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兴起与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专业发展学校迅速崛起,成为美国的一种新型的师资培养模式。它不仅帮助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而且也帮助有经验的教师提供继续专业成长的新的制度模式。这种模式试图在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之间建立协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师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美国专业发展学校不是重新建立一所独立的专门的学校,而是在现行中小学的体制内进行的一种功能性建设,它是对教师的重新认识,是一种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一、专业发展学校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末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教育革命。各个国家希望通过人才的竞争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日本一跃成为科技与经济强国的姿态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美国在国际竞争力下降,经济衰退,社会问题突出的情况下痛定思痛。1981 年 8 月 26 日,受里根总统委托,在联邦政府教育部长贝尔的倡议下组成国家优异教育委员会(The National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表名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的报告,指出美国各方面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滞后。该报告成为美国上世纪末教育改革的导火索,引起了人们关于教育质量问题的探讨,之后形成了教育改革浪潮。
(一)传统教师教育的不足
在美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没有很好地教师培训制度,中小学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者,随着大学研究机构的建立更使得教师的专业地位下降,教师的水平仅仅停留在到教育学院听几次课,学习几天而已,完全没有相应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20 世纪中叶,因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原因,美国开始反思其教育情况。全国上下开始形成教师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风潮。改革中指出教育轻视文理和科学,看重教学方法的模式,认为其与实际需要不符。这种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只是中规中矩的教师。
此次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承载型教师"(Scholar Teachers),教师应该在文理基础和专业知识方面具有更多的积累和造诣,而为了培养"学者型教师"形成了以教育学院教育系为主的非定向型教育教师体系。这次改革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学识水平,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热衷于理论的教师们忽略了教育的现实需求,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接触实践,也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化的讨论,实践与理论完全脱节。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1980 年,《时代周刊》里题为《天哪!教师不会教学》(Help! Teacher can't Teach!)的文章引起了教师教育的又一次变革。《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里认为教育改革的实施主要靠教师。一直以来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许多人把教师看成过渡性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地位和收入都不高,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师职业化水平,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以此解决国家危机。
1985 年,由美国多所研究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研究机构的主要领导人成立的霍姆斯小组,在美国进行了 10 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发表《明日的教师》、《明日的学校:专业发展学校设计之原则》和《明日的教育学院》,引发世人对教师教育的强烈关注。
在《明日的教育学院》中,霍姆斯小组认为中小学是教育实习最好的地方,这表明 PDS在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作用。[11]
"教学是一种必要的专业(the essential profession)。这种专业造就了其他专业。"(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Teacher Quality Enhancement Grants.2000.)受这种理论的影响,美国开始重建教师职业地位以此来完善教育质量。美国教学和未来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America's Future)提出教育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时间不足、教学方法不系统、课程肤浅、观念陈旧、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很少有教学经验,教学技能也不充分。虽然 19 世纪初就创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却没有引起大众足够的重视。20 世纪 70 年代终身教育观念和 80 年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至此开始关注教师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很多学院为此做出很多努力,但是美国大众仍然认为他们没有为改革的目标培养出更好的教师,教师仍然缺乏经验、技能及专业知识。导致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大学教师缺少中小学真实教学经验,和中小学实际相背离。为了避免之后教师培养的弊端,促使改革向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美国决策者和公众呼吁必须通过有效的改革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明日的教师》在这种呼声中提出建立 PDS,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发现:大学教师教育应同中小学教育同时改革。PDS 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学校改革的焦点,专业教育和中小学都赞同 PDS 伙伴关系使他们的目标联合在一起。
政府相信 PDS 能使教师教育有所改善。政策制定者和教师都认可 PDS,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学和中小学协力合作才能使职前教师的培养、入职教师培训和职后教师更新有所改善。霍姆斯小组开展 PDS 运动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将中小学和大学在一个平等伙伴关系下联系起来,使中小学教师计划和学院同时革新。
综上所述,PDS 的产生适应于美国社会的需要,是美国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果。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