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

S公司渠道式营运资本管理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7 共533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的市场格局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了主力军。随着国家渐渐对民营企业实行更加有利的鼓励放宽政策,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了自主创业的大军,导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企业都有了资金流的危机意识。尤其是对于大型的、拥有着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集团,限制其未来期间业务拓张发展的往往是其在资金流方面的暂时性短缺。对于营运资本的管理,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其好坏往往是通过对一个公司所拥有的流动性项目的周转效率考察来进行判断的,一旦其中的某种流动性项目出现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则很有可能导致其他的流动性项目运转不灵,因此,现在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十分看重在营运资本这个版块的管理。
  
  2015 年,对于中国众多的铝工业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好时机,同时也意味着全新的挑战。2014 年工信部发布的符合铝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从侧面的角度为电解铝企业大洗牌,因为可以很明显看到民营资本进驻铝行业即将再次进入顶峰。2012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建筑型材排在前二十名以及排在铝挤压的前十名的基本上都是民营性质的企业,这样的一份名单是由我国的有色金属加工协会经过调查走访而评选出来的,可以反映出我国加工铝行业的民营企业正越来越壮大。不过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未来的挑战依旧会存在,因为在 2015 年,伴着产能设施相继建成、增加,过剩情况将始终存在于电解铝产能方面,这一切都难以扭转、改观。同时,铝行业的安保生产工作冲破了原来的水平。因为在 2014年的 8 月 2 日,我国江苏省发生了一起造成了七十五人死亡、近两百人受伤的重大事故,起因是一个叫做中荣金属制品的公司在当地的生产车间突然发生了铝粉尘爆炸。无独有偶,在 2014 年的 12 月 6 日,湖南桃源县的某铝公司被当地百姓投诉,声称该公司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影响,起因就是该公司随意将废弃的工业垃圾倾倒填埋。这两个事件对铝行业企业提出了新的成本要求和技术要求,也说明政府、舆论媒体、监管部门、当地百姓等已经对铝行业的监管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S 公司是中国铝行业民营企业的代表之一,面临着上述相同的机遇和挑战。S 公司面对新的成本费用和技术改进费用,为了能抓住民营企业发展的好时机,必须更好得提升流动性项目的运转效率、在新的压力下能够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这对其在营运资本的管理上,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尝试采用相关的理论、内容、研究方法并且融入 S 公司相关的指标,深入地剖析出 S 公司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的现状,并针对其营运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1.1.2 研究意义
  
  营运资本管理是不可被财务管理人员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它的有效与否对企业的初期生存和后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如果一个公司有一个良好的营运资本管理,这会使得该企业大受其益。首先,它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实现该营运资本的均衡状态,使得企业能够平衡稳健得发展,因为营运资本如果达到了均衡状态,公司不会现金过少或者过剩从而使得其在短期内的偿债能力和效率避免出现问题,总的来说,均衡的营运资本水平能够保证公司的经营活动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标准。第二,如果拥有着对营运资本的优秀的管理水平,这能够让公司避开某部分风险。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提升周转速度、缩减周转天数从而减少资金的使用成本,让高效的现金流和持续的盈利都成为现实,这对一个公司的间接影响就是会减少它的经营投资风险、资金风险。Charles.Marx和 Larry.Gitelman 对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们做过访问,采访数量近千,最终访问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总监们在营运资本这方面的管理上面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几乎占到全部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正因为该领域的内容对一个公司有着如此关键的效力,于是期望对 S 公司进行的案例分析能够准确分析出该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具体的现状,进而保证其安全以及流动性,帮助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保障更安全的发展。该公司所面临的营运资本管理问题,在整个行业当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30 年代,这是国外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最早开始的时候。William Beranek(1966)研究了各项流动资产的优化,他是第一个定义营运资本管理的人。在 20 世纪的70 年代以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还是集中在怎么去优化流动资产中的各个项目。
  
  在 20 世纪的 70 年代以后,国外的学者们才开始渐渐勾勒出一个专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的理论体系。W.D.Knight(1972)进行了新的延伸,他在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的方法,存货最佳订货这样一个模型就是由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即:使得一个公司的订购和储贮的成本达到最少的量。W.D.Knight 认为,营运资本管理应将各项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进行整合后再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来实现满意的目的。汉普顿。黑格(1976)率先研究了现金周期,他认为应该针对资金状况,得到相应的能够解决的措施,使得现金周期变小。Wagner 和 Hampton(198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范畴,将短期企业融资、信用评级以及消费者信贷等内容加入到营运资本的研究范畴中。
  
  自从上世纪的 80 年代开始,公司的财务管理目的逐渐统一起来,Kenneth Nunn(1981)阐述了公司理财计划和营运资本之间的制约牵连关系,提出制约住营运资本管理计划存在各种因子。这一思想让人们对日常财务层面的营运资本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开始意识到它和公司发展息息相关,关系到公司价值的提升。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不再仅仅限制在财务层面上,而是使得营运资本管理研究慢慢呈现出更新的形式,那就是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即更多的把财务指标分析目的与企业的经营相结合,而非仅仅提升相关财务指标数据。约翰。格罗思(1992)将营运资本看作是企业的一项投资,并且非常重视投入的资本、风险同收益之间的关系,他是第一个提出“放大效应”理念的人,它指的是优秀的营运资本管理可以减少一个公司的资金费用、从而扩大利润盈利、有利于发展。Brian Flanagan(2005)指出:因为资金流具有一定的流动和循环,我们必须动态得管理营运资本。泰勒(2011)提出:提升一个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是财务总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提升营运资本的质量应该从三个主要的思路来着手,即找到最适合该企业的资金拥有量、对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安全性流动性进行合理的管理、尽可能晚得支付到期了的、应该支付的款项。Wasiuzzaman Shaista(2015)采用了 160 个马来西亚制造企业的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技术,经过实证分析表明: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其实和其营运资本的关系可能不会那么简单,因为它似乎和可能是依赖于其他影响,如经济政策等等。Godfred Adjapong Afrifa(2016)采用了一种叫做非平衡面板的数据回归分析法,对 2004 到 2013 年间英国 6926 家非金融类中小企业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在低于样本中位数的公司表现出在营运资金上较低的投资,但现金流量高于样本中位数的公司在营运资金上有较高的投资,在确定适当的营运资本投入量时,应考虑其企业的现金流,以提高绩效的实际影响,整体而言,现金流有限的公司应努力减少营运资金中的投入量,现金流充裕的公司应增加营运资金的投资,以提高性能。
  
  在我国,毛付根(1995)最早提出“对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他认为人们应该在获取利润和风险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状况。他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净营运资本越多,那么就意味着,除去了流动负债可以为流动资产提供资金,还有其他来源提供资金,即由长期资金来提供,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减少,反之,就越大。向平(1997)提出了“零营运资本管理”,即:在公司的流动资产符合规定的时候,为了让营运资本得到更好的利用,极全力的减少公司对流动资产的依赖,同时可能多的采取另外的筹措资金方式,比如非长期的借款。杨雄胜(2000)等等学者,在考察了我国特殊情况的基础上,对目前周转率指标的缺陷之处进行了简要描述,提出应该进行细化,如存货的相关指数应该分为在产品、产成品以及材料平均储存期,以对应反应存货这个项目在各个步骤各个领域的管理成效。
  
  王竹泉(2005)通过对在不同的地方开设公司的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的调查,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渠道管理这个观念对在不同地方同时经营的公司进一步提高营运资本管理水平有着关键功能。这是我国在营运资本研究领域,首次将渠道这一动态研究视角引入到传统的营运资本管理之中。孙莹(2011)借鉴这一理论思想,在财务报表对一个公司的活动重新划分后,提出公司这部分的营运资本应不再只包括经营活动的、还应包括投资活动的营运资本。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王竹泉(2011)提出,公司如果要进一步完善营运资本的管理应该包括以下措施,即:将整条供应链的综合绩效设定为最终目的、注重渠道为核心的管理观念的形成、制定顾客需求无障碍对接的延迟策略、建立以渠道为核心的营运资本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最大力度的挖掘当代科学信息技术的潜在价值。近几年,不少学者推崇一种零营运资本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使公司的流动资产理论上刚好等于流动负债,以清偿到期债务。然而这个理念代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向,不过如果要真正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与时俱进的观念也随即出现。徐秀梅(2015)提出了营运资本的新分类观点,即营运资本可以分为营运技术资本、营运货币资本、营运人力资本、营运实物资本这四大类。张英群(2015)提出建立一个在营运资本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预警系统,即通过设置不同财务指标的上下限来确认轻度预警、中度预警、高度预警。温英霞(2016)在 2010 到 2014 年这五年期间,以零售业在沪深两市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营运资本管理的价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营运资本投入水平是存在的,且企业汇聚于该最优水平时,增加或减少营运资本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
  
  综上可以看出,与西方经济发达高速发展的公司做对比,中国的营运资本管理开始研究的时间要比欧美发达国家较迟一些。据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部于 2004 年对我们国家许多公司的考察研究表明,在 2003 年各领域比如制造业、贸易业、服务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分别为 48 天、61 天、105 天,应收账款平均周转速度这个方面中国公司所有领域同美国的公司相比约占了其三分之二。由此可见,专业的理论和正确的辅导对我国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对于该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钻研,我国还是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钻研和更快速的进步。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的案例研究对象是中国五百强企业之一的 S 公司。主要内容是对该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再据此指出该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此篇文章撰写的大背景、写作目的以及该文的现实意义,并且简明扼要得列举了我国和外国在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最后简述了一下当时攥写该论文的大致想法。
  
  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依次整理了传统营运资本管理理论的内容和分析框架以及渠道型营运资本管理理论的内容和分析框架。这正是本文的写作依据。
  
  第三章是案例正文部分。列示了 S 公司在营运资本方面现有的管理方法和营运资本的规模、结构。
  
  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部分。具体分析了 S 公司在营运资本方面到底管理水平如何。从营运资本的组成部分出发,即先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最后再从这两者之差得到的营运资本出发,运用了比较分析法,从比例数额对比、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分析,采用的财务指标考虑到了营运资本的流动性、安全性。在第二章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指导下,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 S 公司在营运资本管理这方面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成因以及优化建议。
  
  第五章是案例的结论启示部分,总结了整个案例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结果以及个人攥写整个案例后的感悟。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使用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图书资料和知网、万方论文文献,结合了网络上与本论文相关联的资源,从而使得本篇论文的研究有理论来支持。
  
  2.案例研究法
  
  案例主体部分是在 S 公司的财务指标对比和相关情况的列举基础之上,以这方面相关的理论为依据,揭示了该公司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并且来找出出现这些漏洞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出现的不足之处得到相关漏洞的解决措施。
  
  3.财务指标分析法
  
  本文对历年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部分是由财务指标揭示的。
  
  4.比较分析法
  
  这个方法在本文中,按照具体的比较对象的不同,包括了以下三种思路:对不同财务比率数据的对比、对会计要素的总量的对比、对结构所占百分比的对比。这其中,关于财务比率的运用,它的比较不但可以用来和其他各个公司之间来做对比,还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主要用于同一个公司,看其逐年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比较结构的百分比主要用于发现企业各个要素比例的健康状况,用于发现显着问题、揭示进一步的分析方向。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