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 junctivitissicca,K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Schein认为仅有干眼症体征而无主诉眼部不适的患者绝少发生,由于干眼症引起的眼视力损害。症状是诊断干眼症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此外,多数人有视力疲劳症状[2].对于干眼症的治疗各家各法,都有一定的效果。现根据基础研究理论及结合临床经验,将组方补水方结合玻璃酸钠滴眼液与单纯玻璃酸钠眼液治疗进行比较,对其治疗干眼症进行初步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 年 6 月 -2012 年 7 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已确诊 的 干 眼 症 患 者 共 214 例, 年 龄 18~69 岁, 平 均(42.5±12.20)岁,男 95 例,女 119 例。角膜荧光素染色(+)56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及 B 组,A 组男 50 例,女 64 例,共 114 例,平均年龄(40.40±9.791)岁,B 组男 45 例,女 55 例,共 100 例,平均年龄(44.60±14.6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方法 设计随机信封,共 214 个,信封上有序号,信封内装有随机分配卡,卡上有序号、随机数字、组别及对应治疗方法;当合格受试者纳入本研究时,观察医师拆开信封,按随机分配卡规定的组别和治疗方法处理;随机分配卡规定的内容不得作任何改动。
1.3 诊断标准 参照 2004 年全国干眼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患者有明显自觉症状:如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感、痒感、畏光、眼红。其中以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 3 项症状为主。(2)泪膜不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 10 s.(3)泪液分泌量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Ⅰ,SIt)≤ 10 mm/5 min.(4)眼表面损害(加强诊断):角膜荧光素染色≥ 2 分(规定无染色为 0 分,有染色则分轻、中、重 3 级,将角膜分为 4 个象限,每个象限0~3 分,共 0~12 分)[3].
1.4 治疗方法 A 组予以中药补水方(每剂方药煎药后以药物散发的蒸汽熏眼,待药物温热时口服;药物组成为:枸杞 10 g,菊花 10 g,麦冬 10 g,党参 10 g,山药 10 g,丹参 8 g,甘草 3 g;1 剂 /d,分早晚两次煎服)及玻璃酸钠滴眼液;B 组仅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2 周为一疗程,一共 2 个疗程。补水方中各药物均由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中药房提供,玻璃酸钠滴眼液为德国 URSAPHARTM ArzneimittelGmbH 生产的海露。
1.5 观察项目 (1)以问卷方式筛查干眼症患者眼部主观症状标准制定:按症状的持续程度计分:无(0 分),偶尔(l 分),经常(2 分),持续(3 分);(2)泪膜稳定性改变(BUT);(3)泪液分泌量的变化(Schirmer testⅠ);(4)角膜荧光素染色的变化。问卷项目主要症状及体征为: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感、痒感、畏光、眼红、睫毛碎屑、分泌物、视力波动。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临床症状问卷评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7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 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
1.6.2 疗效判定 根据文献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干眼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角膜染色消退,Schirmer 试验>10 mm/5 min 或 BUT>10 s.有效:症状减轻,角膜染色减少,泪液分泌量增加或 BUT 时间延长。无效:症状无改善,角膜荧光素着色无变化或增多,泪液分泌量未增加,BUT 未延长[4].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6.0 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属正态分布总体者采用配对t检验或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总体者采用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观症状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主观症状无差异,说明两组的主观症状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观症状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2.
2.2 两组客观指标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 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平衡性好,具有可比性。A、B 两组治疗后 Sit及 BUT 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数值上看有下降趋势,临床症状减轻。A 组治疗后 SIt 值、BUT 值明显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见表 3.
3 讨论
眼表的损害、干眼症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且引起干眼的原因很多[5],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感染、外伤、药物、面神经麻痹等。伴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干眼的患病率较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和一些过敏性疾病,糖尿病和颈椎病的患者干眼症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人[6-7].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全身用药可以增加干眼症的危险性,包括噻嗪类利尿药、抗抑郁药、β- 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苯磺胺药、抗帕金森药、抗组胺药和抗高血压药[8].长时间使用电脑及长期佩带隐形眼镜都会使泪液分泌减少;频繁使用抗生素眼药;眼部受严重感染及化学伤后;眼部一些手术后均会影响泪液情况。
因为伴随着年龄问题、环境问题、药物问题、手术后遗问题等,干眼症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其患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及临床调查发现干眼症的发病率远较人们想象的要高,调查表明年龄在30~40 岁人群中超过 20% 患有干眼症,70 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则高达 36.1%,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 14.9%,女性为 22.8%[9].在已报道的流行病调查中,由于选择的人群和诊断标准不同,干眼症的发病率 14.4%~33%,现美国 65~84 岁的人群中,14.6%(430 万)的人患干眼[10].日本在对 2127 人的筛查中发现 17% 有干眼症[11.我国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尚未有报道,严厉等[12]对 530 人眼科门诊患者问卷调查中发现 11.70% 有干眼症,项广诊等[13]对 2026 人眼科门诊患者问卷调查发现 10.71% 有干眼症,韦青松等[14]门诊患者问卷调查的干眼症患病率是 12.91%.
干眼症在中医属“神水将枯”和“燥症”的范畴,又称“白涩症”,中医治疗干眼症历史悠久,中医学认为本症由于邪热流恋、肺阳不足、脾胃积热及肝肾阴亏、阴血不足而导致目失濡养所致[15].辨证施治应从肺、肝、脾、肾入手,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还应着眼于整体调理,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满意疗效。补水方中枸杞主归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生津止渴之功效,为君药;党参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祖国医学有“津血同源,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之说,党参在此方中可助津血运行至目而达到润目之效;麦冬主归肺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山药主入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即可助枸杞、党参益气补肾,又可与麦冬补肺润肺;所谓一味丹参抵“四物”丹参为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防止滋腻太过而导致停滞留邪;四药合用为臣;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其为佐药,可散除滋腻之邪;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整个中药方涉及心、肝、脾、肺、肾各经,不仅补益肝肾,还能润肺健脾,养心安神。本项临床观察证实,中药煎剂即可局部熏眼,又可口服,有双重功效,再结合局部滴眼液滴眼,在改善干眼症临床症状及部分客观指标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且优于仅仅使用滴眼液组。故认为在治疗干眼症时标本兼治疗效显着。
参 考 文 献
[1] 葛坚 . 眼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9-146.
[2] Barabino S,Dana M R.Dry eye syndromesE[J].Chem LmmunolA1lergy,2007,92(1):176-184.
[3] 宋立,王笑莲 . 明目地黄丸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747-74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 李伟娟,王育良 . 干眼症的临床病因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9.
[6] 张日佳,陈剑,徐锦堂,等 . 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临床研究 [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3):254-257.
[7] 楼尧勇,许曙,杨洁文,等 . 颈椎病与干眼症的临床相关性探讨 [J].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1):19-21.
[8] Rolando M,Zierhut M.The ocular surface and tear film andtheirdysfunctionin dye eye disease[J].Surv Ophthalmol,2001,45(Supp12):S207.
[9] 李凯 . 中药润目灵治疗干眼症的临床和机理研究 [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0] Sohein O D,Munoz B,Tielsh J M,et al.Prevalence of dry eyea-mong the elderly[J].Am J Opthalmol,1997,124(23):723-728.
[11] Brewitt H,Sistani F.Dry eye disease:the scale of the problem[J].SurvOphthalmol,2001,45(Suppl2):S199-202.
[12] 严厉,顾宝文,司马晶,等 . 眼科门诊患者中干眼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J]. 解剖与临床杂志,2006,11(3):200-201.
[13] 项广诊,王跃丽,唐国芬,等 . 干眼症患病因素的临床分析 [J].眼科杂志,2004,13(6):357-359.
[14] 韦青松,王伯钧,陈玉新,等 . 眼科门诊干眼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广西医科大学报,2008,225(1):146-147.
[15] 蒋丽君 . 干眼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导报,2010,36(7):9-10.
干眼症即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是目前眼科临床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系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泪液和眼表疾病,包括眼表干涩等不适、视力变化和泪膜不稳定并且有潜在眼表损害,伴随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反应[1].国外研究表明,本病在30~40岁人群中发病率...
干眼症在医学上被称为角结膜干燥症,为眼科常见病症之一,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由于病程与病理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所以目前...
干眼病是指由于泪液的量和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坏,从而导致眼的不适症状的一类疾...
干眼症以眼部干涩和异物感为最常见表现,常伴痒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粘稠,怕风,畏光,视物模糊,流泪等症状。中医药在干眼症的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我科2012年2月~2013年1月采用养肝明目汤结合0.1%玻璃酸钠眼液滴眼治疗干眼症76例,取得了...
干眼症又称角膜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sicca,KCS),是一类常见的眼表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干眼症患者常感觉视疲劳、干涩不适、异物感、烧灼感、眼痛、畏光、流泪,甚至引起视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
糖尿病干眼症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多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视力模糊等。当患有糖尿病时,干眼症的临床表现与单纯的干眼症患者相比更为严重,血糖也更难控制。...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特征是泪膜不稳定,引起各种症状和/或视力损害,可能伴有眼表损伤。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的广泛应用、生活环境的污染等,干眼症发病率有增无已,低龄化趋势显着,干眼症的研究和防治工...
干眼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泪液异常,引起泪膜稳定性降低,以及眼表组织发生病变等多项疾病的总称。干眼症发生以及发展,主要和眼球表面改变、免疫类炎性反应以及性激素水平异常等相关。临床传统疗法多选择人工泪液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类型眼液进行对症治疗,仅能...
本研究中采用桑白皮汤辅助治疗后, 视力水平高于常规治疗, 泪液分泌量大于常规治疗, 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常规治疗, 主观症状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常规治疗, 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者。...
干眼症也叫干燥性角结膜炎,是眼科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一般多因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发泪液分泌异常,导致泪膜的稳定性降低而引起的一种眼表损害。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眼部存在明显的干涩感及异物感,同时还可伴有畏光及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