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内隐理论下维吾尔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探究
【引言 第一章】民族认同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新疆高校学生内隐民族认同的研究设计
【第四章】维吾尔族民族认同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章】内隐民族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高校维吾尔族学生民族认同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讨论
5.1 两种民族认同的重要性比较
在民族认同的研究中,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民族认同的正性和负性作用体现在民族个体成员的道德品质、情绪和社会适应上[29].民族认同产生的消极作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相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来说,更加认可中华民族,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对本民族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尤其可能会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其二是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更加认可本民族,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成员会盲目的抵制其他民族,不愿意与他民族接触,从而破坏民族团结,进而影响国家的和谐安定。在新疆对个体和区域有着很重要意义的是维吾尔族大学生更认可他们的哪个民族身份。从统计数据(主流文化的平均 EAST分数是-13.35,维族文化的平均 EAST 分数是 56.03)来看,结论与国内已有的民族认同研究不相一致。已有的结论是研究被试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可程度更高,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可程度要低于对维吾尔族的认可程度,但在认知和行为维度上要低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可程度。
民族认同的根基是人类心理学的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具有将事物和人分成不同的群体或类别的倾向,塔耶费尔把它描述为人类感知的基础机制。分类的过程同时还意味着---几乎是必然意味着---各类别之间的差别被夸大了。比如塔耶费尔和威尔克斯曾经让研究参与者去判断线段的长度。这些线段有些时候没有标注,但有些时候会被标注为 A 或 B.他们发现,参与者往往会将标注相同的线段判断成长度比较接近,而将那些标注不同的线段判断成相差甚远,然而这些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
在社会判断方面的发现更加明显。多伊斯、德斯查普斯和梅耶让研究参与者对他们所采访的人进行评价。接受采访的人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加拿大白人和加拿大印第安人。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会根据他们对加拿大和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来强调受访者行为的某些方面。这种强调群体间差异的过程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持有严重偏见的人(类别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往往会做出非常极端的判断。
此外,人们还倾向于支持自己的群体。比利格和塔耶费尔通过简单的掷硬币将实验参与者分成了两组。每组成员之间都没有什么共同点,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过程的随机性。但是,当参与者接受任务去给其他人打分的时候,他们还是偏向于本组成员。看来,只要将人们标注在同一组中就足够了。如果人们不从"群体"的角度去考虑,而只是使用代码来称呼彼此,那么他们即使知道自己和其他一些人存在某些共同点,也不会表现出这种偏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虽然解放后所有的民族都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体制中,但各个民族仍然保留有自己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及价值观。这一切是各个民族区别他民族的关键。许多民族在解放前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形态,解放后不同民族的社会形态虽然改变,但民族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民族意识,依然存在。不同民族都以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其子女进行教育与训练。有的人从儿童稍一懂事起就开始训练,让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逐渐内化成为儿童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自觉地表现出与本民族成员相同的行为模式。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对其子女或民族成员的社会化方法大多不是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方式,而多为家庭、父母、亲属、社会上德高望重者的教育,和邻居、同伴之间的影响以及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或社会上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本民族的社会舆论,在教导社会化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根据雷纳的理论所述,个体对所述个体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情况下,和个人自己的发展也构成了情境的一部分,进而影响个体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三个原因:第一,维吾尔族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基本上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他们主要生活在新疆南部的喀什、阿克苏、和田及某些绿洲地区。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生存环境的封闭环结构,在山区,戈壁沙漠几乎是封闭的。因此,维吾尔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以,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的维族人,与外界接触少,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村落和村落之间除了交易和联姻的交往之外,几乎没有有其他的联络[30].二是文化比较特殊。维吾尔族人从小生活的社会,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伦理道德规范、行为模式和宗教信仰等,文化比较同质。维族有自己富足的文化,如《福乐智慧》和大量文献等,包括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节日庆典、饮食文化和民族禁忌等。伊斯兰教文化对维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伦理道德等影响深远。在对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喇维新提出了在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很大。
这可以从上述两个原因看出,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民族特征是很清楚明显的,他们从小感受伊斯兰文化和习俗,也与主流是汉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道德有很大的差异,这使他们明确界定自己的身份是维吾尔族,中国民族的身份的标定是比较困难的。也有学者说:"当人们不与外来社会直接或间接接触,他们没有不同的判断对他们所在群体和外来群体,也不会产生群体依附,但是当他们接触外族后,这种差异会立即产生。同时,他们产生种族依恋和归属感的感觉。
三指维吾尔族大学生所接受的双语教育在新疆喀什是从三年级开始。在双语教学,教师用维吾尔语教授伦理学,地理,历史等课程,但用汉语教授语文和数学。学生的汉语接触时间短,实验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可能不清楚。
5.2 人口学变量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5.2.1 性别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在性别因素上男女生的内隐民族认同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性别的被试在维吾尔族文化的积极反应的错误率上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与国内的一些外显研究(关于民族认同)的结果不太一致。秦向荣所做的研究《11-20 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的研究》得出,少数民族男生对本民族的认可程度要低于女生对本民族的认可程度[31];在重视男性统治的社会中,Fathi 认为,男性对本民族的认同程度要高于女性[32];在对 11-24 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及其发展的研究中,张雁军得出在本民族认同总量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藏族女性青少年得分要显著低于藏族男性青少年[33];孙桂香研究得出,在本民族认同的民族态度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认同程度显著低于男生,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上,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34];姚静芬在对蒙古族中学生民族认同的研究中得出蒙古族男生的民族认同感要强于女生的民族认同感[35].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维吾尔族人世代以农业为主,男尊女卑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维吾尔族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他们的教育、生活等影响很深。然而在伊斯兰教文化中,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强调男性的领导地位。因此可以解释女生的民族认同感要低于男生的结论。本项研究的结论是男女生内隐民族认同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采用内隐的研究,即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范式。先前的研究多采用外显的方法,由于外显的研究容易受到实验需要和社会赞许性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影响被试的真实态度。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是不同性别的被试在维吾尔族文化的积极反应的错误率上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被试量及被试的状态有关,且实验的主试是女性,女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较可能更集中精力或更加认真。
5.2.2 年级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在年级因素上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内隐民族认同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年级的被试在主流文化积极反应的错误率上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民族认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个体从一出生接触社会文化时,就开始认识自己的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且产生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随着年龄的渐长、心智的逐渐成熟,这种认同和归属也渐渐趋于稳定。因此,这种民族认同的状态从大一到大四的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但不同年级的被试在主流文化积极反应的错误率上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被试较单一且数量较少造成的。
5.3 有不同汉族朋友数目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
本研究将被试的汉族朋友的数量分为没有汉族朋友、有 1-3 个汉族朋友、有3-5 个汉族朋友、有五个以上的汉族朋友四种类型。发现有效样本中的没有汉族朋友的被试总数是 12 个,占 28.7%,有 1-3 个汉族朋友的被试总数是 14 个,占33.3%,有 8 个被试的汉族朋友数目是 3-5 个,占被试总人数的 19.0%,有 8 个被试的汉族朋友数目是 5 个以上,占被试总人数的 19.0%.
依四种汉族朋友数量划分的被试类型对维族大学生的内隐民族认同进行方差分析发现,维族大学生的内隐民族认同在有不同汉族朋友数目的被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后检验发现, 有 5 个以上汉族朋友的被试的主流文化的 EAST 分数显著高于没有汉族朋友、有 1-3 个汉族朋友和有 3-5 个汉族朋友的被试。说明,对于维吾尔族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汉族朋友的个数越多,其对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越积极。这可能是因为,维族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较少接触汉族人,对主流文化缺乏关注和了解。因此,很多维吾尔族大学生都是上了大学后,才较多的接触主流文化,其汉族朋友数量越多,这些汉族朋友对其影响越大。他们日益关注和认识主流文化,并日益认可主流文化。
引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关注老年人和老化(Aging)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最初在对个体有关老年人持有的态度进行研究时,提出了老化刻板印象(Agingstereotypes)的概念,意指人们对年龄较大的个体形成的社会认知、观念或预期,它相对稳定,且往往是消极的.研究...
摘要对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研究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民族认同与民族成员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行为适应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维吾尔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独具特色的民族之一。维吾尔族大学生是一个很关键的群体,他们对维吾尔族的发展及国家的未来有重...
第3章研究设计3.1研究目的本实证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实验范式来探究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内隐民族认同的状况(即对主流文化和维族文化哪个内隐认同态度更积极),及民族认同与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有不同汉族朋友数目等因素之...
第6章结论与建议6.1结论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是其对本民族文化的内隐态度更积极;维吾尔族大学生群体的性别和年级对其内隐民族认同情况无显著影响,即不同性别和年级的被试的内隐民族认同情...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多生活在边疆和文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经济、文化和地域等的差异,少数民族心理呈现出与汉族不同的特点。关注少数民族群体,探讨其心理健康及维护,对促进各...
第2章问题的提出社会认同的发展引出了民族认同的问题。回顾以往已有的研究发现,关于民族认同的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的结构和定义,研究结果也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剖析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案。2.1以往...
1引言我国是多民族在各种优良传统形成发展的长河中的一个国家,虽然整体关系很融洽。但是,随着我国的逐渐兴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的成果显著,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相互沟通和各民族交往的实施得到空前进步,尽管所有的民族和文化间的相同点逐渐增加...
中文摘要自尊作为自我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研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精神卫生领域,自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情绪健康方面,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自尊(自我-自尊)是某个人的自身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觉,表现在对自己的自我价值判断的态度...
第4章结果分析4.1反应时的统计分析参照已有的研究中数据分析的方法,统计被试的正确反应时,反应时低于300毫秒记为300毫秒,高于3000毫秒的记为3000毫秒。对维族文化、主流文化的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的反应时的统计情况。通过对反应时进行2(...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雏形的关键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认知能力的不成熟和完善,心理健康失调在青少年期大量出现,目前世界20%的青少年被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