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小学阶段实施慈善教育的反思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8 共454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不得不引发人们对其的关注和思考。“慈善”以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思想基础。慈善作为一种伦理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优秀的品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慈善业是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有效手段,在缓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当前公众缺乏慈善认知,慈善意识低下,参与慈善的程度低,社会缺少良好的慈善氛围,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是个体在一定的慈善理念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所作出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慈善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慈善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有着自身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和性格特点,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还未形成,从小学生开始对他们进行慈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慈善教育的框架。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从小学生身边小事和细微之处抓起,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让小学生学会感恩、关心、帮助他人,把学到的慈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去更好地时间慈善活动。所以,深入了解慈善伦理思想,增强人们的慈善意识,唤起他们的爱心,让人人都怀有关爱他人的慈善之心,慈善事业部分大小,人人都可以做慈善,都可以成为小小慈善家。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地发展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本文从慈善的概念、思想基础入手,阐述了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国外的利他主义等慈善行为的心理基础,并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与慈善教育的联系,从人性的角度深入研究,唤醒人们的慈善意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氛围和自我教育等方面阐述影响小学生慈善教育的原因,家长自身缺乏慈善意识,学校老师对于慈善的认知不够深入,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社会慈善氛围不够浓郁以及小学生缺少自我反思教育等都是影响小学生慈善教育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原因之后,从各方面入手,探讨怎么构建系统、有效的慈善教育模式,例如加强对小学生普及慈善知识,增加他们的慈善认知,增加慈善情感,引导慈善行为,构成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多位一体的慈善教育的建构模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仅仅存在于道德观念之中,更体现在人的实际慈善行为中。慈善是可以通过教育养成的,应该让儿童从小学开始就将慈善作为一种道德习惯去遵守和实践,体现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呼唤人们的爱心,使社会认识到慈善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可以做慈善,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真正理解慈善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公平、公正是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的。

  在成文的过程,因篇幅有限,加上笔者学识浅陋,使得对于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当前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研究不足,对慈善的伦理依据研究不足等等,对慈善教育的建构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更努力继续此课题的研究,使之趋于完善。同时也希望,社会各层能更多关注小学生的慈善教育,推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更好发展。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如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说的“慈悲不是出去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与施受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予的人。”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日益进步,成为充满人文关怀和慈善氛围的社会。


    致 谢。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在江南大学的这三年时间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也正是在各位师长和同学的协助与鼓励下,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沈贵鹏老师。沈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受益终身。沈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且扎实的学术涵养让我由衷钦佩。每次都在百忙之中仔细阅读我上交的论文稿,并且不厌其烦地再三阅读和修改,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从而使我的论文能顺利完成。从沈老师的身上我不只学到了学术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学会了对工作与学习负责、细心和付出的态度。

  其次,感谢陈明选教授、田良臣教授、蒋明宏教授、郑友训教授、尧新瑜教授对我的无私帮助,感谢你们在我论文选题、论文材料的搜集,论文逻辑思路等方面的意见和帮助。感谢人文学院所有的老师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是你们使我这三年的光阴没有虚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

  再感谢 2011 级教育学原理的同学们和桂园 406 的舍友们,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丰富而多彩,感谢我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感谢大家为我论文写作提出的宝贵意见。还有很多同学朋友也给予了我非常多的论文写作的帮助,在此感谢你们,你们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还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感谢你们那么多年来对我的栽培,在你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才能完成学业,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审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老师。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朱小蔓。道德情感教育初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莫文秀,邹平,宋立英。中华慈善事业思想、实践与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杨道波。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梁其姿。施善与教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孟令君。中国慈善工作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王俊秋。中国慈善与救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曹立前。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9.孟令君。中国慈善工作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11.徐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12.周秋光。熊希龄集[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13.杜洪波,高国鉴。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

  14.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15.吕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6.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7.孙彩萍。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8.丁元竹。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9.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1.王保林。学校道德教育研究[M].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3.

  22.王卫平,黄鸿山,曾桂林。中国慈善史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二。译作类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力田译。北京[M].商务印书馆,1960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马修比·索普,迈克尔·格林。慈善资本主义--富人在如何拯救世界[M].丁开杰,苟天来,朱晓红,王燕燕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柯文·M ·布朗,苏珊·珂尼,布雷·恩特纳,约翰·K ·普林斯。福利的措辞[M].王小章,范晓光译。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三。期刊类。

  1.沈韬,陈国庆。慈善人性与慈善教育[J].教育评论,2013(03)

  2.齐兰芬,黄建玲。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研究,2009(08)

  3.郑恩同,邱开金,何秉欣。慈善与中小学慈善教育[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4.张亚月。慈善伦理与公民意识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5.李永华,汪长乐。国内学者关于慈善教育研究综述[J].河池学院学报,2012(04)

  6.刘冕。论慈善文化的结构及其建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04)

  7.常锐。论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

  8.张娓娓。浅谈青少年慈善意识的培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04)

  9.郝俊英。浅谈青少年的慈善文化教育[J].考试(教研),2010(10)

  10.陈东利。青少年慈善意识培养与校园慈善文化建设[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03)

  11.亢晓梅,齐兰芬。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2)

  12.代小芳,毛治平。中学慈善伦理教育的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13.赵宝爱,龚晓洁。教师在慈善教育中的角色[J].文教资料,2006(25)

  14.陈东利。论当下公民慈善意识弱化的成因[J].山西师大学报,2012(04)

  15.陈秀慧。浅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爱心教育[J].职业,2012(21)

  16.王玮。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实验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报,2007(01)

  17.朱小蔓,梅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1(10)

  18.张世富。中学生集体观念与利他观念的形成与教育[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19.王雁飞。略论对青少年实施利他教育的社会意义[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

  20.林泰,陶倩。利他行为的理论与教育研究[J].中国德育,2008(05)

  21.屠翔天,鞠玉翠。学校情境中利他主义的基础与重塑[J].基础教育,2013(01)

  22.许琳,张晖。关于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调查[J].南京社会科学,2004(05)

  23.李怡心。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02)

  24.周溯。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导向探寻[J].中国电力教育,2006(04)

  25.杨丽霞,王群,夏文芳,颜彦。高校慈善文化教育问题探析[J].中医教育,2012(05)

  26.汤灿月。论我国转型期慈善文化的建构--以中西慈善文化比较的视角[J].南方论坛,2010(06)

  27.王爱玲。基于传统利他思想的责任道德教育[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07)

  28.王小波。试论普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其途径[J].道德与文明,2006(02)

  29.王建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03)

  30.罗竖元,李萍。日前我国公众慈善淡薄的社会学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0(01)

  31.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道德与文明,2005(01)

  32.李冬洁。中国慈善面临“文化再造”[J].人民论坛,2006(18)

  33.蒙长江。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历史沿革及现实挑战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1)

  34.许察金。公民的慈善精神及其培育与发扬[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35.卢进丽。中国慈善意识的现时代反思及其转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8)

  36.楼军江,王守杰。慈善事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制度思考[J].河北学刊,2008(09)

  37.赵成志,沈贵鹏。日本“小小善意”运动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1(02)

  38.亢晓梅,齐兰芬。学校现代慈善文化教育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09(10)

  四。学位论文类。

  1.文丽。当代大学生慈善价值观的培育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0

  2.杨明伟。公民慈善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济南市的调查[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7

  3.朱树忠。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教育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12

  4.沈文虹。小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教育管理,2008

  5.谢金。利他行为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青海: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0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