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曲论文 >

墨遗萍现代戏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646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 墨遗萍现代戏研究
  
  当封建社会终结之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开始反映新时代的生活内容与人物,于是便产生了现代戏。而蒲剧编演现代戏是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的,据史料记载,第一个在蒲剧舞台上上演的现代戏是 1911 年浮山人刘本昌所创作、1924 年在平阳(今临汾)首演的《浮讧图》。剧本反映的是浮山农民英雄陈采彰聚众起义反抗官府之事。从此开始的蒲剧现代戏创作,大都取材于当地的人与事,反映观众们所熟悉的内容。
  
  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蒲剧的创作演出力量被迫分散到各地。蒲剧的艺术工作者都把反映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浪潮及其战争中出现的重大事件作为自己的任务。如在 1938 年前后上演的由王子钦编剧的《百灵庙》与《卢沟桥》,《百灵庙》展现的是爱国将领傅作义率部抗击日寇与伪蒙军,最终收复百灵庙的战斗故事;《卢沟桥》展现了中国军队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场景,歌颂了具有民族情怀的中国人民。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蒲剧现代戏创作的开始阶段,创作题材主要局限于民族战争、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共产党领导穷人闹翻身等有限的领域,在加上艺术工作者们处于分离状态,彼此间难以相互交流,因此所创作的剧目在数量上不算多,在艺术上也比较稚嫩。但是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其内容的新颖与贴近群众生活的优势,赢得了观众的喜欢,起到了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可以看出蒲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展现了社会的变化,吐露了人民的心声,在现代戏的创作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蒲剧现代戏创作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创作高潮,这种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由于:解放后流亡各地的蒲剧班社和艺人相继回到故乡;旧的戏曲班社为适应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演变为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剧团;戏曲界的“三改”清理了旧舞台上的封建沉渣;新文艺工作者为现代戏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蒲剧的艺术工作者们积极描绘晋南人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以及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一时期的现代戏创作具有特殊性:它常常因中国共产党所发动的政治运动和毛泽东在文艺方面的指示及行政当局的工作重点改变,而形成戏曲创作在某些题材上的热点和戏剧评论倾向上的“一边倒”现象。
  
  墨遗萍的现代戏基本上是在本阶段创作的,主要有:《是谁之罪》、《悄悄事》、《牛菜篇》、《矢头人》、《小外衣》、《取经记》等。对于墨遗萍所创作的现代戏,根据剧本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4.1 教育剧
  
  在当时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强调戏曲创作必须紧密配合社会政治,墨遗萍在 1965年创作了三出独幕剧,描绘晋南人民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揭露在建设新中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育引导广大观众。这三个独幕剧为:《牛菜篇》、《六个字》、《取经记》。
  
  4.1.1 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的《牛菜篇》金桥生产队的陈丁香响应政府的政策计划种植油菜,但苦于寻找不到高品质的菜籽。离金桥二十五公里的银河生产队在接到丁香的请求之后,出于顾全大局的考虑派李更新送来菜籽。
  
  但银河生产队此时遇到了问题:花了六百元人民币买回了一头病牛。而这头病牛则是金桥生产队的高明只顾自己而卖给李更新的。在了解真实情况后,金桥生产队的队长老陈承认错误并用行动改正错误。通过《牛菜篇》,教育人民要顾全大局,这思想是通过丁香的口传达出来的:
  
  “只顾咱队,苦害别队,这叫做本位主义,不顾大局。”“党叫咱站在家门要把世界来看,你只顾自己小圈圈。干革命首先要眼光放远,绝不能各顾各小地小天。把本位主义的思想改变,队与队都应当互相支援。”这个小戏突出的表现了银河队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和共产主义风格,从而也有力的批评了金桥队长不顾大局的本位主义错误思想直接而鲜明。
  
  4.1.2 追求实事求是的《六个字》、《取经记》《六个字》 叙山西晋南某村的农民固轩包揽队里的棉花,但是棉花缺苗断垄,因社员们埋怨急忙进行补栽,但是补栽的棉苗死的死蔫的蔫。他急忙查找书籍,得到的结果是棉苗性能既吸光又畏热,根一出土就补栽不活。面对这样的情景,固轩的妻子与之进行辩论,告诫他不应翻书本啃教条,应多实践,在实践中用“为什么”来琢磨它的规律,用“怎么办”来找寻到解决的方法。这一点在剧中用固轩妻子话来说:
  
  应实事求是寻出差异,书本上那结论值得怀疑。
  
  《实践论》有三段你须牢记,理论上出了错是常有的。
  
  或因为受限制条件不利,或因为新情况预料不及马克思辩证法唯物主义,阶级性实践性一并相提。
  
  不实践难认识事物根底,要知梨啥滋味你先吃梨。
  
  不调查你就没发言权利,翻书本啃教条有害无益。
  
  《取经记》 叙寨疙瘩的刘荣升能够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刘家寨的刘大娘前往寨疙瘩学习,学习他们的经济以发展自己。学习归来之后要对社员们进行传达,但是一不小心与同宿舍的小贤拿错笔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口述笔记,表达要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口述的过程中,书记的教条主义一直存在,如“先传达寨疙瘩先进经验,经讨论定作出成绩非凡。给每人肩头上一根扁担,要担出思想红业务改观”.面对书记的错误认识,刘大娘教导他应“有的放矢,上什么山,就唱什么歌,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在介绍寨疙瘩的发展史时,同样的看到了刘荣升能够根据他们寨疙瘩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4.2 抗战剧
  

  表现中国现代革命战争的戏剧,大多取材于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内容,或歌颂英雄人物的大智大勇、无私无畏,或者表现革命战士成长离不开部队教育与艰苦斗争的磨练,或者揭示正确的政治路线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墨遗萍的《飞虎岭》便是他这一时期这类戏剧的代表。《飞虎岭》 共一楔子八场,是一部再现 1943 年抗击日本侵略的作品。该剧展现的是 1943年这个日寇腹背受击、内外交困、日感头痛、走投无路的不吉利年头里,中国人民有信心“绕过暗礁”,粉碎一切内外黑暗势力的猖獗,即将逐渐步入“地域性”的战略反攻,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人民在沦陷区边缘取得了飞虎岭战斗的胜利。《飞虎岭》1973 年 3 月经 6 次修订后终定稿,河津剧团首演。
  
  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干部的正确领导,在这出戏中,墨遗萍着重塑造了郑光前的形象来反映军事指挥员的精神风采。首先,郑光前作为八路军的指挥员他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当日伪人员“三保险”带领王敦来到村庄要求百姓修路、砍树、打野鸡时,百姓暗自听到“绝密观战”
  
  四个字,李光前判断出敌人将会有个战略性的新动向,告诫百姓们要有足够的注意。其次,郑光前能够冷静沉着地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出最有利的抉择。在修路现场面对日伪人员“三保险”的询问,他机敏地做出了回答,如当“三保险”觉得他很是生疏时,他回答道:“其实咱们常见面,还听过你讲中国之命运与东亚共荣圈的混道理,不,二者混合道理。你不认识我,我能认识你。”当问及他住在什么地方、户口查访那天干什么时,他的回答滴水不露,机警地瞒哄过了敌人。在敌人的计划发生变化,提前来到飞虎岭之时,他能够冷静的安排作战计划,做好伏击敌人的战斗部署。再次,作为指挥员的郑光前他是个聪明、智慧的人。他能够利用王道尹儿子王敦的照相机以及给家里的信件要挟王道尹,进而获得绝密文件的内容。在作战中赵光前他能够制定“善待来人”的策略,把敌人包围其中,并给予严重打击,同时在战后让日伪人员“三保险”打电话给汉奸,诱导汉奸以为捉到郑光前,使敌人全军覆灭,取得飞虎岭战斗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在本出戏中充分地展现出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李振芳的父亲牺牲后,百姓玉梅婶劝她“应展宽自己的思想境界,看远一点,乐观起来”.面对敌人搜查郑光前照片这种情况,玉梅婶能够与敌人周旋,并对郑光前的照片进行处理,哄骗敌人。敌人王敦要百姓替他往家寄信时,百姓能够把他的信进行了改编,在原来的“儿病”中间添个“不”字,改为“儿不病不能归”,并且偷得他的相机,这在郑光前智取绝密时派上了用途。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飞虎岭》自 1971 年 9 月 19 号“初稿”后,历经六次修改,在 1973 年 4 月 14 日脱稿。在这期间与其他艺术家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意见,赵乙、张峰、秀云等通知在审阅完后认为基本很好,有这样的评语:“情节曲折,耐人寻味,虚实结合,值得学习,时代背景交代明显,刻画人物别开生面,主席语录用的恰当。”但终因处于“文革”特殊时期,终因各种原因未能搬上戏曲舞台。
  
  4.3 阶级斗争剧
  
  《石人泪》 根据稷山“跪石人”真实故事创作,1964 年由稷山县蒲剧团首演。叙民国初1加元瑞为能够勉强糊口向庙中借了一十五元钱,但利滚利所形成的利息却难以还清。无奈之下,加元瑞先是卖掉女儿,然后在庙中当庙倌服劳役 20 年,债务仍未还得清。杜雪善欲让加元瑞的儿子加金贵接替他继续当庙倌,加元瑞偷放走金贵。杜雪善便命人将加元瑞五花大绑跪于庙中,又命令石匠照着加元瑞刻了“跪石人”表示债务难以偿还,需跪在庙中永远服役。加元瑞的女儿金玲进庙探父,与杜雪善的小妾发生冲突,地主迁怒于加元瑞,命人将加元瑞活活打死。加元瑞的儿子偷回“跪石人”,地主欲加害他们,他们忍无可忍杀死地主,投奔红军。在本剧中展现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人民的生活根本得不到保障,因而在翻身解放后要“牢记阶级仇,珍惜今日甜”.
  
  《是谁之罪》 1950 年脱稿于山西蒲剧学社,被选入《华东人民戏曲丛书》。本剧是融合了晋南河津、万泉、曲沃、乡宁、临汾的材料与晋北崞县的材料写成的。在各县材料中,或取其特征,或取其实质,或取其某一点,因而虽然是来自“真人真事”,却非“真人真事”.本剧叙唐锁这一家人的遭遇:唐锁的妹妹云姑一家受日寇的残杀、女儿翠翠遭受美贼的污辱,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苦难并没有结束。唐母带领云姑、翠翠加入到了一贯道,为了交“入道费”、“功德费”等,家中的钱财以被消耗殆尽。云姑受到一贯道份子陈立天的污辱导致发疯,唐父因唐母的固执而被气死。一贯道中的特务们郭荣升、陈立天等人利用群众的迷信心理,造谣生事,破坏生产,恫吓群众,陷害好人。最终被公安机关、县干部以及先进群众所捣毁。对一贯道的认识,不能单纯的看为是个封建迷信组织,而是为汉奸特务反革命分子操纵的群众性的封建迷信组织。他们的所谓十八代老祖张光璧,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汪精卫卖国政府的外交顾问,与日伪合流,为日本特务机关所掌握;日寇投降后,一贯道又摇身一变,为蒋匪特务所利用。
  
  特务们利用群众的迷信落后心理,提倡“行动了愿”,劫数难逃,来造谣生事,破坏生产,诓骗钱财,诱奸妇女,恫吓群众,无所不为。自然,反动特务,在一贯道内是极少数,但是反动特务在一贯道内,都位居首席。一般被骗入教的老百姓常被害得家破人亡。本剧即用活的事实,来着重地揭露这一点。
  
  《悄悄事》 又名《孤松岭》,此剧系墨遗萍先生坐在病床上,边歇边写前后花了整十天工夫,终于在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初步脱稿,其后校订于山西临汾晋南蒲剧院。本故事取材于临汾农村的一个实际事例,并参合了河津北乡农村的一个实际事例,连同许多平时所积累的零散资料,一并汇合而成。本剧叙主人公崔哲样因“误认乡亲反受其害”,但由于崔哲样顶住压力,进行不懈的斗争,最终敌人的伪面具被撕破。在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某些村干部身上的“机关化作风”、“国民化作风”的问题得到展示并得以纠正,使孤松岭得于重见阳光,因而更有了新的展望。
  
  《矢头人》 墨遗萍 1965 年 12 月 26 日所创作的独幕蒲剧唱工戏。叙晋南某村的贫农吴盛在村里开解决矛盾的会上将头矢下,一言未发。村干部老张很是奇怪,于是便来询问原因,吴盛没有说明原因。在孙女小凤的逼问下,吴盛才说明原由。原来吴盛当年在当干部时,因没有阶级警惕性,把富农侄儿侯二怪划为中农,并且受侯二怪的哄骗而受到损失。现在因侯二怪的挑唆使得村里几家闹意见,他希望村干部老张能够警惕,决不让侯二怪再钻空子。在这出戏中,充分地展现了“没阶级警惕性养虎成患,把敌我分不清糊涂颠倒”的危害性,要求“咱穷人要坚守阶级阵线,愿青年党员们出头把关”.
  
  《小外衣》 墨遗萍 1965 年 12 月 26 日所创作的独幕蒲剧唱工戏。叙晋南汾河湾果村的北京知青小梅揭露富农老成福用烂苹果代替好苹果之事,但因证据不全而被人误解为披了个革命的“小外衣”故意与人刁难。生产队的赶车员在了解情况之后要去为小梅讨回公道,在将要去的时候非要要穿一件旧的小外衣。原来这件小外衣是他当日老战友邓国栋送给他的。邓国栋“在党的帮助下思想革命,把革命和反动界线划清”,教父母要下地生产劳动,偷家里的契约账本一把火烧毁,“他用他坚决革命的行动,敢于和这富农家庭划清阶段界线”.老成福的女儿九香听了之后很受教育:“富家女也应该敢立敢破,再不能常游移来回琢磨。对父母也不能态度两可,用阶级来分析谨防脆弱。要学习邓国栋变成新我,和家庭要来个一刀分割”,最终九香揭露了父亲老成福的阴谋。
  
  除过《是谁之罪》外,其余的阶级斗争剧皆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这个时期戏剧界与整个社会一样都偏向了极左,原因可追溯到 1962 年 9 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强调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使得戏剧几乎完全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主要表现在戏剧界大量创作了以“阶级斗争”为表现内容的剧本。
  
  《悄悄事》剧作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戏中套戏”.在《悄悄事》第三折中第一场《问女》中插入墨遗萍自己所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灰阑记》中的第四折第三场,其演出过程如下:
  
  二幕启:一个古装戏的后台“化装处”.演员们已化好装,着古装。有的坐在箱子上,有的站立修面,有的耍胡子,化装桌旁靠着大小提琴各一把。
  
  隐隐约约听到前在演《灰阑记》的四折三场。
  
  二辵子古装蓬头,略似武松,不防顾被提琴绊倒。
  
  二辵子 他妈的挡挡挂挂,给我靠边吧!(扔提琴于桌下)间或用你,你就哼上两声,要不用你,你就悄悄,只许你规规短短,不许你乱跳乱动!
  
  张林古装丑角,略似张驴儿,站立于二辵子对面。
  
  张 林 对!文艺上提倡大众化,民族化,咱们绝不能让他横行,再挨批评。
  
  二辵子 可是有些人总想“化大众,化民族”呀,不反对那种西洋情调的习惯势力,民族化提倡不起来,不反对那种小众情调习惯势力,大众化提倡不起来。
  
  不“破”就不能“立”.
  
  张 林 好啦,好啦!我给你们读一张报吧!(从怀里掏出张小报纸读之)听着:
  
  我们推了“陈”,所要的是“新”,而绝不是“拜提琴”,“迎西风”的“洋”,也不是“定西调”,“限活腔”的“古”……胎生娘 对!我们反对“复古”,反对“迎洋”,还是从民歌性的“乱弹”基础上不断革新,绝不能陷入宫廷式的“正弹”泥坑自取灭亡!
  
  二辵子 对!我们一定要面向工农兵,多演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色彩、下里巴人的东西给群众看。
  
  张 林 说到这里,我实想编一本“美寇欺辱崔哲样”的剧本,下一台到孤松岭演他一下。
  
  百姓甲 我们孤松岭又出了新的编戏材料。(低声)崔哲样最近要不是洪支书的话,嗨!
  
  众 真他的气人!
  
  张 林 有“气”才能编戏,编!崔哲样最近……胎生娘 为什么?
  
  百姓甲 (撮手)这事休着林玲玲知道了!
  
  张 林 哎,别说闲话了,听林玲玲唱这板乱弹吧!
  
  林玲玲(内唱):马员外他先到我家游往,我从良六个月就生寿郎。
  
  包公内白:嗯?
  
  林玲玲内唱:在我家怀的胎马家生养,马员外怕丢人不敢声张。
  
  故意儿对外人巧把风放,言说是生寿郎乃是大娘。
  
  内乐声渐渐消失。
  
  众 好!林玲玲这几句乱弹唱的真带劲!
  
  张 林 听说她哥哥林陈娃,就是他母亲到林家六个月生下的。
  
  二辵子 那也是,(举叹)在河南怀的胎山西生养,崔哲样怕丢人不敢声张。
  
  张 林 嗨!悄悄着吧,小心林玲玲听见了,看不骂死你!听说他妈当日还险乎当了美国贼的“吉普女郎”.
  
  这个小戏插入在整本剧本中,调节剧情节奏、增添曲折性,使本场戏具有更浓的戏味,同时“戏中戏”里的人物张海棠与戏剧本事中的人物崔哲样之间存在着相互映照 、渗透 、补充的内在关系,由此凸现和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纵观墨遗萍的现代戏,可以看出他的创作符合当时文艺界所强调的文艺“工具论”,使蒲剧充满现实政治色彩,在蒲剧舞台上树立了新的人物、新的思想。但是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剧情矛盾冲突中正确与错误思想、行为斗争时,总会有地主、富农或富裕中农穿插期间进行挑拨与破坏,或者是政治术语、政治论断大量插入其中,导致了新创作的现代戏在反映生活时没有向深度挖掘,使剧情内容与写意的戏曲舞台表演难以达到和谐自然,致使这些戏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却难以作为保留作品长期传演。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