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分析
2.1 普惠金融基础概念研究。
2.1.1 普惠金融内涵。
我国最初引入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是为了改善农村金融发展落后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农民阶级收入水平,当时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小额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慈善机构的捐赠,由于过于重视提高农民的福利问题,因此忽视了财务成本以及盈利性等问题,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入不敷出而倒闭。通过实践经验,学者们意识到只有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和微型金融的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普惠金融作用。
普惠金融也被称之为包容性金融,是在小微信贷和微型金融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提高金融服务在弱势群体中的覆盖率,着重强调的是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平性。由于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为大公司以及较为富裕的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使得金融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配置非常不均衡,因此会带来一系列不公平现象。普惠金融制度的设计正是改变传统金融中的金融扭曲现象,减少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实现资源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当前为实现这种公平,普惠金融通过政策倾斜改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落后的局面,建立金融机构准入规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信贷产品利率,从而消除金融排斥,使社会各个阶层共享金融发展带来的成果。
(2)全面性。从需求角度来看,普惠金融满足了被传统金融排斥的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扩大了服务的宽度。另一方面,在供给层次来看,普惠金融政策下的服务体系是多层次的。为了实现供需的均衡,金融机构除了扩大业务覆盖面外,还通过发展新服务,拓展新渠道,探索新模式,开拓新领域不断提供高质量服务。另外从支持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普惠金融重点扶持农业,但并没有忽略其他产业经济,追求的是整个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各产业的全面发展。
(3)盈利性。当前为了改变一些低收入弱势群体所处的境地,普惠金融常被误认为只是提高农村金融水平,扶危济困。其实为了实现金融体系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仍然是注重盈利的,普惠金融不是免费施舍,仍以“信用”为基础,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供给服务。这种在金融机构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弱势群体参与金融活动积极性的金融体系才符合普惠金融的真正内涵。
2.1.2 普惠金融体系框架。
世界银行扶贫小组认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不仅要为低收入弱势群体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还要考虑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他们提出体系建构需要满足以下原则:只有满足金融体系中的客户层面,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普惠金融的降贫作用。
(1)客户层面。
一般认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客户是被传统金融所排斥的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因此,普惠金融发展应该首先了解客户特征,比如在地理位置上,这部分群体集聚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正规金融机构分布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教育质量上,由于弱势群体接收不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导致金融素质也偏低。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工人,学生,失业人员的金融素质,提高他们参与金融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向他们普及基本信贷业务以及保险,理财,证券等多种金融业务知识,解决他们在业务知识方面的难题。只有当低收入的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都得到满足时,他们才有能力走出贫困,提高收入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客户层面应该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无论是在服务需求上,还是在其群体特征上,都会影响微观,宏观等层面的内容。
(2)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是指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初始阶段,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是国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他们只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有限,分布范围分散,金融机构之间并未形成有机整体。因此从微观层面研究金融机构网点的布局,金融服务的种类对实现机构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金融体系微观层面中的各金融机构形成有机整体,才能更好地作用于其他层面。
(3)中观层面。
普惠金融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是指保证微观金融机构可以正常运营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内部辅助性服务系统,可以称之为普惠金融发展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这些硬件与软件系统可以保障金融业务顺利开展,也是拓展金融宽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前提条件。
尤其是在农村等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匀,支付结算手段单一且落后。可以从以下四点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农村现行金融结算制度,增加结算网点,丰富结算手段。二是加快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征信体系建设,使得各金融机构网点全面了解中小微企业信息,加强农民等弱势群体的信用风险意识。三是创新信息技术,保证金融系统安全,提高体系运行效率。四是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评级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
(4)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是指我国政府为推动金融发展所制定的制度及监管体系等,其目的是为金融机构能在市场合理竞争,互助合作提供健康的制度氛围和适宜的发展环境。因此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成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宏观层面,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参与调节:一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合法开展各项农村金融业务。二是以窗口指导,谈话的形式间接影响信贷业务。三是通过补贴等奖励措施引导各机构向贫困人群发放优惠贷款。
2.2 城乡二元化结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2.2.1 城乡经济二元化结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城乡经济的二元化结构会影响金融二元化结构,主要体现在产业融资关系,投资结构以及金融投入等方面。
在城乡经济二元化结构发展下,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有着本质的差异,会对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产生影响。一是在产业特性和产业比较利益方面的差异。其中产业比较利益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投资收益与风险方面。很明显,农村主要发展农业,其投资收益与城市二三产业的投资收益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农业投资还面临着自然因素带来的高风险。二是从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来看,当农业要素收益高时,城市的资本等要素可以较为容易地向农业流动,而当农业要素收益低时,农村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却不能顺利流向城市。因为农村里的大多数农民必须以农业为生,经营农业,这样势必会扩大贫富差距。三是城市和农村在产业经营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城市发展起来的产业是在资本化经营模式下运转的,农业则是在小农经济模式下运转。这就使得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成熟,拥有较为发达的资本进出机制和运营体系,在定价机制方面也比较有优势,因此较为容易形成规模经济。而农业在资本进出机制和运营体系方面有严重缺陷,定价机制也不完善,农户普遍是价格的接受者。从这三方面来看,城乡经济结构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城乡贫富差距。
接下来从空间特性上进行分析。城市市场空间巨大,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并且这种规模效应会降低各种交易成本,使得城市金融交易市场更加活跃。而在农村,市场需求和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市场交易萎靡,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这种交易上的不顺畅使得农村经济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从而降低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2.2 城乡金融二元化结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金融二元化结构作用机制表现为以下四种效应:(1)资源配置的效应。在金融城乡二元化结构下,城市的产业部门可以集聚更多资本,农村金融资源较为短缺不能形成集聚效应,因此城市居民可以通过资本投资等获得更多收入,而在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金融体制只能起到抽水机的作用,使金融资源从农村流出,从而减少居民的收入[38]。
(2)融资渠道效应。在城乡金融二元化结构下,农民等弱势群体面临更严格的信贷条件,使得农民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不能顺利进行生产活动,从而影响收入水平的提高。(3)交易成本的效应。当前,城市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日趋完善,金融机构发展不断壮大,因此城镇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远远低于农民,间接影响收入差距。
(4)技术创新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金融二元化结构下,城市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带动居民收入也屡创新高。相反,农村落后的科学技术带来的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低迷。
随着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二元化结构并未得到改善,农村金融仍处于劣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撤销或者合并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仅靠自己力量难以发挥大作用。二是广大农户贷款面临较高的成本,打击其参与金融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农户本身经济实力弱,缺少可以抵押的产品。在国家较为严格的政策法规的制约下,民间融资一直发展较慢,只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助,使得在农村发展的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融资。四是在农村,资金严重流失,一方面农村常常出现不合理的收费,包括罚款,上缴行政事业费用等加速资金流出,另一方面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
2.3 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机制金融发展通过门槛效应,降贫效应,排除效应和间接效应四种途径作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39]。由于作用方向不一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影响也不确定。
但是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降低低收入弱势群体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消除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排斥效应。因此从作用机制来看,普惠金融发展是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的。如图 2-1 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所示。
2.3.1 直接作用机制。
1.降低门槛效应。
任何服务的获取都需要付出费用,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无论是在柜台享受人工服务,还是在机器,移动终端享受自助服务,都是由金融机构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提供的,因此获取金融服务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我们把这种代价称为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农民收入低,作为经济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经济资本匮乏,信用程度低,难获得信贷资金,也难以参与更多的金融活动,从而限制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投资收入。而城市的居民资本丰富,经济实力强,具有有抵押价值的资产,因此很容易获取信贷资金,可以积极参与金融活动,另外由于他们具有较高信用,可以投资收益率较高的金融产品。
这种金融服务成本带来的门槛把弱势群体排除在市场交易之外。
另外,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认为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和他的工作能力有很大关系,能力的高低又和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其收入水平,而获得教育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这种教育成本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门槛,只有跨过这个门槛,才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才有能力获得高收入。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居民受教育水平有限,当然也没有经济条件改变自己受教育环境,就难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跨过人力资本的门槛,从而不能提高收入水平。而城市的富人,有经济实力接受好的教育,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他们可以较为容易跨过人力资本的门槛,从而提高自身能力,获得高收入。普惠金融发展认清了传统金融存在的金融服务门槛,从降低服务成本角度出发降低了这种门槛。
2.降贫效应。
普惠金融自实施以来,一直在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优化支付清算系统,致力于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因此金融服务覆盖面积越来越大,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些低收入弱势群体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金融服务。
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为贫困居民提供信贷,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开展生产活动,从而摆脱贫穷。另一方面,普惠经融的发展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农村居民也会享受到经济增长给他们带来的福利,大大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因此在“降贫效应”影响下,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
3.消除排斥效应。
农村居民的经济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金融机构天生嫌贫爱富,因此它们撤销了乡镇和农村的机构网点。这样会使得金融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分配,使得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更差,而城市聚集更多金融资源,这种作用效应使农村居民越来越难获得金融服务,因此没有资金开展生产作业,从而产生严重的“马太效应”,加剧城乡贫富差距。为了避免传统金融带来的排斥效应,国家通过政策倾斜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程度。
2.3.2 间接作用机制。
由于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普遍认为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倒“U”型规律,因此通过这种间接机制,普惠金融发展也能影响城乡贫富差距。
1. 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分析这种内在机制时应用了不同的模型。本文通过 AK 模型来分析这种传导机制。AK 模型的具体表达式是:
其中 s 表示边际储蓄率。
观察式(2-4)可以知道,金融发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一是通过提升储蓄转为投资的比例,二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资本产出比率,三是通过提升储蓄率。
2. 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收入的分配,因此在对经济成果进行分配时,就会产生相应问题。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高收入者投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低收入者借此可以凭借贷出资金获得高利息收入。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还能使社会的总财富增多,增加就业机会,尤其提高弱势群体和农民的收入。这样城乡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会缩小。
综上所述,理论上普惠金融发展通过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一章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本次危机的主要诱因已被广泛接受。其实影子银行体系并不是新鲜事物,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资产证券的开始,而本次得只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发...
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是我国重要的融资中介,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否不仅决定着自身盈利水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
摘要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它是一种新的金融发展模式。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金融市场日益成为一个自由联系且紧密相连的统一市场,银行与保险这两大金融支柱也日益融合,在业务发展上相互不断渗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
第2章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2.1村镇银行的概念2.1.1概念及特点概念: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分析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3.1.1政策辅助银行业在进行信用评估的目的在于规避信用风险,减少由于信用风险没有及时避免导致的资产损失。这种信用风险难以规避的原因在于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中小...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第一节结论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微贷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套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首先是放贷之前的市场定位、客户信用调查与评估财务信息的评估和抵押担保物的评估分析,对于这四个方面...
结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是必然的,但目前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种政策向好带来的机遇,又要面临大型银行抓大不放...
第3章保定市村镇银行发展和制约因素分析保定市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本章以成立时间较长的A村镇银行为例,从其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入手,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该行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
第3章其他国家与地区民营银行分析3.1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及教训台湾虽然与我国社会形态有所不同,但是金融业与我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都是在政府控制下实行严格管制。研究台湾民营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有深渊的意义。3.1.0台湾发展民营银行的背景20...
第6章引导并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在我国出现之后发展快速,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风险及今后发展趋势,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对这一新兴事物采取得当的措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