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未来教师职业角色发展之展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9 共956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未来教师职业角色发展之展望

  通过前文对教师职业角色沿革的历史梳理,以及教师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其发展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职业角色演进过程中其工具性过强、职业角色过载、冲突和缺少自我等问题;教师职业角色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综合化、其角色由单一演变为"角色丛",这是教师职业角色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根据这些问题和特点,这一章将对未来的教师职业角色进行展望,未来的教师要走向专业自我,做一名有德性的教师。

  我们一般认为,教师的职业角色过载和冲突,那教师一定要有专业自我。

  基于前文的分析和理解,教师首先要是一个人,还要是一个有自己人格的人,更是一个能运用自我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的人。这也是教师回归其本真的具体体现。教师站在教育的这个大舞台上,还要爱国乐教,做有德性的教师。在《礼记·文王世子》中提到:"师也,教之以事,而喻诸于德者也。"[23]

  这既是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做一个有德性和思想的教师

  对于教师,我们前面有这么一个隐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这个"灵魂"又是什么意思呢?还适合用在未来的教师身上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德性,而德性体现在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这也是成为教师的一个基本前提。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因此,思想是教师进行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要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就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所以说,教师的"灵魂"就是教师的德性和思想。

  (一)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可见教师的社会地位之高。教师在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同时,更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日本是一个受东方传统道德理论很深的国家,他们在勾画未来教师的形象时,把"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在美国,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认为,未来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教师不但要具备普通人所具备的道德水平,而且还要具备教师专业的职业道德。

  1.具备普通人所具备的道德水平

  教师也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也是社会这个大海中,很小的一滴水。只要是社会成员,就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平。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普通人所具备的道德水平。

  首先要爱国守法。教师作为公民,就要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最基本的,要自动自觉地做一个守法好公民。再次,要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公民应当懂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要友好和睦,互帮互助,对待他人要友善。其次,要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应当勤俭节约,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乐于为社会这个大家庭服务。做到这些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2.具备教师专业的职业道德

  在 IBSTPI(国际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采用了以下教师道德标准:

  "称职的教师遵守已有的法律和道德标准,确保公正对待每一位学习者,并且尊重他们的隐私。教师要避免利益冲突,尊重版权等知识产权。此外,他们还要遵守组织机构和职业领域的道德规范,认识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意义。"[24]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首先遵守普通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再次,教师要竭尽全力去履行教学任务,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责任来承担该尽的义务。在这同时还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习者。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应该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这些责任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基础。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或者是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那么他们就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损害他人的利益。同时,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会对教师的行为产生冲突或者是厌倦,那么他们就会对整个教师群体失去了好感。与之相反,如果一个称职的教师,他会成为学习者的典范,所以学习者就会对教师赋予尊重的情感。因此,道德高尚的教师即会赢得大家的信任。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对国家负责任,把自己强烈的爱国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懂得,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那才是一个合格教师真正的精神支柱,这也是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基础。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面对未来多变的世界也会得心应手。对学生的热爱,这一个教师必备的永恒品质。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可能创造奇迹。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触不可及。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其实是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这三个"热爱",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诠释。作为教师,就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够的,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要做到学高为师,终身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最后走向专业化的"专家".

  1.学高为师,终身学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孔子老先生对教师的最低要求。"学高为师"就是说一个人要有精湛而广博的专业知识,学生要有一碗水,作为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在知识储备方面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不断获取新的教育思想,这才能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在工作岗位上永葆活力。

  德洛尔任主席在向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社会建立的四个关键。从那时起,终身学习思想贯彻人心。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而教师就是改革的中心。所以教师是否能够保持终身学习是改革的关键。

  保持终身学习的教师面临的挑战,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只能针对自己所处的境况和个人专业素质的发展情况,适时地修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潜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并且要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和反思,拓展自己的思想,改变原有的旧观念,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成为未来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2.不断地自我更新

  教师在牢牢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同时,保持不断学习与进步,并且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传统教育中出现了种种弊端,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自我更新。教师要在教育观念和各方面知识上进行更新。

  教育观念上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不能按照以前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把目光放长远,多与外界交流,才能更新教育观念。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5]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就要学会自己学习,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教师要更新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课堂上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除了在自己的学科知识方面保持自我更新,在其他知识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教师可以将各学科知识的更新,当成自我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路径,渗透到日常的教育行为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各学科知识渗透给学生,也可以把其他学科与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相联系。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更加敬佩教师,促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效率显着提高。

  教师需要大量的知识的同时,更需要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指导与支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教师还要保持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师即使掌握大量知识,却拥有着陈旧的教育理念,这样不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学习、教育前沿资料的阅读等方式对自己教育理念更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让学生受益。

  除了教师自己进行更新以外,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进行自我更新的条件,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有利发环境。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教师间相互交流,还可以听取有权威的教育专家的讲座等,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更新,保持课堂的活力。

  二、做一个专业化的教师

  "教之以事,喻诸于德".作为教师,"教之以事"是教师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从第二章的分析来看,原始社会的长者、能者为师,封建社会的学者为师,明、清时期的专职教师,当今社会的"专家".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都要做到术业专攻,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做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要掌握"教之以事"的能力,而教师的专业化是在"教之以事"发能力上进行拓展。要成为专业化的教师,除了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上不断更新与丰富,最重要的是专业能力,这是成为专业化教师的关键。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又主要体现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一)课前的计划与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或高或低的教学能力。这时,课前的计划和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更是成为一位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方面。

  1.课程计划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就要有预见性,因此,课程计划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与习惯。首先,教师要遵循国家的课程计划,这是教师教学的向导,按照国家的规定完成教学任务。从微观来看,教师更要预见在课堂上要出现的各种问题,将教学的内容知识和教学知识整合到一起,这样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课前,教师还要预测见到学生可能产生的误解,将学生的误解与问题,与课程目标联系起来。在课程计划中,最好要有教学所需要的例子和解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还能使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课程计划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做课程计划的时候,可以在课前与其他同事进行探讨,还可以去听取其他教师的课,大家取长补短,争取把课堂效率提到最高。教师在课前做好周密的计划,在上课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胸有成竹。课前做好课程计划,也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

  2.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们是指引着教师顺利上好一节课的标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与分析学生当前的学情、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识特点等。从情感态度方面来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兴趣好爱等,这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生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差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合的发展与成长空间。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太高或者是太低,学生完不成或者是很容易完成目标,那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样长时间以来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还要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内心深处理解学生,并以此为根据,制定有效、合理、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障,也是教师学学过程中的中心问题,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深入、透彻地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并结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确定重、难点。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分析与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问题与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教师要根据这些原因与实际情况联系,并有预见性地确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动态与静态的重、难点,确保教学高效率地完成。

  3.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我们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人的骨骼,那么教学内容与方法就是这个人的血肉。教学内容是用来丰富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突出。教师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学生以前学习到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轻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求实用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情况,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现状为依据,选择科学而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课堂时间,方法选择上不一定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要灵活地选择方法。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1.灵活的教学策略

  在上课前,教师会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一些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教师没有预测到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及时做出适合本节课教学策略,要具有灵活性。这是专业化教师的最高要求。教师要使课堂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教学策略怎样调整,都要围绕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这一重要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适时地调整策略,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跟上步伐,所以教师做出的教学策略要有普及性。

  2.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新的兴趣很少能凭空出现,大都是原有兴趣的衍生物,所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充分活跃起课堂的气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增加趣味性活动,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应该喜欢这些小活动,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注意前期的教材处理和课堂的提问,太难或太容易的问题都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专业化的教师只有不断地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再得到及时的强化,学生才会觉得有兴趣。最后,教师要改善师生关系,把宽容与爱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并及时表扬,增加学生的信心,这样学生会喜欢教师,同时会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

  3.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对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很大影响。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他们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作为专业化的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教师还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及时劝阻不良行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事先做出恰当的调整,这是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再次,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下,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欲望。因此,作为专业化的教师要懂得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

  (三)课后的评价、反馈与阐释

  1.科学的评价

  专业化的教师在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揭示出问题,并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为后续的学习和完善教学过程提供重要的依据。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人的相互评价相结合、笔试测验与平时观察相结合。

  在这多种评价方式中,每种都有其适应性,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