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小学生慈善教育的建构(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8 共1364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3.2 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

  第一,建立有效的慈善评价机制。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慈善教育,普及慈善知识,提高学生们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增加他们对慈善的热心和敏感度。所以学校的每个部门都要通力合作,从教务处、宣传部到教师,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可行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慈善行为提供完整的评价体系。在校园内加大慈善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或者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好人好事,慈善义举,用展板、画册或者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还可以借助学生所在的社区平台来开衫慈善活动,比如爱心捐款、照顾孤寡、设立“慈善日”等活动,把慈善活动作为常态的活动固定下来,构建学校社区共同进行慈善教育的有效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确定有效的参与慈善活动的评价机制,确定评价体系,可以把学生的慈善行为融入到学生德育发展中进行考核和评价,这也是为了激励学生能更多地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中去。首先,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慈善的利他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用慈善的名义谋私利的做法是可耻的,是一种伪善的行为。其次,引导公众给予慈善行为高度的评价。虽然参与慈善是完全的利他行为,是不求任何物质回报的,但是在活动中,学生们还是回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的,他们的这汇总回报也是通过社会对他的评价来获得的。善举不是仅仅是物质的捐款,任何帮助弱势群体的行为,都是善举,而不论其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任何慈善行为都是值得得到社会的赞许和认可的,因此,学校可以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慈善活动方面的评价标准,使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课业成绩上的评价,可以涉及思想品德和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评价更显得科学和多元化。如果在学年评价中可以增加慈善活动的评价,相信也会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学校也可以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这样的活动,对个人和班级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建立合理的慈善激励机制。学校可以把是否参加过慈善活动作为个人素质的考核内容之一。从学龄儿童进入小学之后,就为其建立慈善档案,激励学生的慈善行为,鼓励他们更多参与志愿或公益活动中去。此外,社会慈善机构也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特点,开发多种类型的慈善活动,不单单是趋图书馆整理图书或是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模式。慈善机构和学校一起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施,降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本,让学生更能自觉自发地从事慈善公益。政府也可以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引导公众参与慈善。比如美国的《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规定做满 1400个小时义工的青少年可以获得政府奖励的奖学金用作大学学费,用来完成学业。

  第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我国慈善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需要完善更多的法律政策将慈善进行立法,增强约束力和公信力。建立必要的慈善道德激励制度,对乐善好施的普通人加大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制度,促进社会慈善、和谐的风气。

  同时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尽可能多的宣传慈善理念,塑造正确的慈善观,营造社区的慈善氛围,多开展慈善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并且宣传社区的慈善榜样,号召群众多关心他人、多奉献爱心,打造充满善心和善行的和谐社区。

  案例 6:

  学雷锋爱心捐赠,新模式玩转公益2月22日,硕放街道团工委联合灵山志工“传承爱·梦童年”公益项目团队在硕放吉上午9点,在吉祥社区网球场上不断汇集了来自街道各个社区的爱心物品,很多家长陪同孩子们来到活动场地,手提着家中闲置的玩具、书籍、衣物等前来参与捐赠,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吉祥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和传承爱公益团队仔细地做好捐赠物品的登记和维护,为爱心捐赠人士发放了捐赠证书,并不时地跟居民朋友们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现场,家长和小朋友还能选购其他家庭捐赠的玩具和衣物,五元、十元自由支付奉献爱心,让每一位前来捐赠的人不仅自己收获一份快乐,更是收获一份爱心的回馈。本次活动所得物品和善款将全部用于关爱新市民子女。

  上午9点,在吉祥社区网球场上不断汇集了来自街道各个社区的爱心物品,很多家长陪同孩子们来到活动场地,手提着家中闲置的玩具、书籍、衣物等前来参与捐赠,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吉祥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和传承爱公益团队仔细地做好捐赠物品的登记和维护,为爱心捐赠人士发放了捐赠证书,并不时地跟居民朋友们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现场,家长和小朋友还能选购其他家庭捐赠的玩具和衣物,五元、十元自由支付奉献爱心,让每一位前来捐赠的人不仅自己收获一份快乐,更是收获一份爱心的回馈。本次活动所得物品和善款将全部用于关爱新市民子女。

  “传承爱·梦童年”公益团队是硕放街道团工委新引进的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通过积极探索“传递升级旧玩具+交流互助增融合+带动全民做公益”和 “义卖善款助贫困”这样新型的“3+1”公益交流模式,全面提升公益助人内涵,捐助方、受助方不再鲜明区分,让孩子们互助友爱,分享快乐,让爱心在玩乐中传递,在关爱新市民子女同时,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5.3.3 发挥媒体舆论的正能量作用。

  现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传播迅速,覆盖范围极其广阔,对社会的慈善氛围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资讯都会在第一时间为大众所了解,利用媒体的覆盖广、速度快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调动民众的慈善热情。与此同时,在慈善捐助的各个环节中,媒体也可以发挥监督作用,使得慈善组织和机构的运行更透明化。

  增强媒体的责任意识,在分配媒体资源的时候,不能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对于负面的、没有营养的新闻及时过滤,给社会事业预留足够的资源,可以更多宣传大众乐善好施的案例,激发大家对于慈善事业的热性。宣传和普及相关的慈善法律法规,争取企业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用正能量的舆论来引导大众。

  媒体因其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在网络、报纸上设立相关的慈善教育篇章,以慈善为专题参与讨论,来深化民众对于慈善文化理论的认识。例如,美国有一个“Learning togive”(学会给予)的网站,以课程的形式,将与慈善有关的主题同理论性的内容结合起来,编写到其他课程中去,人们可以在网站上免费查阅学习。网站会提供课程的基本框架,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就慈善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同时净化网络环境,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设和慈善教育相关的网站、宣传慈善公益的领导者、制作慈善公益广告等等,也可多宣传与慈善相关的网站网页,如中华慈善网、灵山基金会等,让对慈善文化还缺乏了解的学生家长老师们知道得更多,吸取经验和教训,扩大慈善教育的受众面,加强慈善教育的效果。慈善组织也需要利用媒体优势,发挥媒体的宣传、推动作用,在网络平台上及时发布相关资讯,公开组织的资金流向,增加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赖,让公众更多了解慈善事业的同时,引导他们多参与慈善活动。

  下述的灵山慈善基金会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社会公益组织。以灵山胜境为依托,成立数十年来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救灾救难,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灵山慈善组织有自己的专门网站,会及时更新各类资讯,发布慈善活动,旗下有各类慈善项目,例如春晖使者行动、灵山为爱行走、灵山志工等。其中灵山志工包含很多服务项目,例如慈善公益、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教育援助、人文发展,内容广泛,涉及受益人群也相当多。

  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是在江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公募型基金会。基金会以“弘扬慈善文化,净化世道人心”为理念,主要项目涵盖教育援助与改革、青年公益人才培养、社区治理与服务、公益发展支持和全民公益倡导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灵青计划”、“灵山家园计划”、“建行·灵山善行福卡”、“灵山·为爱行走”等多个品牌项目。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品牌、专业、透明的原则,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0年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5.4 加强小学生的自我慈善教育。

  人们的行为是收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的,尤其受客观环境的制约,不是人随意决定的。慈善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完善个人道德素质的追求,慈善行为一定是基于内心的一种道德自觉的。任何的道德教育要被学生完全接受,并能够 内化成自我的道德教育才算成功。所以,慈善教育要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小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理解慈善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是由于外界的教育压力而进行学习,而是从主观认知和行动上参与慈善活动,发挥小学生在慈善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形式和内在上都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慈善教育。同时对学生的移情教育也非常重要,让学生学会将心比心地区体验他人的处境,这是让学生对慈善行为认知、实践的过程,将慈善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慈善自觉和慈善习惯,重视慈善的践行。

  学生进行自我慈善教育主要通过道德修养实现,具体可分为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和付诸行动集中方式。所谓自主慈善学习就是提高自我的人文修养,对他人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在集体中正确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用一种感恩的态度看待困难,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用关怀的心去帮助别人,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自我反思就是学会审视自身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学习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定时思考自己有没有以一颗慈善之心去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有没有以慈善行为去帮助他人,在反思的过程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慈善水平。自我慈善教育业应体现在具体的慈善行为上,从利他主义价值观出发,将所学到的慈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慈善行为,参与到慈善公益中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2 年 2 月,南京丁家桥小学五(1)班的李云轩同学今年 12 岁,当家长提出要给他买一根压岁金条时,李云轩却提出要把打算买金条的 3 万元捐出去,给需要帮助的人。

  在学校举行的一场名为“丁小义工在行动,善爱浇灌幸福花”的活动上,李云轩发出了奉献爱心的倡议。随后,李云轩在妈妈的带领下在南京慈善总会注册了自己的个人慈善基金----李云轩慈善基金。在采访中,孩子这样说道:“我想帮助身边那些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我的能力很有限,但是能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很满足了。”①上文已经介绍过的李云轩同学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进行自我慈善教育的重要性。李云轩是在看到一个慈善义捐的节目中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艰苦的上学条件,萌生了帮助他们的想法。所以,和同龄人不一样,李云轩在面对父母准备给他的压岁钱时,选择了用这笔钱去帮助那些失学儿童。采访中,他也说到虽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能帮助一部分是一部分。作为一个小学生尚能有这样的觉悟,固然和家长、学校的教育分不开,同时也说明李云轩在平时就有这样的慈善意识,有比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让学生懂得自我反思、自我感悟来修炼个人的慈善修养,才能促进学生在个人成长道路上有健康和积极的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