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国内电商欺诈行为治理策略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3 共468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领域之中,人类社会将逐步过渡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文明社会。电子商务是一种本世纪新的商业模式,CNNIC 的第 35 次调查报告①

  显示了我国网民的规模,截至2014年12月已经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见图 1-1)②
。根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测算,2014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 B2B 和网络零售)达到约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目前,阻碍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性问题。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电子商务各种欺诈行为猖獗盛行,在诚信发生危机的时下,人们普遍呼唤诚信的回归。整个社会也极力倡导诚信风行天下。一个区域、一个民族、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面临将是生存危机!这远比沙尘暴、海啸现象带来的自然灾害更为可怕。正是基于当今现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等相关建设。为解决某些领域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大力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文明、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电子商务欺诈行为已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极大的扰乱了网络秩序,威胁着网络社会的正常发展。电子商务欺诈行为逐渐衍变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因此,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其负面效应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2 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以淘宝、天猫近年来的代表,消费者几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阿里巴巴、当当等海外上市,网民、网站、网商、网货的不断涌现,几乎没有人不关注,或者不得不关注。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生产力转型升级,拉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团购或者代购中,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私人信息被泄露,行业竞争无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挖根源,追溯危害,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为社会解难题,为政府分忧愁,正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由此,笔者希望通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的模式进行研究。

  理论意义:本文把欺诈的范围锁定在电子商务领域,通过对欺诈的表象进行分析,进入欺诈原因深究和梳理,再研究治理模式构建,将几个问题加以贯通,缩小研究范围,突出关键问题。通过国外治理研究观点分析与借鉴,结合我国治理现状提出的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构建,为今后研究夯实基础提供借鉴。

  实践意义:通过揭示欺诈易产生的原因及节点,为消费者指明反欺诈应注意的事项;通过治理模式构建,为决策层提供实践参考,并为电子商务经营者自律提出建设性意见。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欺诈问题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受到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关注,到八九十年代相关文献开始增多,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三个领域:欺诈的广泛性、欺诈的易泄漏性和欺诈的辨别性。

  大部分的文献集中于对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对欺诈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和数据分析。而对欺诈的辨别性进行系统研究的还比较欠缺,主要是以欺诈理论、人际间欺诈理论、信任及风险模型为主要代表。网络环境下,有原有的欺诈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出现了不同方式,因此,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对网上欺诈总类的罗列和危害分析上来。总体上,国内外对欺诈及网络上欺诈的研究集中在泛义的、表象性的欺诈状况问题上,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

  在计算机信息时代,西方国家的诸多学者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性。史蒂芬 H 霍尔登认为政府有效的网络监控有助于网络秩序的维护,然而,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存在极大的差距。网络治理理论的滞后性,已对政府在网络空间的公共治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00 年,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曾围绕“网络世界的八个规则”发表一系列文章。简述了政府管理层在预算、人事和组织理论方面研究很有深度,而在政府网络监管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于角落这一现象表明需要重视。对网络政府管制的研究相对薄弱,这种情况表明需要重新审视核心管理能力的政府管理。在政府管理中,应该把政府网络监管看作是人力和财政资源管理同样重要的能力。由于公众可以更为广泛的,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公众将要求改变他们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方式工作越来越多地希望电子方式与政府进行交易,其结果是,将迫切要求政府的,网络监控理论政策和实践更能够迅速的成熟起来以便于成为公众所需要的网络时代能够提供定制服务。正如布鲁斯罗切莱奥所言信息是权力。因而政治是信息管理的内在因素信息不对称可以使其易方相对于其他地方处于优势地位,保持对信息的监管可以使整个部门或组织保持对他们,其他方面的优势地位从而使人们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劳伦斯?莱斯格是美国网络法学领域的研究专家,他研究发现规约网络行为的四要素,包括法律(law)、准则(norms)、市场(market)以及结构(architecture)(见图 1-3)①。其中,准则包含了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市场包含了成本和商品价格,而结构则包含了自然和人为等方面的技术规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学术领域,国内近些年来关于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的相关的研究较少(48 篇),不足欺诈研究总文献的 2%。尽管如此,其中也不乏较为深刻的作品。例如:钟瑛等(2006)著《中国互联网管理与体制创新》
②,书中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管理系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基本模式,解读我国相关互联网管理法规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管理方式上的成熟经验,提出了关于如何深化我国互联网管理体制创新的方法,如何维护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如何加深对网络社会秩序的调节。就网络管理的最佳方式,即政府主导、多方制衡的互联网平衡与协调模式展开讨论,并将管理学中的“和谐管理理论”具体运用到网络管理实践中,从网络管理主题的和谐,到网络管理系统的和谐,最终达到互联网平衡与协调管理说追求的网络秩序的和谐,实现互联网管理机制的创新。何精华(2006)著《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前沿问题研究》①,该本书从前沿的网络空间的治理方向入手面向网络空间发展中涉及到的各种新型问题,网络黑客问题、虚拟鸿沟问题、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网络秩序失衡问题等分别就成因、特点与方式进行分析,在厘清各种问题的发生的深层根源后,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相应的学术论文也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代表之作:张铭洪(2007)基于网络欺诈动机模型网络声誉博弈,利用数理分析得出使商家诚信经营的均衡条件②;秦永恒等(2011)从消费者的羊群行为视角实证分析了网络团购欺诈现象③;潘勇(2009)对电子商务中的柠檬现象、逆向选择问题研究较多,由此切入研究电子商务的欺诈现象,并运用商品质量博弈模型有效剖析了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欺诈现象的内部机理。④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在国际社会里,政府针对互联网相关的治理,除了运用一些基本的行政手段外,更多地要通过法律手段加强治理。最大限度地保护互联网所有参与者的权益,维护互联网的正常运行秩序,使互联网不断造福于人类,是本世纪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

  国外对电子商务欺诈的思想与实践研究难以与中国国情相契合,无法完全解决中国当前网络环境下存在的电子商务欺诈问题。国内外欺诈相关研究的差异:研究方法上国外较多的从心理学与行为学角度对欺诈研究而国内集中与成因分析与对策分析;国内集中成因分析与对策分析;研究方法上国外多采用实验方法,而国内多采用了理论分析与调查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缺乏对我国电子商务欺诈综合治理的方法,同时也缺乏系统地对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构建研究⑤。

  总体来说国内外的欺诈相关研究对某些特定欺诈现象的描述、界定与分析较多、较深入,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欺诈,因为涉及金额一般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因此研究比较集中。社会科学领域类的欺诈问题研究方法一描述性分析为主,案例研究、调查、实验、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也有涉及。国内学者关于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研究的著作和文章大部分只是针对出现的网络中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对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政府的责任方面研究比较少。与电子商务欺诈有关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开始,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的思想和实际操作方法是因地制宜的,不同经济、网络发展水平的国家,其存在的欺诈问题和处理方法自然有别,因此,中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研究从分析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特殊性入手,通过了解中国电子商务各类交易平台及系统,掌握我国电子商务欺诈的内在关联及本质特性。在契合我国当今国情的前提下,为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本文着力借鉴了公共治理的要义,试图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探索并研究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和“虚拟社会—现实社会”协同治理方式。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1 研究思路

  电子商务欺诈的由来?电子商务欺诈的表象及危害在哪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怎样?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的现状与困境是什么?治理模式的构建理论基础是什么?电子商务欺诈模式怎么构建?

  1.4.2 研究内容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导论。主要概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目的要义,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在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方面的研究动态,同时阐明了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大体内容。

  第二章:电子商务欺诈的内容概况。明晰了电子商务欺诈的概念以及内含的行为特点,阐述了电子商务欺诈对社会的危害性及产生原因。

  第三章: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的现状及缺失的原因。首先介绍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历程,阐述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基本特征;透析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的现实困境。

  第四章:国外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现状及问题。全面介绍了国外电子商务欺诈的立法及治理模式。通过吸收国外政府治理成功经验,借鉴与启示我国如何推进电子商务欺诈模式构建。

  第五章: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建构。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的理论依据背景下提出电子商务欺诈综合治理模式建构。通过提高政府机制创新、政府宣传力度、规章制度的效力、指挥协调的领导力和诚信的机制构建等方面来构建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

  1.5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书籍、报刊,上网浏览等方式来对已有文献和研究成果内容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总结分析如何进行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构建。

  (2)定性分析与定量归纳相结合。在大量搜集国内外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相关数据资料,对国内外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归纳电子商务欺诈治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案例分析法:本文在采用理论深度研究方法的同时,还结合了一定的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探讨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与对策。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角度创新。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而展开,物品在其中的交易会与虚拟的网络之间所产生各种矛盾,极易滋生电子商务欺诈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家都侧重于一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以电子商务欺诈不同类型特征为线索,探讨相应的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方法。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研究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方法以及针对消费者进行相关的分析相结合,以综合分析电子商务欺诈问题为基点,转变当前政府监管的理念和行为模式,致力于探索一条有效避免在电子商务过程中进行欺诈的路径,从而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2)研究方法创新。国内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完善中,对电子商务欺诈行为研究较多,但是对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方面研究的较少。因此,本文采用比较研究和建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电子商务欺诈行为的治理也应该创新的管理模式,从制度上保证电子商务的完整性,对电子商务欺诈问题的提出最终解决方案。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