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人民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问题探析(4)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王银辉
发布于:2017-03-17 共10017字
三、“人民性”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之根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美学家、文论家无法逾越的理论难题。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人民性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了新时期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需要。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当时文艺发展中所面临且亟须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文艺工作者的基本立场、应有态度、工作对象以及怎样学习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明确了方向。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一基本方向在中国大陆得以确立。50年代,文艺界围绕文艺的真实性、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以及创作方法等问题发生论争,至60年代,关于典型问题、现实主义的深化、“中间人物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等内容展开广泛探讨,涉及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文艺的价值与功能以及文艺与生活、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等各层面,讨论的核心是文艺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左”倾思想被进一步滋长蔓延,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成分渐被遮蔽,文学的阶级论、工具论思想被进一步放大。70年代末,伴随“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左”的思想得以纠正,学术界逐渐对“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进行质疑、反思和讨论。为了拨乱反正,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1979年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在祝词中确定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路线---“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②,明确要求当代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对人民负责,面向人民,深入人民,服务于人民,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人民的认识、觉悟与精神境界;鼓励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允许批评和反批评,解放思想,坚持真理。
新时期“文艺为人民服 务”基本方针的再 次确立,推动了文艺界的进一步解放思想。许多文艺工作者为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中国 文艺的健康 持续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论,努力从西方思想文化中寻求丰富的理论资源。徐崇温与杜章智等学者的讨论便是充分例证,他们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精神营养,打破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单一的“阶级论”的机械化认识,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内容,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新的认识。从哲学领域推广至文艺各个领域,围绕“卢-布之争”的现实主义讨论亦是如此,讨论之初,中国学界“抑卢扬布”,批判卢卡奇推崇的“人本论”、富于浓郁人道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肯定布莱希特追求的以“阶级论”为中心、富有战斗气息的无产阶级文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明显是受新时期以前具有“左”倾色彩的文学政治化、文艺工具论思想影响的结果;之后,随着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讲话精神得以贯彻、落实,以及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不断提倡、“回归”,中国文艺理论界将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人民性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的研究范畴,则是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反之,对卢卡奇文艺思想中人民性理论认识的客观公正与不断深化,某种程度上又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艺界对人民性思想的全面而辩证的理解。
从卢卡奇一生的国际政治革命生活与文艺思想来看,他的人民性理论酝酿于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同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同斯大林主义论争的过程中产生的,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优秀文艺思想传统,既注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又强调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尽管其中不乏些许偏颇、过激之处,但其真知灼见却具有前瞻性,超时代性。2014年,***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明确、坚定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方针,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一贯坚持的“人民性”文艺 创作 理念。今天,我们回顾、研究新时期中国学界在哲学与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这两场讨论,可以发现三个方面的价值和启示。首先,可以厘清辨析讨论双方的意见分歧,更加清 楚 地 认 识 马 克 思 主 义 文 艺 理 论 中 的 “人 民性”,“人民”既具有革命性与战斗性的政治与阶级属性的内涵,又饱含“以人为本”的丰富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社会主义文学既要注重文艺的政治意识形态性,又要适应并满足人性需要的内在精神价值。其次,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看待中国当代人民文艺的发展,对于主张现实主义文学文艺多样发展的观点,应扬其所是,予以支持;对于那些鼓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多元化的主张,应弃其所非,加以分析甄别,因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只能是一元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始终不动摇,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始终不动摇,但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应该鼓励并支持现实主义理论的多样化发展。其三,对西方思想资源的学习与借鉴,应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着眼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实际,着眼于中国21世纪文艺发展的实际---文艺如何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而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
从1942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提出,至新时期以来“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方针的再次明确,以及国内外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关于人民性问题的讨论,尤其是中国学界对卢卡奇现实主义中人民性理论的探讨与接受,不难发现,“人民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的核心问题,已然是当代中国文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之根基。人民性思想在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对其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拒斥与吸 纳情况予 以 深入探析,发掘其人民性理论的丰富内涵,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与文化具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原文出处:王银辉. 新时期学界对卢卡奇人民性理论的接受[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29-135.
相关内容推荐
-
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胡风文论的关系研
绪论匈牙利着名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乔治卢卡奇(1855-1971),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仅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鼻祖,以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卢卡奇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荆棘...
-
卢卡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胡风的影响
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胡风的影响总体性思想下的现实主义文论是卢卡奇毕生所提倡的,卢卡奇指出,艺术反映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更具体来说,就是对整个的丰富和整个的深刻进行艺术反映。雷纳韦勒克评价卢卡奇时指出:卢卡奇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必须是一...
-
卢卡奇文论对胡风的影响探究
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绪论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胡风的影响(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下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文论(二)卢卡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胡风的影响(三)卢卡奇典型观对胡风典型观的影响二卢卡奇艺术真实观对胡风的影响(一)卢卡奇艺术真实观的...
-
卢卡奇艺术真实观对胡风的影响
二卢卡奇艺术真实观对胡风的影响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艺术真实,就是现实主义文学要达到本质规律的真实性,即作家要以最大的真诚诚实地展现真实的现实生活,正确深刻地反映客观现实。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哲学,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能动反映论...
-
卢卡奇“主体性意识”对胡风的影响
三卢卡奇人道主义文论观对胡风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美学观始终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卢卡奇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因也是因为它能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人类的生活及命运。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所谓彻底,就是从根本上掌握事物,而人的根...
-
卢卡奇文艺理论对胡风的作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
结语卢卡奇与胡风两人的文论在思维方式、逻辑架构以及理念观念上都存在着天然亲近感,这源于胡风对卢卡奇的阅读与认同。卢卡奇在中国被接受的三四十年代里,胡风是唯一能够引用卢卡奇文论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并且敢于公开赞同卢卡奇观点的。胡风对卢卡奇文...
-
卢卡奇典型观对胡风典型观的影响
(三)卢卡奇典型观对胡风典型观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如果说胡风关于典型的理论完全受卢卡奇的直接影响,那也与事实不符,但若说二者完全没有影响关系,却也有失公允。⑤《齐鲁学刊》于2001年第1期刊登的红苇、周斌的文章中对于胡风的典型观的形成有如此...
-
卢卡奇“克服物化观”对胡风的影响
(三)卢卡奇克服物化观对胡风的影响卢卡奇的物化观主要集中体现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当中,这时卢卡奇并没有阅读过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却与马克思的关于物化的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卢卡奇的物化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商品化为基础,认为物...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