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公务员热”原因及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改革趋势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2-11 共4949字
论文摘要

  公务员作为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职责。通过公务员考试转换身份、改变命运、实现理想,成为数以万计青年重要的人生选择。自 1994 年 6月 7 日人事部颁布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我国开始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以来,距今已有 20 年时间。随着公务员考录、管理逐步法制化、规范化,公务员考试正变得越来越热。据统计,2014 年最终国考共有 152 万人资格审查合格,平均每个岗位有 77 人竞争,其中 37 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 1000: 1,最热岗位竞争比达 7192: 1。

  公务员考试出现如此异常火爆的场面,并不是国家公开招录行政人员的初衷。我们不仅要深思“公务员热”的原因,更要冷静思考这一现象折射出的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好转、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福祉改善,这直接影响到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进而关系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因此,对于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务员热的直接原因

  (一) 考生自身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作为全社会就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主办的“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它公布的数据再一次将就业问题摆在眼前。2013 届高校毕业生总共 699 万,目前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从 2012 年 10 月 29 日至 2013 年 4 月 10 日,被调查的2013 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 26% ,低于 2012 届同期 11 个百分点; 本科毕业生为 35%,低于 2012 届同期 12 个百分点; 高职高专毕业生为 32%,低于 2012 届同期 13 个百分点。几百万同龄人在同一时间段内求职的数据表明,社会劳动力需求显然与庞大的就业供给相去甚远,即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求职人员的数量相差甚多,形成了较大的劳动力供求缺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剧烈。

  因此,在高等教育跑步进入普及化时代的背景下,迎击就业难题,高校转变教育理念、用人单位转变用人理念当然是制胜关键,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对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国企应聘难,私企不稳定,外企要求高,于是纷纷选择考公务员。毕业生对市场竞争的回避,对自主创业的恐惧,造就了如此单一的择业观。虽然公务员考试中成功者凤毛麟角,但是众多考生中仍不乏人云亦云,心存侥幸之人,辗转各地,历经数年,凡考必报。有些大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没有根据兴趣来选择职业,不能进行很好的角色定位,而是随大流盲目报考公务员,一度将公务员的考试热度推向顶峰。

  (二) 公务员职业明显的比较优势

  虽然市场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入与广泛,但国家仍然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控制贫富差距和优化社会结构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由此,我国社会上形成了差距较大的不同行业,而公务员作为其中之一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

  1. 社保福利优越。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人们在获得利益的同时面临更大的风险,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较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公务员在我国实行单独的一套高于其他行业的福利待遇体系。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养老和医疗采取的是由政府财政包办的退休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而非与城镇职工、农村居民相同的,由政府和个人分别负担的积累与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双轨”制度。二元化的杜保福利制度使得公务员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大大优于其他人员。

  除此之外,在子女教育、工伤、生育、失业等直接福利方面,国家为公务员建立了完善的保障制度,在住房、培训、生活补贴、工作环境、休假、奖金、探亲等间接福利方面,国家对公务员也相对优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大、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家庭保障的日益弱化,使人们对社保福利的重视不断加深。对众多求职者而言,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 社会地位较高。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历来就是中国颇受尊重的一个职业,公务员作为官员的继承者仍然处于官尊的社会地位,具有颇高的社会声望。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关工作可以为人才实现抱负、提升价值提供宽厂的舞台。相对其他职业,公务员具有较小的风险和充分的保障,没有很多后顾之优。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是轻松的职业,喝茶看报领工资似乎就是公务员工作的全部内容。虽然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但总体来说,公务员的工作强度的确较小。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能者上庸者下是各行各业的普遍信条,而公务员则是在权衡付出与回报之后的最优解。这样高人一等的职业优越感和社会关注度也是造成公务员热的影响因素。

  二、公务员热的根本原因

  受传统行政管理的影响,使得我国政府试图控制社会发展方向,行政管理者对权力和责任的偏好,也使领导行为异化为控制行为。我国政府的治理结构还是金字塔形的层级控制方式,层级节制的官僚体制使资金的花费去向,资源的集中领域,都归由政府统一调配,公共资源高度集中化管理。这使得处于不同领域最高位置的领导者拥有对公共资源分配和使用绝对的控制权,形成了公共资源配置权力的个体化,“首长式”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很多情形下领导说了算。

  具体到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控制权力层层下放,控制范围层层缩减,各级部门的一把手成为公共权力的控制者,各级部门的一般公务员成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直接或间接的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开展工作、提供服务。而公共权力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决定了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一般公务员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得到晋升或提拔,做到领导者的位置,掌握同样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由此不难看出,人们争相报考公务员,根本上是想进入掌控公共资源的队伍,进而觊觎公共权力,实现寻租。

  我国政府公共资源配置不同程度的集权化,使公共资源倾斜到个人手中,拥有财富的商人与拥有权力或资源的官员进行大量的权钱交易,商人获得信息或垄断资源,官员获得经济上的支持与满足。的确,公务员本身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如果在客观上缺乏对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主观上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那么一些公务员就可能渐渐丧失理性,认为权力就是“权利”,继而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寻求公众和制度缺陷所不能监督和约束的隐性福利,寻求各种各样的“暗补”,窃取公共资源,谋取个人私利。对公共资源的渴望、对公共权力的追求,以及各种各样的隐性诱惑导致我国寻租性腐败问题十分严重,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包括公共工程与公共支出领域、公共事务管理与执法司法领域、国有企业经营领域、人事任免领域以及教育领域、金融领域等。众所周知,寻租行为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首先造成资源的浪费,减少了社会财富; 其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服务型政府相悖; 最后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助长了社会的分配不公。因此,公共资源的配置问题,政府势必应该加以重视。

  三、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改革方向

  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经验型、人治型、粗放型行政管理向科学型、法治型、精细型行政管理转变的历史时期,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关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代表着现代政府管理公正与公平的基本价值理念,不仅是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社会公众享有公共资源权利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 公共资源配置权力边界的重新界定

  中国政府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改革、发展等重大举措,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已成为控制社会、影响社会最大的两股力量。我国只有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才能让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才能进一步转变职能,从“掌舵”的角色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权力边界的重新界定,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公共资源配置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公共资源,一律取消审批,大胆放权。对保留行政审批的公共资源配置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公共资源配置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政府公共资源配置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外包、政府补助、特许经营等形式由私营部门或社会机构来完成,通过多元生产者间的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总之,要进行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改革,就必须对公共资源配置的权力边界重新界定,明确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市场可以自动调节的公共资源政府决不控制和干涉,才能使政府职能从过去聚焦经济领域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范围。

  (二) 公共资源配置运行方式的制度变革

  我国政府需要扬弃传统的行政结构,建立起由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共同领导的扁平化的制度体系,把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转变成重视生产率,服务于公民的机制。政府保留对公共资源配置目标设定和检查评估的权力,将某一领域或某一职能所需要的所有公共资源通过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式完全交给各级部门,赋予其领导者完全的自治权,但是决策过程中采用相关部门水平决策的权重设置,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结果测评,深入百姓生活进行问责调查,真正实现一人领导,多方参与决策的因地制宜制度建设。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尽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公共资源配置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行使权力管资源,让权力建立在基于价值的共同领导上来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和满足利益需求,促进有限的公共资源高效率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公共资源的配置要以制度化为流程标准,坚决杜绝领导者的专制式和寻租漏洞,避免一切人为因素,坚持让制度说话,用制度办事。为此,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公共资源配置清单制度,依法公开公共资源配置的流程,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真正实现公共资源配置运行方式的制度化转变。

  (三) 公共资源配置制约机制的混合制衡

  随着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我国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的立法正进一步完善,与法律体系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要在立法的高度上对市场化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限制和规定。政府要着重落实对公共资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各方面力量要认真对公共资源经营者进行混合式制衡的监督制约,公共资源配置才能沿着更有秩序、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当前社会正处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力量,进一步实现电子政务公开化,对政府公共资源配置行为建立统一的网络公示平台,公开运行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的透明度。政府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网络越发达,违规操作或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就越小,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后续管理也就越有效,公民从中获得的直接和间接收益也就越大。政务公开也使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更加有力,全方位的网络监督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反腐倡廉合力,为公共资源实现公平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但是,任何一种优越的体制,如果长期不予更新,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发展脱节而重新滋生寻租腐败。

  因此,公共资源的配置改革应该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使用科学的制度安排使公共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不断为政府公共资源管理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克服寻租,使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换龙. 从社保福利角度反思公务员考试热[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1).
  2 雷山峰,徐晶. 大学生“公务员报考热”引发的思考[J]. 时代报告,2012(11).
  3 黄子鸿. 城市发展中公共资源公平配置之探讨[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05).
  4 唐永红,刘有斌. 对转型时期我国公共资源配置的伦理考量[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