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因不同因素致使泪液质、或动力学出现异常的病症,干眼症的症状比较多,包括干涩感、眼红、视力波动、眼痒、视力疲劳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临床多采用人工泪液、泪点封闭、腮腺移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院采用人工泪液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3 年 2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 46 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3 例(46 眼)。观察组中男 10 例,女 13 例;年龄 24 岁 ~69 岁,平均年龄(52.89±12.33)岁。对照组中男 11 例,女 12 例;年龄 35 岁 ~70 岁,平均年龄(54.22±12.19)岁。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滴眼进行治疗,每日4~6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①肺阴不足型:养阴清肺丸治疗,主要药物有:百合、生地、玄参、麦冬、白芍、甘草等。②肝肾阴虚型:杞菊地黄丸治疗,主要药物包括:枸杞、菊花、山茱萸、龟甲、山药、丹皮、麦冬等。③脾虚气弱型:归脾丸治疗,主要药物为:党参、黄芪、大枣、龙眼肉、茯苓、当归、白术等,每日 2 次,早晚服用。4 周为 1 个疗程,1 疗程结束后对 2 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
1.3 判断指标 根据《中西医结合眼科学》[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的标准判断,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采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呈现阴性,泪膜破裂时间(BUT)>10 s 为显效;患者的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消失,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有相应的减少,BUT 控制在 5 s~10 s 为有效;患者的自觉症状没有变化,观察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可以看出点状着色,BUT<5 s 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2 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2 组患者的 Schirmer 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数值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3 讨论
干眼症是因泪液质、量或动力学出现异常,致使泪膜不够稳定或眼表面出现异常,也会伴随一系列不适症状。引起干眼症的原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创伤等,轻度干眼症极易被忽视,但中度或重度干眼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可引发视力丧失,角膜浑浊等并发症[4].干眼症与中医学的干涩昏花证、白涩证比较相似,发病原因是肝肾不足,目窍缺养,因此治疗重点要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5].采用地黄、白芍、当归、枸杞子、覆盆子等药物进行滋补,达到养阴明目的效果[6].中医辨证论治能有效调节患者的激素分泌和神经系统协调性。本文对干眼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科学使用中医学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相关思想,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视力的目的。本文结果显示,通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 67.4%;2 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等方面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由此可知,中医辨证论治与人工泪液相结合能增加患者的泪液分泌效果,提升其泪膜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能改善患者泪膜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鑫,闫镛。糖尿病性干眼症的中医证型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1):96-97.
[2] 赵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 50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38-39.
[3] 李平山。中医辨证联合倍然滴眼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76 例[J].环球中医药,2012,5(4):303-304.
[4] 庞艳琴,姚菊英。中医辨证论治干眼症 25 例(50 眼)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0):9-11.
[5] 喻京生,颜家朝,张晓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 60 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2):107-108.
[6] 王学珍,贺义恒,余晓锐,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669-1672.
干眼症即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是目前眼科临床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系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泪液和眼表疾病,包括眼表干涩等不适、视力变化和泪膜不稳定并且有潜在眼表损害,伴随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反应[1].国外研究表明,本病在30~40岁人群中发病率...
干眼症在医学上被称为角结膜干燥症,为眼科常见病症之一,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由于病程与病理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所以目前...
干眼病是指由于泪液的量和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坏,从而导致眼的不适症状的一类疾...
干眼症以眼部干涩和异物感为最常见表现,常伴痒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粘稠,怕风,畏光,视物模糊,流泪等症状。中医药在干眼症的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我科2012年2月~2013年1月采用养肝明目汤结合0.1%玻璃酸钠眼液滴眼治疗干眼症76例,取得了...
干眼症又称角膜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sicca,KCS),是一类常见的眼表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干眼症患者常感觉视疲劳、干涩不适、异物感、烧灼感、眼痛、畏光、流泪,甚至引起视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
糖尿病干眼症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多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视力模糊等。当患有糖尿病时,干眼症的临床表现与单纯的干眼症患者相比更为严重,血糖也更难控制。...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特征是泪膜不稳定,引起各种症状和/或视力损害,可能伴有眼表损伤。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的广泛应用、生活环境的污染等,干眼症发病率有增无已,低龄化趋势显着,干眼症的研究和防治工...
干眼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泪液异常,引起泪膜稳定性降低,以及眼表组织发生病变等多项疾病的总称。干眼症发生以及发展,主要和眼球表面改变、免疫类炎性反应以及性激素水平异常等相关。临床传统疗法多选择人工泪液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类型眼液进行对症治疗,仅能...
本研究中采用桑白皮汤辅助治疗后, 视力水平高于常规治疗, 泪液分泌量大于常规治疗, 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常规治疗, 主观症状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常规治疗, 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者。...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sicca,K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Schein认为仅有干眼症体征而无主诉眼部不适的患者绝少发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