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体系的改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06 共266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语

  目前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之中,我国在反腐败的过程中面临的双重局面,一是国内腐败问题打击力度越来越强,二是寻求反腐败的国际合作道路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基于此背景,法学界对于反腐败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实体内向型"角度将国内"反腐法律"、"反腐机制"等作为研究方向,与国内刑法等实体法联系最为紧密;而"程序外向型"主要是基于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从国际条约、多边或双边条约等外向型规范为基础,寻找与其他国家在反腐败国际合作中的对话机制,这种研究角度与国际法、程序法联系紧密。

  纵观以上两种研究角度,笔者发现这两种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割裂现象。"实体内向型"主要侧重国内实体法律,"程序外向型"主要侧重国际程序法。所以本文大胆的将国内刑事法融入到国际法中,提出完善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框架。机制完善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对我国和其他国家联合打击跨国腐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待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一、学术著作类:
  
  [1]马海军:《转型期中国腐败问题比较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 2008 年版。
  [2] 赵秉志、王志祥、郭理蓉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暨相关重要文献资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 杨宇冠、吴高庆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4] 黄风:《境外追逃问题研究》,载黄风、赵林娜主编:《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研究与文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5] 陈雷:《惩治与预防国际腐败犯罪理论与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年版。
  [6] 欧斌、余丽萍、李广民:《国际反腐败公约与国内司法制度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7] 苏彩霞、胡陆生、蒋建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法的协调和完善》,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8] 孙国祥、魏昌东:《反腐败国际公约与贪污贿赂犯罪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9] 杰瑞米·波普:《制约腐败--构建国家廉政体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译,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 年版。
  [10] 李翔: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1] 陈灿平:《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2]肖佳灵:《国家主权论》,时事出版社 2003 年版。
  [13]周鲠生:《国际法》,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
  [14]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15]王秀梅主编:《国际刑法学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16]黄风:《引渡制度》(增订本),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17]孙国祥、魏昌东:《反腐败国际公约与贪污贿赂犯罪立法研究》 .
  [18]高西庆、杨宇冠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9]黄风、赵林娜主编,张磊执行主编:《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研究与文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20]黄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规则和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21]成良文:《刑事司法协助》,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2]赵秉志等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暨相关重要文献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3]田彦群、李波:《外国刑事判决和执行问题的理论探讨》,载赵秉志总主编、陈灿平编著、王作富审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三、期刊杂志类:
  
  [1]卞建林、李晶:《腐败犯罪资产追回机制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 年第 2期。
  [2]吴高庆:《论直接追回腐败资产的国际合作机制--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机制为研究视角》,载《河北法学》2005 年第 11 期。
  [3]黄风:《通过民事诉讼从国外追回资产问题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8 年第 1 期。
  [4]汪维才:《论我国外流腐败资产追回诉讼机制之构建》,载《法学杂志》2009 年第 8 期。
  [5]肖扬宇:《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质疑与民事诉讼之提倡--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在追回机制与返还机制为视角》,载中国知网,《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第 134-135 页。
  [6]参加《揭秘中国国际反腐:加入多个国际反腐合作条约》,2015 年 11 月 2 日访问。
  [7]赵秉志:《关于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和建言》,载《法制日报》,2014 年 12 月31 日。
  [8]张丹丹:《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参与机制研究》,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 年第 5 期。
  [9]何平:《论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 年第 3 期。
  [10]黄洪波:《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障碍及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载《湖北社会科学》2008 年第 11 期。
  [11]车玉龙,李鲲《海外追逃难在哪》,载《法庭内外》,2015 年第 3 期。
  [12]魏昌东:《积极治理主义提升立法规制腐败的能力》,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年 10月 21 日访问。
  [13]魏昌东:《积极治理主义:关于腐败治理理论的新探索》,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 年 9月 28 日访问。
  [14]魏涛:《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综述》,载《资料通讯》,2006 年第 7、8 期。
  [15]谭晓丽:《合作治理中的社会组织管理研究--以杭州市社会组织为例》,载《浙江大学学报》2013 年第 4 期。
  [16]高健军:《国际恐怖主义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载《法学论坛》2000 年第 3 期。
  [17]董云虎、刘武萍主编:《世界各国人权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357 页。
  [18]张志:《<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与国际反腐败合作》,载《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4 期。
  [19]孙力、张朝霞、张磊:《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 年第 3期。
  [20]刘广三、李文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腐败犯罪预防机制的一般理论》,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3 期。
  [21]苏彩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兼论<公约>对我国刑事法的影响》,载《法学评论》2006 年第 1 期。
  [22]苏彩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兼论<公约>对我国刑事法的影响》,载《法学评论》2006 年第 1 期。
  [23]任秋娟、倪玲玲:《传统引渡障碍的最新突破--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年第 11 期。
  [24]黄风:《国际引渡合作规则的新发展》,载《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3 期。
  
  二、学术论文类:
  
  [1]何平:《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刑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