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

应急文化培育的主体与对象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6-03-17 共52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密云县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中的问题研究
  【绪论】密云县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现状研究绪论
  【第一章】密云县应急文化培育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2.2】应急文化培育的主体与对象
  【2.3】居民应急文化培养的内容
  【2.4】应急文化培育的途径和形式
  【第三章】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保障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城乡居民应急文化意识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要素分析

  一、应急文化培育的主体

  应急文化培育的主体是指应急文化培育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管理者,应包括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大众媒体、非盈利组织乃至个体家庭等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是政府机关、各类学校、城乡社区、大众媒体及各类社会组织或群体。

  在应急文化培育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各类主体的职责,凸显其主体性的积极作用。

  (一)政府机关

  政府机关是应急工作的主导,在应急文化培育过程中应担当好以下几方面的角色:一是建立健全应急文化培育组织体系,承担起统筹领导的责任,在县级层面建立专门负责应急文化培育的机构,整体协调各个应急指挥部、各镇街的应急文化培育工作;二是建立应急文化培育的目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应急文化培育工作的目标、方案、内容、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如:政府机关可对下属单位提出年度内需完成一定比例人员的培训任务及培训标准和具体要求。三是建立应急文化培育的责任体系,将应急文化培育的机制建设情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及培育效果等纳入责任制考核范畴,推进基层单位做好应急文化培育工作。四是建立统一的应急文化培育平台。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制作覆盖各方面的应急文化培育网站,包括各行、各类应急管理制度、防灾避险知识、自救互救技能等,做到有专人维护、能及时更新、有吸引力、有互动性,便于城乡居民查阅、学习和交流。五是编制应急文化培育教材。如:编制《城乡居民应急常识手册》,涵盖全面的应急常识,统一发放并做好讲解、指导及跟踪服务等。

  (二)各类学校

  目前社会能够达成普遍共识的是,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福射整个社会”,进而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好局面。要做好学生的应急文化培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广义来看,学校可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行政学院(党校)等。通过访谈可知,虽然中小学校基本都幵设了安全教育类课程,但仍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专职教师稀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教材与课时不足等问题,如:密云县某小学的安全教育老师在访谈中曾谈到:“目前我们学校只有三年级的学生有安全教育课程,因为安全教育的教材目前只有三年级的。如果多一些与孩子年龄段相应的教材和课程就更好了。”另外,行政学院虽已在公务员初任培训、处级干部培训及各级领导干部调训等课程设置中加入了有关提升应急理念和能力的内容,但偏重理论,实践性不强。

  总之,教育部门应加强规划,尽力为学校配备专门师资、编写适合各年龄段的教材、完善用于应急文化培育的设备,保障足够的应急课程及学时,发挥好各类学校在应急文化培育中的主体作用。

  (三)城乡社区

  “城乡社区是现代应急管理的基层组织,它在地域化的应急处置中对当地情况最熟悉、反应最为迅速,也最有代表性”.2002年3月,山东济宁市槐荫区青年公园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安全社区”.此后十余年间,全国己涌现百余个“安全社区”,现在民政部及国家安监总局都在评定安全减灾示范社区气基于城乡社区的特殊角色,其在应急文化培育事业中应该能够大有所有。如:“依托上级政府机关和应急组织,建立居民应急文化培育机制,或者依托村委会或居委会,建立邻里守望、互相帮助的居民自救互救组织,吸收社会居民参加。

  在平时利用周末或晚上等业余时间,集中培训应急知识与技能”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与应急相关的培训和服务。

  (四)大众媒体

  媒体是社会宣传的主力军。报纸、网络、电视等主流媒体在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媒体应配合政府做好应急知识宣传工作,如:在报纸上幵辟专栏,向城乡居民介绍应急工作的政策、应急常识或刊发应急文化培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上设立专门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居民展示应急技能;在网络上建立互动平台,以有奖答题、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互动性和吸引力,向居民传播应急知识。以密云电视台为例,近两年来其在新闻结尾部分增加了气象预警信息、食品安全指南、消防安全提示等内容,并通过《事事关心》等专题栏目做有关应急知识的介绍和宣传。这是有关部门重视媒体作用发挥及媒体重视应急宣传工作的表现。另一方面,媒体应配合应急部门营造浓厚的应急文化培育氛围。如:录制应急演练过程,让城乡居民看到演练的组织实施和参与者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更直观的方式扩大各类演练的影响面;将应急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或个人的事迹报道出来,带动其他车位和个人积极投身于应急文化培育工作等。

  (五)其他组织或群体

  基层党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青联、志愿者以及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各类群体应成为各自领域里应急文化培育的重要力量。一是各级党组织可以对党员进行应急文化的培育,并注重发挥党员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动作用。二是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青联等组织可分别针对职工、妇女、青少年、残疾人和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骨干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文化培育,在各自领域里发挥创造力、提升凝聚力,促进应急文化从本领域向全社会的福射。三是各类应急志愿组织可以与应急管理部门、城乡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合作,配合或支持其完成各种培训,成为应急文化培育主体的有益补充。四是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群体。密云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机制已日趋建立,如何更好地利用其文化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能力优势'及身在基层、深入群众的位置优势和年轻有朝气、干事有闯劲儿的精神优势.
  
  二、应急文化培育的对象

  城乡居民应急文化的培育,不应只是局限在“城”和“乡”.城乡居民因社会分配、角色分工的不同,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岗位。因此,要提升城乡居民应急文化培育的实际效果,需从全社会各类对象入手,努力扩大应急文化培育的覆盖面,防止培育工作留下死角或隐患。

  (一)直接相关对象

  1.应急管理人员

  “应急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应急管理,其危机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与应急工作的成败息息相关。应急管理者的责任是预防或减少致灾因子、紧急事务和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是一个巨大的责任,所以应急管理者需要持续地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政府应急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作了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气在此需要提出的是,县级以下政府机关和应急管理部门也应明确本单位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制定培训计划,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让其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其辅助决策、综合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2.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和非专业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消防战士、武警官兵及各政府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等,当国家遭遇巨灾时,人民解放军也会全面参与,如2008年的汉川大地震和南方雪灾。非专业救援队伍主要是各级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如防讯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事故救援、矿山救护、医疗救护、动物疫情处置等。以上救援人员,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危难时刻冲在最前面,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着对其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原则,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日常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的技能,提高其在复杂条件下的救援实施和协同处置能力。

  3.应急志愿者

  志愿者是一种非政府组织,其特性决定了它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急志愿者来源于社会各行各业,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举措,也是增强社会整体应急能力的需要。首先,应让应急志愿者掌握尽可能全面的自救知识和技能。因为只有先实现自救,才有能力更好地救助别人。其次,应让应急志愿者掌握应急管理的基本政策、主要程序及必要的应急救援技能,提高其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参与应急处置的能力。第三,应严格准入机制,让志愿者参加规定的培训课程与应急演练,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方可正式成为应急志愿者,并有序参与各类救援工作。

  (二)间接相关对象

  1.领导干部

  这里的“领导干部”,主要指与应急管理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级领导干部。此类干部,虽不直接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但随时有可能面对突发事件,其应急意识的强弱、应急知识的多寡以及对应急管理工作程序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所领导的部门及人员应急方面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更关系到突发事件的应对情况。

  作为现代高风险社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中包括常态下的应急管理能力、紧急状态下的处置能力、未知风险下的决策能力和压力情境下的沟通能力等特殊能力。因此,将各级领导干部纳入应急文化培育重点,是非常必要的。
  
  2.在校学生

  学生群体作为应急文化培育主要对象的地位毋庸置疑。此处的学生群体,主要指在校学生。应急文化培育对在校生学来说更多地表现为安全教育。2007年,教存部制定了《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介绍了 “我国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旨在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育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应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个性等特点,将应急知识分出阶段和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实施应急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加以巩固和更新。

  3.基层管理者

  此基层管理者,主要指城乡社区及企事业的管理人员,如社区居委会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及中小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虽然他们掌握的权力不大、管辖范围有限,但其福射作用却不容忽视。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或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应急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村百姓或全企业职工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养成。因此,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将其纳入重点培育对象。一方面,要对其开展危机意识、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等培训。另一方面,要提高其安全隐患排查能力、第一时间应急处置能力和开展应急文化培育工作的能力。

  4.企事业员工及特种作业人员

  “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员工普遍重视安全文化,大企业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将安全生产自觉纳入企业管理中,安全文化对降低事故灾难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各行业、各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应做好对下属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即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

  按照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0号令),“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气与普通民众相比,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遭受危险的概率比较高,必须接受相关应急知识的培训,且应通过相应考试并取得合格资质后方能上岗。

  5.普通城乡居民

  城乡居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应急文化培育最广大的一个对象。按照年龄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青壮年及老年人;按照从事职业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员工、个体从业人员、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无业人员等;按照户籍及居住区域分,可将其分为山村常住村民、城市常住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等。这里的划分虽与前者有部分重合,但施育角度不同。

  总之,城乡居民数量庞大、人员层次众多,要让其都能具备较高的危机意识,掌握一定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必须分门别类地做好针对性培育计划,制定远期和近期培育目标,逐步加以落实。这个过程并不容品,例如:密云县某社区党支部书记在访谈中谈道:“我们刚开始做这个(指的是高层避险知识培训)时,居民也不认可,因为现在的小区住户来源比较复杂,外地的、郊区县的、农村的等等都有,人员素质不同,对应急知识的认识也不同。所以,我们只好慢慢来,先让骨干党员、志愿者、楼组长、群众代表等受到教育,然后再去宣传、影响身边的人。我们做这个主要是想让每一户至少有一个人了解高层避险常识,这样他就能教家里的其他人,让更多的人知道。”

  另外,对城乡居民中的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应格外加以关注。针对残障人士,除了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应急文化培育课程外,还应加大政府机关、城乡社区、公益组织及家庭对其在应急知识方面的传授和引导。孤寡老人和留守儿袁多在原居住地,是个体家庭的后盾和在外农民工的精神寄托。城乡社区干部应提高对这类弱势群体的重视,在应急知识传播、应急演练、防灾避险等实际工作中,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避免出现工作盲区或造成不必要的人身财产损失。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