性指导;第二,鼓励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具体事务管理;第三,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 如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管理日常学生事务;第四,学校设有主管学生工作的机构, 在宏观层次上给予指导,负责审批学生社团, 指导学生会的开展。

  学生管理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学生得以成长成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高目标。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个体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特长,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是未来高校学生管理所追求的。而要达到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确立个体人的生命价值,而不是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力和自由,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潜能和价值,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

  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贯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不仅在观念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际管理中去。采用服务型行政事务管理方法,满足学生各种服务型需求。高校学生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只是起着辅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营造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