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研究背景
哲学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教育哲学产生于 1894 年,美国教育家布莱克特(A. C.Brackett)翻译德国哲学家论述教育学的着作《教育哲学》。从此,教育哲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独立学科。系统研究教育哲学的第一人是杜威;1923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范寿康撰写的《教育哲学大纲》成为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专着;1982 年,黄济的《教育哲学初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教育哲学专着。
现代教育哲学出现在卢梭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这一时期。19 世纪末,现代教育哲学形成独立意义上的学科体系。杜威的教育哲学既可以看作是现代教育哲学发展的高峰,还可以视为后现代教育哲学的发端。
现代教育哲学理念用以指导当今艺术教育大学生创业,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具体来说,就是用现代教育哲学理念研究、论证、梳理、开发新兴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筛选、开发出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法。本论文着重探讨这些经过不断打磨、验证的音乐教学法,应用于艺术教育大学生创业项目--“乐学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情况。“乐学儿童音乐教育”是 2012 年陕西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在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现代教育哲学理念得以充分展现和实践。现代教育哲学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教学法显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得到了儿童、家长以及办学机构的认同和肯定。
本文运用哲学、音乐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发展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学前音乐教学法进行系统而全面地分析,并遵循以上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学前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为形成我国学前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一般说来,不同的哲学基础发展出不同的教育认识,或者说对教育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的本意不在于梳理和辨析教育哲学定义,而在于探索音乐教育的教育哲学本质诉求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中国古代先贤认为,“知”与“行”应该统一,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张。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知行问题主要是指伦理道德问题。
因此,许多“明人伦”一直被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所强调,“知行合一”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导思想。“言过其行”为孔子所不齿,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其中都含有知行合一之意。尽管朱熹提出知先行后,但他同样认为知行不可分:“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王阳明进一步指出,知与行应该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确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4]明确提出“知行合一”说。程伊川提出“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和“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而不能行者”的观点和主张。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核心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关于西方教育哲学思想方面,潘希武认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是超越政治,探寻美好生活;卢梭的教育哲学理念是改造政治,探寻美好生活;现代教育哲学的倾向是附属政治,探索普遍好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对于个体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他提出:德行的养成,既来自我们的天性,又离不开我们的理性和后天的培养。
他认为德行行为包含七种主要元素:(1)情意;(2)抉择;(3)中庸;(4)自愿;(5)实践智慧;(6)习惯;(7)快乐。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的基本问题,并解释人类教育的过程的一门学科。在教育活动中一定有一种哲学理念作为指导,而且这种哲学理念总会受到那一时代的影响,进而影响当时的教育活动。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方法论是教育哲学的重要任务,教育哲学是认识教育规律的科学。一般来讲,哲学是教育的理论,而教育是哲学的实践,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很多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这在中外哲学史和教育史中十分常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论文是在现代教育哲学视阈下,基于我国的音乐教育实际情况,以及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能力,通过“乐学儿童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所做的针对学前 3-6 岁儿童的音乐教学法研究。本研究综合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柯达伊歌唱教学、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铃木教学等音乐教育理念,吸收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四个音乐教学模块--童谣、歌唱与合唱、音乐与动作、音乐游戏创编。通过这四个模块的学习和研究,学前儿童将更好的感受、体验、想象和表达音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读与比较研究:对国内外有关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资料和实践研究成果进行归纳,通过比较分析将相关理论与前沿学术观点提炼整合。
2、研究方法:
(1)多学科综合研究法;(2)案例研究法;(3)自然观察法;(4)调查法。
四、创新点
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哲学对于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指导作用。
2、现代教育哲学指导下的更具有活力的学前音乐教学法。
3、“乐学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4、为学前音乐教学教材的编写提供可以实际应用的素材。
5、快乐、轻松、游戏式的学前音乐教学手段的推广。
6、对形成我国学前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体系提供帮助。
五、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本研究是在探讨哲学、音乐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发展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音乐教育的方法论研究。
2、本研究是在“乐学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法进行探究。当前,我国对学前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不够重视,相关文献与调查研究较少。
本论文通过文献搜集、教学实践、现状考察的方式,为我国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法研究提供一些可用的资料和帮助。
3、在探究各种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
4、为形成我国学前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体系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哲学、音乐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发展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学前音乐教学法进行系统而全面地分析,并遵循以上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学前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活动,为形成我国学前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体系提供参考。
(二)现实意义
1、形成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法教材,为学前音乐教学提供可以实际应用的教材。
2、在对国外学前音乐教学法研究文献充分研读的基础上,不断为我国学前音乐教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教学方法。
3、通过本研究形成的学前音乐教学法在“乐学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本研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