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

企业员工乐观人格对工作压力的作用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9 共285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的经济是一体化的,而激烈的竞争也是无处不在,这难免会带给人们更多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根据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的观点,有什么的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个体如若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必然会有相应的压力反应,这些压力反应有时也会被称为压力后果。如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压力反应包括心脏疾病、心血管问题、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神经质等,而另一方面的压力反应则体现在对工作与生活的满意度下降。压力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有关压力问题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心理学、医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关注的焦点。纵观有关压力的研究,压力源是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总的来说,有关压力源的分类主要有从生活和工作两个角度来探讨的,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员工,所以主要探讨来自工作的工作源对员工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员工已经成为相对高压力群体,“紧张的工作,沉重的负担”成为了现代企业员工生活的真实写照(张月,2010)。众所周知,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等影响外,还会改变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对组织产生消极影响。如员工由于生病和请假为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离职率的增加也导致组织频繁地进行招聘和培训,这些都加重了组织的负担,降低了组织绩效,从而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巨大影响。工作压力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组织和管理者应该予以重视的大问题。这也是为何在日常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企业每隔一定时间就会调查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因此,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

  在通常情况下,当讨论到由压力所导致的压力后果时,主要从个体的身体症状、心理症状及行为症状来探讨的,行为症状可以以对工作是否满意或是否表现出职业倦怠的形式表现出来,总之,这些症状是可以被测量或被观察到的。但这些症状如果是负面的,应及时的进行干预。

  作为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一直是我在思考的议题。既然压力可以影响到员工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满意度,那么他们的压力来源有哪些?这些压力源会造出怎样的压力后果?如何有效地控制压力的负面后果?

  压力源不同会导致压力后果的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即使是相同的压力源,不同个体的压力感受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存在个体的差异性。那么,具体是哪种特质体现了这种个体差异性?

  其实,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常被提到的所谓仁者见“人”和智者见“治”,说明很多管理者已经注意到了员工的个体差异性,并依据相关的管理学激励理论,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促进员工个体的身心健康才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落脚点。

  那么,鉴于员工存在个体差异性,如何有针对性并有效的促进其身心健康呢?E.P.Sehgman等人(2000)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联名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这一事件标志着西方学术界对有关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巨大改变,即开始关注个体人格中的积极成分与力量。站在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的高度上,积极心理学是对人性正面积极力量的肯定与尊重(Pervin,2001)。实现普通人健康幸福的生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这才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乐观,所谓的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倾向,面对压力时,乐观的态度会积极的应对之,反之,悲观的人则更倾向于消极地应对压力,从而出现很多负面的情绪反应甚至影响到个体的身体症状。乐观与悲观都属于复杂的人格结构系统,也正是个体复杂的人格结构体现了个体的差异性。

  压力导致压力后果,但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面对相同的压力源,压力后果也应是不同的。企业员工的压力源众多,每种压力来源都会产生相应的压力后果,那么个体的人格倾向对压力源与压力后果的关系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呢?乐观人格的员工与悲观人格的员工面对相同的压力源所产生的压力后果真的不一样吗?近些年的相关研究中已有不少涉及乐观人格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将乐观人格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来探讨其他变量间的关系。

  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以乐观人格为出发点,探讨不同压力源与压力后果关系中乐观人格存在的意义,以期得到优化个体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减少因压力而带给个体甚至企业的消极影响的新思路。

  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是丰富和发展积极心理学应用性研究。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才兴起的新兴学派,其理论体系并不完善,而且还缺乏有效的理论框架。乐观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本研究将乐观人格作为主要变量并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得以拓宽和完善。

  其次,虽然近些年有很多关于乐观人格的研究,但是把乐观与悲观作为人格倾向的两个方向来对比研究几乎没有,那么乐观与悲观是否对个体的行为倾向有不同方向的影响,他们是统一的结构还是彼此独立而又相关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是有促进意义的。

  再次,乐观人格与个体的身体症状、行为症状及行为症状的关系,以及对压力源与压力后果的关系的调节机制等,这一研究厘清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影响机制,从而从理论上充实了积极心理学中有关乐观人格的培养以及积极应对方式等研究。

  (二)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对乐观人格的探讨于人格塑造、提升工作满意度等都有可能提供理论上的指导。那么,乐观是我们需要培养塑造的人格特质吗?乐观的人会采用积极的心理控制方式吗?乐观人格特质对压力后果是否积极影响或悲观人格特质是否有相反的影响?人格特质对压力源与压力后果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吗?如能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将对压力后果的影响机制从人格塑造的角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次,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实证调查与数据分析,从不同的压力来源和不同的人格特征等方面找出影响员工身心症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并为企业在如何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绩效等方面提供改进意见与措施。

  此外,研究中收集到的关于企业员工压力源和压力后果的有关数据,从人口统计学、人格特征等方面对身体症状、心理症状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有无差异性作出的综合研究,将为对企业员工的积极心理干预提供实证依据,对积极促进员工个体主观幸福感、企业竞争力以及社会和谐均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回顾有关压力源、压力后果及乐观人格的相关研究文献后,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假设及相关的研究模型,然后选择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经实证研究分析得到相关的研究结果,以期对企业管理和健康心理学有新视角的提示。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如图1.1所示:【1】

论文摘要

  
  首先是引言部分。旨在说明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目的等。

  其次是相关的研究综述。回顾了工作压力源、压力后果及乐观人格相关的研究文献。

  再次是本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重点是基于研究假设的具体研究过程,包括被试的选择、调查工具的选用、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此阶段是本研究的实证研究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

  最后,结合收据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果,再经讨论得到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展望以实现本文的研究价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企业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