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进行房屋交易的过程中, 房屋买卖合同的签订与实际登记转让之间存在一定时间差, 这就为开发商的“一房二卖”行为提供了可操作空间。为解决此类频发的社会问题, 切实保护买受人合法权益,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看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房二卖”现象, 但就其长远适用来讲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选取几个角度进行介绍、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以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预告登记; 缺陷; 完善;
一、预告登记制度的发展及规定
(一) 台湾地区对预告登记的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借鉴日本的《不动产登记法》而创设了预告登记制度。在此基础上, 1975年的《土地法》对此做出了修改和完善。台湾地区《土地登记规则》规定了符合预告登记申请条件的情形, 据通说归纳分为以下五项:即为保全土地权利移转之请求权、为保全土地权利使其消灭之请求权、为保全土地权利内容之变更之请求权、为保全土地权利次序之变更之请求权、为保全附条件或期限之请求权。
(二) 预告登记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为预告登记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地登记办法》、建设部公布的《房屋登记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将物权法条文进一步解释和明确, 从而使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日趋完善。
二、预告登记制度的含义
(一) 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
预告登记, 是指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 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 而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预告登记。如在商品房预售中, 购房者可以就尚未建成的住房进行预告登记, 以制约开发商把已出售的住房再次出售或者进行抵押。
(二) 预告登记制度的特征
预告登记制度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 在时间上, 预告登记发生在本登记之前。
本登记是对已经完成变动的不动产物权进行登记, 而预告登记实际发生在不动产物权具备可变动条件之前。
2. 在对象上, 预告登记的对象是请求日后不动产
能够按照约定的内容发生变动的权利, 究其根本属于请求权的一种。本登记的对象则是不动产物权本身。
3. 在效力上, 预告登记具有排他性。
房屋买卖合同的实质是债权债务关系, 但预告登记的存在就为这种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物权的色彩。因此一旦进行了预告登记, 就意味着请求实现该不动产变动的权利不受中间的处分行为妨碍。
三、预告登记制度的缺陷
(一) 房地产预告登记适用范围的界定过窄
根据《物权法》第二十条规定之内容, 预告登记制度仅适用于“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这较德国、日本等立法较为成熟的国家于此方面的规定相比范围略为狭窄。不仅是国外, 即使在我国的上海地区, 立法者也意识到了这一规定的不足之处, 在《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中打破桎梏做出了扩充性的规定。
(二) 预告登记的请求方式僵化
法定的预告登记的请求方式为“按照约定”。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例, 协议双方为买受人和开发商。实际交易过程中不乏开发商为谋取非法利益, 将一个房屋出卖给两个以上买受人的情形。为达此目的, 开发商本身当然不愿配合办理预告登记。这种制度的设计导致买受方难以仅凭借单方意志即获得应有的权利保障, 而必须依靠“潜在侵权人”的配合来实现目的。
(三) 预告登记保护期限起算点模糊
《物权法》第二十条规定“预告登记后, 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 预告登记失效”。该规定中“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应从何时起算难于界定, 目前也尚未形成具体规定。权利人通常系普通公民, 较对房地产行业了解颇多、经验丰富的开发商相比, 无法及时获知可否进行本登记的信息。若非基于权利人的原因致使其根本无法获知信息, 最终导致预告登记保护期限错过的, 明显对买受方不利, 不符合民法中公平原则的价值追求。
四、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一) 扩大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
德国、台湾地区较我国大陆地区相比, 虽然在具体规定上不尽相同, 但总体看来对预告登记适用范围的界定明显宽泛许多, 这对我国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综合境外立法的先进性和我国具体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对于预告登记适用范围的界定, 法律至少可以明文增设以房屋建设工程设立抵押及其抵押权的转让适用预告登记制度。
(二) 增设预告登记的请求方式
预告登记的请求方式除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双方约定”以外, 基于实践中存在开发商不予配合办理等问题的出现, 应着重保护买受方的利益, 通过具体规定使其对预告登记请求权的行使更为合理化、便捷化。如规定在买受方向开发商提出预告登记请求后的固定期限内, 若开发商不积极配合办理预告登记, 则赋予买受方单独申请的权利。
(三) 明确“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的含义
预告登记的保护期限应当自开发商完成初始登记并书面告知权利人之日起算, 据此书面材料, 可佐证房产何时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 从而避免日后争讼浪费司法资源。另外, 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某一天为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有约定的,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则应当从其约定之日起算。
预告登记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制度, 完善相关立法规定, 有助于让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 从而发挥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常鹏翱.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定位与展望[J].法学, 2010.
[3]尹田.物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为了确保市场信用建设, 强化主体融资功能, 促进商品流通, 确保交易安全, 增强债的效力, 保障债权的实现, 改善经济运行法律环境, 稳定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网络虚拟财产权学说的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该属于开发商的着作权范畴,玩家通过购买游戏获得了对虚拟游戏装备的使用权,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却不具备对游戏的所有权。...
本文通过对共同共有基本原理的探究, 并结合我国法律有关规定, 根据我国对共有制度立法上的缺陷, 对实践中产生的分歧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完善意见。...
三、我国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完善建议(一)明确申请条件1.当事人未就实现方式达成协议不是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前提首先,《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所说的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是赋予了抵押权人更多的权利实现路径,所以担保物权人有权选择通过...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应该逐渐在立法上赋予宅基地用益物权作为用益物权的收益权能, 限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过度干预, 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
结语行文至此,现实中小区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车位、车库似乎都能够根据前述的规定及其完善建议进行权属界定。笔者试图站在现有《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基础上,将现实中法律适用和操作所可能产生的问题涵盖于其中,试图在现行原则性规定的大框架之下,构...
四、对于《物权法》第202条的司法适用及立法完善(一)对于《物权法》第202条的司法适用通过阅读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以及结合身处一线审判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笔者认为,对现行抵押期限制度司法规定,即《物权法》第202条内容应做如下理解与运用:...
网络虚拟财产是信息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物权法》对其进行保护,能充分保障网络虚拟财产拥有者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证网络虚拟财产拥有者的实际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第4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位权属体系完善之思考根据上文对《物权法》第74条的分析,由于条文的概念化造成在生活中买方处于劣势,开发商往往在平等主体的掩护下,利用双方合意的幌子,在签订合同时,利用自己在制定合同中的优势把所有权默认为归己所有,只...
4我国不动产交付之于物权变动效力的规定及其缺陷4.1我国现行立法对不动产交付效力的规定及其司法适用。4.1.1我国物权法颁布前不动产交付效力的规定。(1)《民法通则》颁布前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在《民法通则》(1986年颁布次年生效)之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