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

微型金融信贷信用评估机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07 共466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微贷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套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首先是放贷之前的市场定位、客户信用调查与评估财务信息的评估和抵押担保物的评估分析,对于这四个方面个人认为缺一不可,都是确定客户是否符合放款要求的必要检验,是筛选出优质客户,淘汰掉不能有效利用资金创造价值的客户的必要方法。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微型金融信贷机构的坏账率,对于合理配置社会资金也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某些微贷机构放款之后便放任不管的做法并不可取,信贷员应对自己所发放的每笔贷款全程负责,在放款之后需对现金流、还款状况和还款意愿做持续跟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客户出现了资金流转不畅,或者客户的还款出现了逾期的状况,而信贷员却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整笔贷款无法收回,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很可能造成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的状况应提早发现,积极寻求与客户的协商,使损失降为最低;对于还款逾期的客户要及时弄清客户逾期还款的真正原因,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客户的还款意愿。贷后客户关系的评估与维持对于微型金融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关系型贷款理论中提到,努力维护好客户关系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文化习俗。因此,一种微型金融信贷方法并不能适合所有区域的微型金融信贷市场,任何方法在不同地区应结合当地的现实状况做不同程度的调整。此外,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之中,经济形势千变万化,微型金融信贷方法和流程也应随经济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比如,在信用评分中,不同选项的权重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应有所不同。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 对策建议
  
  本文中的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是在本人学习国外先进微贷技术之后并结合我国现实状况提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全面检验,难免会有偏颇之处。本人认为作为微型金融信贷机构为确保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一支独立高效的信贷队伍。IPC 信贷技术主张创立标准化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通过模块化的培训和对信贷员综合能力的跟踪评估,打造专家型管理团队和学习型员工队伍,确保信贷员在发展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引进 IPC 公司的学徒制,实行一对一的培训,重视培养他们的分析、沟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经培训评估认为不合格的人员可予以淘汰,同时注重对信贷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严明的纪律和不合格者退出机制可确保一支训练有素、优质高效的信贷队伍的建立。另一方面,尊重员工的价值,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工作氛围。
  
  第二, 根据自身特点不断优化业务框架及流程。 在信贷流程的优化上,始终坚持现金流为核心的业务理念,重视真实的财务分析、重视企业自身价值,不过分注重抵押担保。在利率定价上,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定价模型和利润模型。在还款方式上,尽量采取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可以消除重贷轻管的弊端,信贷员能够根据客户按月还款的情况实时监控其经营状况,一旦发现客户的经营和意愿出现不利于贷款归还的情况可在第一时间察觉,从而采取必要的控制风险措施减少坏帐发生的几率。在风险管理模式上,建立适应微小客户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置机制,信贷员要通过细致深入的现场调查和应用交叉检验的方法收集、整理、确认客户信息,坚持持续动态监控,监督客户偿债能力和还款表现。
  
  第三,注重客户关系的维持与发展。良好的客户关系所具有的价值对于微型金融信贷机构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微型金融信贷企业并不像大型金融机构一样业务多种多样、客户广泛分布 ,而是往往把业务范围集中在某一区域甚至是某一社区,这要求信贷企业必须严格要求自身,多为客户着想。不良的声誉可能给微贷企业自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客户关系要坚持双赢原则,力所能及的帮助客户解决困难,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Alain Janvry and Elisabeth Sadoulet .Flexible Financial Products in Microfinance to Address
  
  Risk. Prepared for FERDI workshop on Flexible financial Products in Microfinance to Address Risk,2013
  
  [2]Morduch J. The Microfinance Schism. World Development,2000(4)
  
  [3]Fernando N A. The Changing Face of Microfinance:Transformation of NGOs into Regula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3
  
  [4]Rourke A O. Public-Partnerships:the Key to Sustainable Micro-financing. Law and Business Review of theAmericans,2006(9)
  
  [5]Fernando N A.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High Interest Rates on Microcredit,2006
  
  [6]World Bank. Finance for all Policies and pitfalls in expanding access,2008
  
  [7]J. Jordan Pollinger, JohnOuthwaite, Hector Cordero-Guzman. The Question of Sustainability for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7(1)
  
  [8]Kellee S.and MicrofinanceTsai. Imperfect Substitutes: 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in Rural China and India. [J].World Development,2004
  
  [9]Nieto, Cinca, Molinero.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and Efficienc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M].Omega ,(2007)131 一 142.
  
  [10]Fernando,The Changing Faceinto Regula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Microtinance:Transformation ofNGOsAsian Development Bank [M],2003.
  
  [11]Roberto Moro Visconti.Global Recession and Microfi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D].Working Paper ,2009
  
  [12]Chowdhury,P.R., Group Lending: Sequential Financing,Lender Monitoring and Joint Liabilit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5(2)415-439.
  
  [13]姚先斌、程恩江。 关于中国小额信贷若干问题的讨论[R].小额贷款操作实例,2013( 8 )。
  
  [14]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二十年:从”官办“走向”民间可持续“[R].21 世纪经济报道,2013.
  
  [15]茅于轼。小额贷款之未来系于中国对金融业看法之改变[R]. 小额贷款操作实例,2013( 8 )。
  
  [16]焦瑾璞。微型金融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11)。
  
  [17]陈一洪、刘惠川。 以社区化推进差异化、特色化经营 - 新形势下城商行发展转型探索[J]. 吉林金融研究, 2011( 11)。
  
  [18]沈俊伟。当前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金融纵横,2011,(2):19-21
  
  [19]单玉芬。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0]张伟。微型金融理论研究[R]. 2011( 11 )。
  
  [21]程卫红。评述信贷评估论[J].金融研究,2003,(11)。
  
  [22]刘民权。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研究[N].金融时报, 2012( 10)。
  
  [23]李连恒,杨毅。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发展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6):36-37
  
  [24]李连俊。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问题 [J].中国金融,2012,(18):27-28
  
  [25]李睿。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缤述 [J].理论探讨,2012,(11):39-41
  
  [26]穆争社。 论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J]. 金融研究,2005:15-17.
  
  [27]易秋霖。中国的非均衡金融[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8]杨天宇。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研究[J]. 经济科学,2002:56-63.
  
  [29]高明华。再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10)
  
  [30]刘明。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J]. 金融研究,2006(2):12-21
  
  [31]李文豪。我国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标准对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J]. 金融研究,2006(10):82-89.
  
  [32]阮应国。 基于信用评分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20)。
  
  [33]徐艺心。 我国小企业贷款应用信用评分技术的研究[J]. 区域金融研究,2010,( 12)。
  
  [34]陈爱平。浅析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优化。[J].时代金融,2014(5)。
  
  [35]褚跃龙、王爽。浅析企业应如何进行业务流程优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4) :14-15
  
  [36]金今。浅谈企业业务流程优化[J].商业经济,2012(17)。
  
  [37]李映秋。招商银行 SZ 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45
  
  [38]刘珊珊。小额信贷发展研究及模型分析[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刘玉萍。商业银行内部流程再造:理论、实证与设计[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8-29
  
  [40]宁浩。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商业银行流程优化研究一以 M 银行信贷审批流程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3-25
  
  [41]吴涛。中国农业银行黄石分行信贷业务流程优化案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5-26
  
  [42]杨谷芳。试论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J].《南方金融》,2010(5)
  
  [43]愈顺平。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33
  
  [44]张勇。福州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5]张惠琴。浅析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3(3)。
  
  [46]周文杰。花旗:商业银行的先驱和榜样[J].《销售与市场》,2011(2)
  
  [47]周肖丹。中国商业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业务流程优化研究。[J].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3-5:2-4
  
  [48]焦瑾璞。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J].区域金融研究 ,2006.


  致 谢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再怎么呼喊也不能挽留它飞奔的脚步,隐约中只能听到它细碎而清脆的踢踏声。研究生阶段行将结束,谨以这篇毕业论文作为这三年学习与生活的一个总结,也借此机会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导师。杨国辉老师在我选择论文研究方向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还是要对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杨老师的建议下我选定了论文题目并开始展开写作。杨老师对于我论文的构思、结构安排、内容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而且对于写作中的许多问题都给予了悉心的解答。在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中,我为老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而深深折服,这是每一位学者所应具备的素养。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我会以老师为榜样,多读书多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与人文素养。
  
  接着,要感谢在我论文写作中提出过宝贵意见的老师和同学。在开题答辩和预答辩中,许多老师都对论文的构思、框架、内容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我结识了一群可爱又有思想的同学,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使我受益良多。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了我太多帮助,是他们在我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开导我、鼓励我,让我坚持了下来。祝愿你们未来的生活幸福美满,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亲,他们是我人生中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我前进道路上最有力的支撑。在过去 26 年,是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与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今天的我。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安心完成学业,更不可能一路坚持下来,谢谢。
  
  不知不觉,已在财大度过了人生中无比美好的三年时光,研究生阶段三年,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千。韶华易逝,物事已非,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感谢所有。感谢所有陪伴着我成长的人,感谢所有激励着我成长的事,感谢时光赐予我的所有的一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金融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