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并且对教育起主导作用,所以有关教师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职业角色则是教师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教师职业角色问题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教师的社会工具价值,将教师定位于哪个角色,而关注教师自身存在、需要及自我层面的却很少,本研究将试图从教师职业角色的演进历史中,总结出教师职业角色演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其演进的特点,从这些问题及特点中展望未来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本研究问题提出的缘由:
(一)学校的发展变化促使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每个角色都处在社会关系网当中,并在其中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作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如此。教师职业角色处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当中,代表社会传统、主流文化,传承社会文明,承担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一职责的专门职业人员。教师的工作场所是学校,而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学校从古至今的发展是由学在官府、私人办学到现代的国家办学。这期间,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在不断地进行分工和整合。早期学校为官府培养能文能武、为国家效力的人才;而现代社会的学校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使得教师职业角色由早期的以吏为师的单一角色,发展为现代社会中专业综合性强的多重角色,教师职业角色已经发展为"角色丛".因此,学校的内部结构和培养目标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促使教师的职业角色也随之变化。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速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从 20 世纪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来看,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教育质量达到一定的高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普遍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职业角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要求学生转变原有的"死读书"和"读死书"的传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授课过程的设计者和教育成果的评估者等多重职业角色。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速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二、文献综述
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到了 21 世纪初期,国内外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
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多种多样,中国古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教师称谓的变化研究、中国近代陶行知教师角色理论分析的研究、中国现代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外国古代教师职业角色研究、外国近现代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等等。其中,对于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相关研究却占据了教师职业角色研究这一主题大部分。因为研究者意识到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并且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职业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不同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研究
近年来,对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在以终身学习、新课程改革等不同的背景下,分别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国际 21 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人的通行证。"[1]
因此,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黄雅莉提出:"教师角色需要新定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等。为达成上述职业角色的转化,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应具有专业化的价值取向。"[1]本文以终身学习社会为背景,对传统的教师角色不能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和社会要进行变革,教师也就成为了变革的中心。这种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职业角色,以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在教师转变为新的职业角色时,不能一味地要求教师扮演新的职业角色,还要注意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
黄雅莉是在终身学习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谈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无论是在社会时代的要求下,还是从教师个人发展情况来看,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教师要面对终身学习,其压力很大,但是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并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
孟美颖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职业角色,以适应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2]研究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新课改的实施也要求师范院校的课程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2]
本文站在师范生的角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新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但是在转变教师职业角色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刘丽群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对教师职业角色转变过程中会出现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当前,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困难,既可能源于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有限的水平,也可能是对教师的培训不到位。但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自身对其传统职业角色所产生的路径依托,这使得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陷入了预定的低效,有时甚至是无效的状态。在新课程这复杂的改革背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教师职业角色转中变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这些原因在表面看来是教师自身和教师教育有关,但其实质上原因并非如此。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在路径上的依赖,其原因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教师如何跳出这个路径,并且实现路径的创新,那才是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真正突破口。
以新课程改革为视角来看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是研究者们近几年关注的焦点,对新课改以来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也比较全面。研究者们不仅从在职教师,而且也从师范生入职前的教师开始着手,来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改的顺利进行。研究者不仅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且还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因此,新课程改革也要着眼于学生,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教师职业角色转变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问题教师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冲出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才会解决这些问题。
(二)有关教师"角色丛"的研究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职业角色早已经由过去单一的角色,演变成了具有多重角色的"角色丛".
美国高校教师教育协会指出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终身学习的要求。研究者在全球的大社会背景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角色丛"形成的原因,在这三个原因推动下,这就要求学校进行变革。有关的部门要进行教师教育的工作,为教师进行培训。这些措施势必推动了教师"角色丛" 的形成。
上述是在全球的背景下对教师"角色丛"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罗超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发挥着他们在社会中被安排的社会功能,为社会的发展而生活,当下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更多地是从社会角度予以衡量。研究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教师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获得认可。但是在社会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师,他还扮演着文化的传承者、生命的呵护者、个体生命的发展者等角色。教师要摆脱社会传统认定的角色,从生命发展的角度去转变角色是必要的。
Milena Valencic Zuljan 回到教师自身和学校变革的要求来分析教师"角色丛"形成的必要性。Milena Valencic Zuljan 指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递者,是学校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看待知识的方式。
研究者从学校变革的角度分析了教师"角色丛"形成的必要性,学校变革的过程中,教师既然是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自身就要转变传统角色,传统角色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变革。
教师"角色丛"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从大的背景来看,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学习的空间范围扩大;其次,社会上教师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作用更不可忽视,教师必须要得到社会上的认可;再次,学校课程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改变,就必须改掉传统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最后,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教师转变为多重角色势在必行。
多方面对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提出的要求,教师已由过去单一角色转变为"角色丛".R M Harden 从六个维度对教师职业角色进行了 12 种角色定位,信息的提供者、角色的模型、学生和课程的促进者、课程的计划者、资源的提供者。美国着名教育学家纳尔森和贝利,把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归结为教室环境打造者、课堂教学管理者、授课过程设计者、教育成果评估者、读写文化倡导者、学生学习指导者、各种关系协调者、外界沟通实践者、终生学习进步者这九个角色。李斌认为,"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做好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未来的设计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教育与教学的研究者以及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等多重职业角色。"[3]
从以上的研究中分析,研究者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师自身的角度对教师职业角色进行定位,其定位更具体、更有实践性。从教师扮演的职业角色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教师具体的任务。可见,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研究在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已成为热门话题。公认的结论是现代教师扮演了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已经发展为"角色丛".对于新世纪的教师来说,应正确认识现代教师的功能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一种角色在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
教师职业角色虽然已经演进成为"角色丛",但是这些角色之间却存在着冲突。教师职业角色冲突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因此,关注教师职业角色冲突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李中国指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职业角色转换混乱无序且被动等现象出现。这是由于教师职业角色内涵性特征缺失。研究者也是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职业角色需要转换角度去研究。教师职业角色具有创造性、主体性等特征。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职业角色内涵性特征缺失,导致了很多的问题。纵观这些研究发现,对教师职业角色冲突的研究大多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也就是在教师"角色丛"出现以后。这对研究教师职业角色又增添了新的意义。
周艳等人研究认为,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期望太高, 然而教师却难以适应其提出的职业角色要求。现在社会和学校追求高升学率,教师还要面对学校等上级部门的各种考核,压力在无形中加大。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教师已经力不从心,教师对多种角色还难以适应,这就导致了教师职业角色冲突。
除了外来的压力导致教师职业角色冲突,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李斌认为,现代教师一人身兼多种角色。对于许多教师来说,由于经验方面的原因,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角色所提出的要求,从而导致角色冲突。研究者从教师自身的问题着眼,这也是导致教师职业角色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上述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角色冲突的原因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主要是由社会和学校的压力,内部原因则是教师自身在新课改以来身兼多角,使心理等各方面压力过大,导致教师职业角色冲突。
因为教师职业角色冲突是由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导致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想解决教师职业角色冲突,当然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从外部来看,杨岳指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转变工作的原有思路,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而和谐的心理氛围。这些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成长,使教师能够顺利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从而减轻教师压力。研究者从社会方面来解决教师职业角色冲突的对策,社会应正视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对教师产生不切实际的角色期望,以缓解由此产生的心理冲突。
从内部来看,就是从教师自身方面。为了缓和教师职业角色冲突,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观努力。教师要学会职业角色调整,这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内在要求, 同时也是教师对职业角色的一种适应, 这是是积极的职业角色的自我调适,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职业角色的心理冲突。研究者分别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去解决教师职业角色冲突问题。这三个外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学校和社会不给教师减轻压力,教师再努力也是没多大用处的;社会和学校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也要从自身去努力,这才是解决教师角色冲突的关键。
(三)总结
当今世界各国,在大家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职业角色也随着改变。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国众多学者纷纷加入了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当中。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我国现代,也就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对于我国古代和近代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特别少,特别是我国近代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就更少。不但研究的数量偏少,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很欠缺,比较肤浅、零散,影响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外国教师职业角色研究的文献更少,大多数也是集中到外国近现代教师职业角色的研究,而古代的研究少之又少。总的来看,大多数研究者是对某一阶段教师职业角色进行研究,而并没有对国内外教师职业角色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这也是研究的薄弱之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职业角色新的定位和转变,就变得越来越有研究的价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教师的角色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着变化。即使在古代,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也并非按着教育家所设想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教师职业角色发展的研究也日趋多样化。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对有关教师职业角色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并从整体上把握当前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吸收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选择适合的观点和方法,用于拓展自己的研究思路。
(二)历史研究法
本文是研究教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进的相关问题。我将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教师职业角色的演进进行研究。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对已存在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追溯教师职业角色演进的轨迹,探究教师职业角色在发展过程中的暴露问题和规律性的特点,最后通过这些规律展望未来社会教师职业角色的发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
"教师"一词,曾在我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4].可见,早在古时候,学者就对"教师"做过解释。1994 年 1 月 1 日我国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第三条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教师"这个词进行了解释:"'教师'这个术语主要是指在学前、初等、中等、技术和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的人员。教师可以从事教育规划和管理、教师培训、教育材料的准备、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或职业指导等工作。"[6]
综上对"教师"一词的解释,基本是对教师的功能和作用等方面进行理解。
以上对于"教师"的理解我是赞同的,因此我将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教师"解释。广义上的"教师"是指,能够传递知识和技能的人,这都可以称作教师。狭义方面,"教师"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的专业性人员。在本论文中,将采用狭义方面的定义。
(二)角色
美国着名的社会学家米德认为:"角色是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7]此后,这一概念又被运用到心理学和社会学当中,最后进入到教育学领域。[8]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角色' 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也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和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根据以上对"角色"的定义,我认为角色就是处在社会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有着相应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并能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履行职责的一类人。
(三)教师职业角色
上文对"教师"和"角色"这两个词分别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其他学者对"教师"和"角色"的解释我是赞同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就是传递知识和技能的一类人,他们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并履行着社会所期望的职责。
"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角色"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师角色"是教师处在自己的社会地位上,履行着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职责。然而"教师职业角色"是教师处在教育机构中,并履行社会所期待的职责。因此,二者所履行社会职责的范围不同。前者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后者是在社会的教育机构中。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角色"是处在社会的教育机构的环境中,履行社会成员所期待的职责,并且他们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管理、科研等专业性的工作。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