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2 共707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

  4.1 识字类微课的设计原则。

  根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点、微课程的特点、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儿童认知理论,同时借鉴其他研究者在微课或微课程以及其他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本研究的设计原则,具体如下。

  4.1.1 微原则。

  "微课"和其他视频教学资源的不同就体现在"微"上,"微"是微课的核心特征。

  这里所指的"微"不单单是时长的短小化和知识内容的微型化,指的更是所呈现内容的高精度化。所以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微"原则。在进行微课设计时,选取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的短小精炼,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暂留时间相对稍短,性格活泼乱动,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时间最好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以免引起小学生的厌烦心理。

  4.1.2 学科定向原则。

  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它有自己特定的学习对象,因此在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时,必须依托学科的特性。在进行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时必须依托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识字教学相应的培养目标,这样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才具有价值可言。笔者将识字类微课的设计和研究学科定向性原则概括为: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依托语文学科性质,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识字教学目标为子线,设计开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具有语文学科价值的优质识字类专题微课资源。"4.1.3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原则。

  各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作为小学语文一部分的识字教学也有着特有的规律。识字教学规律主要有汉字本身的规律(如"构字"律)、识字汉字的规律、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在进行识字类的微课资源的设计时,需谨遵这三个方面的规律。

  微课的核心设计仍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微视频只是微课的呈现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外在的辅助,在设计时不可厚此薄彼,过分注重微视频辅助媒体的设计,而忽视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就是只注重多媒体信息的整合,而忽视了识字教学的规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1.4 关联性原则。

  识字是我们学好母语的基础,只有打好识字基础,增加识字量,掌握生字词的应用,才能更快、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人际交流,表达自己的所想,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识字、阅读和写作这三大部分。而识字是学习的基础,是阅读和写作的垫脚石。单个的生字属于一种零散的知识点,学生要做的是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识字又是一种语言性的习得,因此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教师在识字教学时,要尽可能的将这些零散的单个生字知识点与其他的知识串联起来,可以组织成与学生的生活或学习相关的对话等。教师在讲解生字时,不能单纯的只讲解生字的音形义,还要给生字组词、造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生字的含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生字的能力。

  4.1.5 趣味性原则。

  识字的过程本身是很枯燥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增添点趣味性,那么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所谓的趣味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生动、富有感情的,再加上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识字类微课的趣味性教学原则,表现在方方面面,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以及教学语言的表达、教态等方面。在短小精悍的微课中应用趣味性原则,更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保证学生的微课学习效果。

  4.1.6 交互式原则。

  识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字的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这种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不同。由记忆法则得知,人们对文字的记忆能力远远小于对图片的记忆,这就看出单纯的通过文字对文字进行学习和掌握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设计识字类微课过程中,从注重多重媒体素材的交叉混合应用,尤其是图片和动画的交互设计,不可一直进行纯文字的讲解,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培养运用汉字的能力并无益处,而且时间久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也会降低,那么识字类微课的开发就没有价值可言。理查德迈耶曾提出,当概念以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时比单独以语词呈现出来时效果更佳,更能刺激学生的多重感知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8]

  因此,在进行识字类微课的设计时,要加入与生字相符的图片、动画等媒体元素,增加微课的交互,提高微课的使用价值。

  4.2 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过程。

  ADDIE 模型是一套系统地指导教学的方法,它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指导模型之一。

  ADDIE 模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阶段。

  它遵循教学系统设计的一系列核心步骤和共同特征,以实现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认为应依据 ADDIE 模型对微课进行设计。焦建利、黎加厚也在多次微课培训会议中提到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可以参照 ADDIE 模型。首先,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为了确保其教学效果,必须对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设计。其次,微课资源的开发必须经过选题、设计、录制拍摄、后期编辑处理、评价反馈,才能确保其效果。由此看来,微课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开发时必须依据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确保微课开发成品的质量。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依据 ADDIE模型对本研究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4.2.1 前期分析。

  笔者将微课定义为一种学习资源,它的本质特征就是"微",这也是它与传统教学资源不同所在。因此,对其进行设计要体现一种微观教学设计的思想。微观教学设计是对知识点和知识单元进行的设计,因此,要进行微观教学设计前,要对一个知识整体进行切割,但是,将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合理地分割成若干个具有单独教学目标的有效知识点的适度性很难把握。因此,为了更好地合理、适度的分割知识,在微课设计开发之前要对教学内容、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需要的,切割适度的教学内容。

  1.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是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知识点的前提。对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来说,教材中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了分类,低年级学生要求多认少写,因此这两种类型的生字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特别注意这块。如对于一个生字,是需要学生识字,还是需要学生领会,还是说在领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具体的应用,教师在教学目标分析时,要对每一节课文的生字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对于后续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应该贯穿在整个微课教学设计中。

  2. 教学内容分析是分析教材中的的重难点、以及疑难点,明确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会遇到的问题。在进行识字教学前,教师自己需要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研究,仔细的精读课文,然后从学生的视角去阅读课文,找出学生可能在阅读方面会遇到的生字难点,之后教师再结合本课生字的教学目标将这些生字进行归纳分类。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是为了给微课选择出更合适的知识点。

  3. 学习者特征分析,通俗来讲就是分析微课的使用者是谁,以及如何保证使用者轻松、愉快的学完微课这两个方面。本研究中开发的微课主要针对的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大约在 6-8 岁之间。由于他们刚入学,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较短,课堂上经常会走神、分散注意力。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表现在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认可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一些鼓励表扬的语言。教师在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时,了解学习者的起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什么了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根据前期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用微课呈现的学习内容,然后将学习内容细化为小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确定对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前期中对整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教学内容分析,从中选择选择学生易错的字、难以理解的字,以及容易读错的字或是多音字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微课的时长虽然稍短,但是在开始教学之前明确告诉学习者这节微课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会有方向感和归宿感,而且更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的知识内容时刻紧扣教学目标,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2.2 教学设计。

  1.教学策略设计。

  良好的教学策略的设计是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更加圆满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组织策略以及传递策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识字这种陈述性的知识,笔者一般会选取讲授法,对于写字教学内容笔者选取演示法,通过技术手段,对汉字的笔顺书写进行演示,并适当的进行讲授。微课的传递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考虑选择哪种表现方式更好地去传递教学内容,如录屏、摄像等,笔者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录屏式的传递方式。

  2.教学顺序安排。

  对于微课的制作过程来说,适当的教学顺序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微课时长短,而教学顺序是整个微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师要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先讲授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如何结尾,这些都是教学顺序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加涅的九个事件理论: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复习旧知、讲授新知、提供指导、组织练习、提供反馈、评定行为表现和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20]

  笔者认为在微课的设计时,可以借鉴加涅的九个事件理论,但不必全部包含,笔者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到引起注意、告知目标、讲授新知,组织练习这四个环节。当然在微课的结束还应该加上结束语部分,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出要点,强调重点难点,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

  3.微课辅助资源要素的设计。

  微课的呈现方式不同,那么其需要的辅助资源就会有所差别。但是,无论录屏式微课,还是录像式微课,其共有的微课资源主要包括微教案、微课脚本、微课任务单、微练习、微课件的设计。

  微教案不同于传统的教案,传统的教案是针对的一整个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而微教案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在进行微教案的设计时,语言要精炼、简洁,要能够突出教学环节,并且详略应得当。

  微练习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放在微课的结尾,练习可以是主观题,也可以是客观题,具体形式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活动而定。

  微课件(PPT 课件)的设计主要指对媒体素材,文字等的设计,在微课件设计时,要秉持"为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媒体素材"的原则。

  微课任务单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源,类似与传统预习时使用的"导学案",但是比"导学案"要简单、明了,主要指出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提醒学生在学习微课前需要具备的教学资料等。微课任务单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对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明了的把握,带着任务进行微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微课任务单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脚本对于后续微课的开发起着指导作用,清晰明了的脚本是微课成功录制的保障。对于由多媒体课件组成的录屏微课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脚本结构。

  对于不需要 ppt 课件辅助的微课。

  4.2.3 开发阶段。

  微课的开发阶段是将微课的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录屏式微课开发步骤主要包括高质量 PPT 课件的制作、PPT 课件的录制以及视频的后期编辑处理,录像式微课的开发步骤主要对教学过程的录制、对视频进行后期的编辑处理。

  1.高质量 PPT 课件的制作。

  微课资源包含有很多的辅助资源,多媒体课件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录屏的微课来说,ppt 课件的制作可谓是开发阶段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开发微课之前制作高质量的 PPT 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PPT 课件的制作要以艺术设计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高质量的 PPT 课件包含的特征主要有,首先,图片文字颜色尽量保持鲜亮,字体颜色要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所变化和突出,但是整体风格要统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花儿胡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课件的逻辑结构要完整,尽量保持封面页、内容页以及结束页三部分的完整性。第三,PPT 页面中一次性呈现的单纯性文字内容不可过多,应具备文字、图片和动画之间的适当的交互,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更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保证微课的教学质量。具备了以上特征的高质量的 ppt 课件,对于后期的视频开发过程中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制作出的微课成品会更加精致,在辅助教师教学上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PPT 课件的录制。

  微视频是微课的一大重要部分,微视频的录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微课资源的质量。

  因此,录制画面清晰无杂物、图像稳定不晃动、声音清晰无杂质,内容和配音同步的微视频是保证微课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微视频的录制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上问题。除此之外,在录制 PPT 课件的过程中,鼠标不要在屏幕中随意的晃动,以免给学生带来干扰,要适当的利用鼠标,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 PPT 中的画笔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切记不可照本宣科。

  目前关于微课的开发工具有很多,对于录像式的微课,一般可以采用智能手机、数码摄像机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拍摄,而对于录屏式的微课而言,一般需要具备的工具有电脑、录屏软件和麦克风,常用的录屏软件主要有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以及专门的微课录制工具微讲台等。

  3.视频的后期编辑处理。

  在录制完视频之后,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对录制后的视频进行适当地处理,如去除一些杂音,添加动画、字幕特效、转场效果等,以及配音处理,编辑完成后,可将录制的视频导出,取得微课成品。

  4.2.4 实施阶段。

  1.课前复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预习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发现原有知识的欠缺,还可以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中国也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不管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效地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把教学总难点,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而预习恰恰和这种理念不谋而合。预习是需要学生在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因此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预习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将课堂探究引向深入。而微课的优势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可以充当有效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对新课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讲,更好的理解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微课在课前预习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课堂学习。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也可以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一是用于课堂导入,引入主题,吸引学习者的兴起,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二是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一步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广度,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可视化。情境类的识字微课资源还有利于学生的提高的语言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后复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课后复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回顾和温习,及时有效的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相似的内容进行梳理,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进行集中复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微课在课后复习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观看微课内容,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同时还可以帮助部分学生掌握课堂中未掌握的内容,弥补学生课堂中遗漏的知识内容,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1微课既是教师教学的辅助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源,因此,对于微课的评估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从微课设计、开发、实施三个环节进行,确保微课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由于没有语文学科微课设计的相关标准可以参考,因此本研究将会借鉴教育部中小学微课的评审标准,主要从微课的界面设计以及内容设计方面,通过学生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对微课设计的满意度,以及微课设计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建议。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利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形式,着重对微课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验证设计开发的识字类微课的实用性。

  4.3 微课的应用原则。

  4.3.1 辅助教学原则。

  微课是一种对教学重难点、疑难点的呈现,并不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再现。因此,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

  4.3.2 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微课呈现的仅仅是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因此,微课的使用必须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教师使用微课时,必须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使用微课时,必须与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将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点融入到整个大的知识体系中去,否则微课的使用没有任何价值可言。识字类微课必须与教师的课堂中所讲授的课文、阅读等相互衔接起来,能通过微课中生字的学习,更好地去阅读理解课文中讲授内容。微课中呈现的内容能够有效地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否则微课不具备任何学习的价值。

  4.3.3 适时调整微课的应用方式。

  微课既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资源,因此,微课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学生课下学习使用。在选择微课的具体应用方式时,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配备状况,以及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微课的应用方式,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适当的调整应用方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识字教学论文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