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体形态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体形态影响的实验结果
身体形态指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在结构、体型、体格和姿势[25].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体质、营养及健康状况。有关身体形态的测量,其中必测指标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而其它如皮褶厚度、臂围、腿围等为辅助性测试指标,可以根据需要加以运用。幼儿身体形态中主要对身高、坐高、体重、胸围[26]指标进行测量。
3.1.1.1 身高
身高是人体呈直立时,从头顶正中线上的最高点到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的发育水平,是人体纵向发育的重要形态指标[26].从图 1 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前后,实验班男幼儿身高平均增长了 2.7 厘米,而对照班男幼儿平均增长了 2.5 厘米;实验班女幼儿身高平均增长了 3.4 厘米,而对照班女幼儿平均增长了 2.9 厘米,整体上幼儿的身高都有所增长,并且女幼儿的增长速度快于男幼儿;从实验干预效果来看,实验班幼儿身高的增长速度优于对照班,说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的身高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结合表 9 的实验结果看,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身高的测试,男幼儿T=0.9 ,P >0.05,差异不具显着性,女幼儿 T=0.20,P>0.05,差异不具显着性。说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高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着。
3.1.1.2 坐高
坐高是指坐立姿势时头顶到坐板平面间的垂直距离,它反映了人体躯干生长发育状况及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25].从图 2 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班男幼儿坐高平均值增长了 1.3 厘米,而对照班男幼儿平均值增长了 1.1 厘米;实验班女幼儿坐高平均值增长了 1.5 厘米,而对照班女幼儿平均值则增长了 1.2 厘米,整体上幼儿的坐高都有所增长,女幼儿的增长幅度略大于男幼儿,从实验干预效果来看,实验后实验班幼儿坐高的增长的优于对照班,说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坐高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结合表 10的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实验后坐高的测试中,男幼儿 T=0.06,P >0.05,差异不具显着性,女幼儿 T=0.56,P>0.05,差异不具显着性,说明了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的坐高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着。
3.1.1.3 体重
体重则是人体横向生长的指标,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以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充实度,是衡量营养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27].从图 3 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班男幼儿体重平均值增长了 1.1kg,而对照班男幼儿增长了 0.9kg;实验班女幼儿体重平均值增长了 0.9kg,而对照班女幼儿则增长了 0.8kg,整体上幼儿的体重都有所增长,从实验干预效果来看,实验班的增长要优于对照班,说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结合表 1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重测试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幼儿 T=1.37,P >0.05,差异不具显着性,女幼儿 T=0.53,P >0.05,差异不具显着性。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重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不显着。
3.1.1.4 胸围
胸围是指胸廓围度的大小,是衡量胸廓、胸部及背部肌肉的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28],在一定程度上胸围还能反映呼吸系统的发育情况[29].从图 4 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班男幼儿胸围平均值增长了 2.3 厘米,而对照班男幼儿平均值则增长了 0.3 厘米;实验班女幼儿胸围平均值增长了 2.7 厘米,而对照班女幼儿则增长了 0.3 厘米,整体上幼儿的胸围都在增长,从实验干预效果看,实验班幼儿胸围的增长优于对照班,说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胸围的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表 12 的实验测试数据,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实验后胸围测试的数据,男幼儿 T=2.19,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女幼儿 T=2.06 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胸围的发育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3.1.2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分析
3.1.2.1 影响幼儿身体形态的主要因素分析
身体形态是人体的概观性特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体质、营养及健康状况[30].影响幼儿身体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遗传因素:父母的遗传对幼儿的身高、体型、体质及发育的影响都非常大,其中以幼儿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最为明显。(2)运动因素:运动能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促使骨骼充分吸收营养,加速生长,促进幼儿身高的增长,同时通过运动还可以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从而对体重的增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3)营养因素:在幼儿时期,营养的充分补充和合理的喂养方式都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形态的发育。(4)睡眠质量:脑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刺激幼儿的生长发育,在睡眠时的分泌量高于觉醒时的分泌量,因此睡眠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影响,但此影响较小。(5)生长环境:生长在空气清新、无污染的环境下,能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育,此外,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也对幼儿的形态发育产生影响。
3.1.2.2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体形态影响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运动是影响幼儿身体形态的因素之一。因此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体形态的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表现在骨骼和肌肉在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呈现出来的外部特征的变化。
幼儿的新陈代谢较旺盛,其血管、神经丰富,骨细胞的生长迅速,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中合理的刺激能促进体内血液的循环,增加骨骼的营养,促使骨骼的生长和再生,有利于身高的增长[31].幼儿肌肉中的水分多,蛋白质、糖和无机盐较少,故肌肉柔软、收缩力和耐力较差,易疲劳[32],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的体积和收缩力不断增大,一定的力量性练习能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机能水平。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中所涉及的有关力量性练习,如绳梯、平衡垫的练习是以锻炼灵敏性、平衡性为主的情况下发展的力量训练,其力量涉及的强度、负荷比较适合幼儿,在专门的力量性练习中,如侧向支撑前移、平板支撑等是以控制幼儿自身的体重为主进行练习,可以通过动作姿势的变形来把握好负荷,同样也可以将负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适合幼儿进行练习,这样有利于幼儿肌肉体积的增大,及肌肉机能的提高,同时能起到减脂的作用。
3.1.2.3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体形态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高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图 1 和表 9)可以看出,实验班幼儿身高平均值的增长幅度优于对照班,但经 T 检验, P >0.05,差异不具显着性,说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身高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着。分析其原因:身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有研究显示 3~6 岁幼儿阶段,身高呈现缓慢但稳定增长的规律,每年的增幅约 5cm 左右;每年 3 月末到 8 月中旬是幼儿身高增长的高峰期[33],实验过程正处在高峰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身高的增长都很快。如果在身高增长的高峰期进行一些积极的干预,则对幼儿身高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坐高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图 2 和表 10)可以看出,实验班幼儿坐高平均值的增长幅度优于对照班,但经 T 检验, P>0.05,差异不具显着性,说明了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的坐高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着。坐高和身高一样都受遗传的影响较大,因此实验干预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重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图 3 和表 11)可以看出,实验班体重平均值的增长要优于对照组,但经 T 检验,P >0.05,差异不具显着性,表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重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不显着。分析其原因:
研究显示,每年的 3~8 月份是幼儿体重增长的缓慢期,并且体重还受性别、年龄、遗传、饮食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的身体有减脂、增肌的效果[27],因此实验干预对幼儿体重的增长不明显。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胸围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图 4 和表 12)可以看出,实验班幼儿胸围的增长优于对照班,但经 T 检验, 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实验结果说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胸围的发育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运动功能性训练在幼儿实验教学中主要进行的是有氧练习,并且强调将呼吸与动作模式相结合进行练习,尤其是在进行一些会伸展到肌肉与韧带的动作模式中会更明显,这对幼儿胸围的增长,呼吸系统的改善有必然的影响。
总体上来说(图 1~图 4 和表 9~表 12)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身体形态方面,运功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胸围的增长有显着的影响,而对身高、坐高、体重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幼儿的身高、体重、坐高呈现自然的增长,运动干预也会影响其发展,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2)运功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的身体会起到减脂增肌的效果,而且实验过程处在幼儿体重增长的缓慢期,所以实验干预对幼儿体重的增长的影响不明显。(3)在实验教学中主要进行的是有氧的练习,并且强调将呼吸与动作模式相结合进行练习,这对幼儿胸围的增长、心脏机能的改善有必然的影响,因此实验效果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