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

ER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概念与理论基础(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4 共721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3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基于 ERP 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较高的优势,有助于凸显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与信息优势,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

  2.3.1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共同性

  (1)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共同目标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方法、运作流程与实施程度均有较大差异;但从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目标来看,二者均是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工具与应用手段,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运营收益与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稳固、可持续发展等。因此,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协同运行有助于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预期目的。

  (2)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协整性特征

  ERP 系统是一项覆盖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各个流程的复合性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客户管理、订单管理、原料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诸多环节的协整;任何环节的单独作用都难以呈现 ERP 系统的整体功能与全部价值。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各生产单位、运营机构与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控制信息搜集与沟通、控制活动监督等,任何环节的缺失,将极大地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效能;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各环节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协作。因此,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均具有显着的协整性特征。

  (3)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依托于有效的信息技术

  ERP 系统是应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模块整合手段等而形成的管理平台,ERP 系统应用的关键是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信息的全面搜集、客观分析、有序沟通与系统反馈。信息与沟通环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企业信息的搜集、交流、沟通与反馈是企业内部控制重要内容,是企业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风险规避的基础环节,信息搜集的系统性、信息交流的有序性、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信息反馈的合理性等关系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等[47].

  (4)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都强调流程设计

  ERP 系统有效运行取决于业务流程的科学性与有序性,ERP 系统流程设计应基于企业生产运营现状与业务管理特点,流程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系统性是 ERP 系统运行效率效果的根本保证。ERP 系统流程优化是对原有流程进行动态审视、持续调整与有序监督,是企业运营收益提升、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全面调查、企业管理信息的全面搜集与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具有较高适用性、操作性与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流程,才能够推动企业运营收益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等。

  2.3.2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联性

  (1)ERP 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支撑

  ERP 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客户管理、订单管理、原料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诸多环节系统整合,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一体化,提升了企业信息传递、企业信息交流与企业信息沟通的效率效果;ERP 系统应用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管理风险、系统评估管理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ERP 系统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与一体化运行,明确了企业各部门、机构、科室、员工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共享与统一管理,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化发展与科学化运行,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等。

  (2)ERP 系统延伸了企业内部控制周期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基本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在于企业风险的最小化、企业运营收益的最大化与企业风险控制的最优化,并避免企业及员的违规违法或不法行为等;事后控制多是风险显现而无法解决后的弥补行为,事中控制是风险显现时的问题处理行为,事前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风险防范行为。为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效率,企业内部控制应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为辅,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管理风险等。ERP系统的采购、生产与销售计划模块是 ERP 系统的重要内容,ERP 系统的应用优势在于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弥补的集成化与一体化;ERP 系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转变传统企业内部控制的后期检查、后期弥补与后期纠正格局,以多元化的事前控制流程对企业管理风险进行前期防范与规避,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周期性管理,拓宽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周期[41].

  (3)ERP 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支持

  ERP 系统的本质是信息搜集与处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信息整合技术的技术平台;ERP 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科技和系统构造方法,广泛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多维环节的协同整合为运行思路,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及时化与有序化运行。ERP 系统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积极的信息支持,在企业业务流程运行、企业财务管理、产品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与售后管理、企业客户管理、产品订单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积极的信息支撑与数据支持;ERP 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搜集、交流、沟通与反馈的系统化管理,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成本支出,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传递效率、优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确保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序实施与有效运行等。

  2.4 理论基础

  2.4.1 系统论

  L.Von.Bertalanffy(1937)基于“抗体系统论”提出了一般系统论思想,并公开发表了专着《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重点论述了所有系统具有的组织性、整体性、复合性、关联性、开放性、 时序性与动态性特征;Bertalanffy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复合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系统论思想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复杂性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特点、符合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军事理论问题、现代科学发展问题等,涉及人类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系统论是信息论与控制论的理论基础,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联系,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系统论的根本思想在于系统整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整体与环境、个体与环境间存在有效关联,任何个体都难以脱离系统个体而单独存在,诸多系统个体彼此作用、彼此联结、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具有较高适应性的系统整体。从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来看,ERP 系统是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以企业生产运营现状为实施依据,覆盖企业客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原料采购与产品库存管理、产品订单与客户管理、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所有环节的复合性系统工程;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各单位、机构、科室、员工的生产行为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环境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的系统行为。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都是由多个模块、多个子系统、多个主体、多个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任何要素的缺失都将对 ERP 系统或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制约 ERP 系统或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体现了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性与关联性特点。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都在于提升企业的生产运作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增强企业各部门与机构的协同性,提升企业的运营收益与资产价值等,体现了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性特点。因此,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改进问题研究应充分体现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论思想,系统论思想也将贯穿于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2.4.2 制度安排理论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组织主体、社会群体与个体共同遵循的规则、共同服从的程序、共同遵从的道德与共同执行的行为规范等,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社会化大分工持续深入、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日益增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合理的制度安排、必要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推动了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不断缓解、社会经济秩序不断优化,避免了道德危机与逆向选择,提升了组织的整体竞争优势与发展活力等。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培育系统的共同信念与主体文化,有助于协调利益相关主体的社会行为,有助于降低管理者决策行为的信息加工成本,有助于系统各主体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约束与相互联结。

  ERP 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将充分借鉴制度安排理论,构建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与运行策略。从本质上看,ERP 系统的广泛应用是增强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管理的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的运营收益与复合效益,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有效制度安排,是企业现代化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安排在于设计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权力配置与监管机制、资源配置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与风险防控机制等,在于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在于设计“完全理性、风险规避、信息对称”的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在于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控制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是契约分析视角下的,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与总收益提升的正式制度安排,是企业利益共容与企业目标一致的制度创新。因此,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结果、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外部收益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理论是开展 H 省电力公司 ERP环境下内部控制改进研究的必然理论依据。

  2.4.3 协同论

  Haken(1976)在《协同学导论》和《高等协同学》中系统阐释了协同学的基本思想。系统协同效应是由各子系统、要素、组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各子系统的协同作用越强,系统的综合性与整体性越高,系统物质或能量耗散越低,系统的有序性、有效性越强。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在基本特征、最终目标、信息支持、流程设计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ERP 系统的信息优势与技术优势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结构支撑、信息支持,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周期。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各个环节与 ERP 系统各个模块的有效协同,使 ERP 系统应用符合企业生产运营的客观现实,使企业内部控制符合 ERP 系统模块的信息搜集与数据分析能力。应用 ERP 环境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效果,应通过 ERP 系统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建立具有较高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切实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效果等。

  2.5 本章小结

  本章论述了 ERP 的概念与基本特征,阐释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要素构成,分析了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共同性与关联性,论述了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系统论、制度安排理论与协同论等;为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