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

突发事件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影响与维护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8 共5029字
  题目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就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指出,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使得现代社会的各类风险明显增加,并且风险的严重后果往往超出个人、组织乃至某一国家的应对能力。伴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类突发事件发生频度越来越高。突发事件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破环、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给事件涉及的相关人群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这其中也包括前往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救援处置的各类响应人员,如消防战士、武警官兵、抢险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媒体人员、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等。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不可避免地目睹到许多惨烈的场景,感受到事件幸存者的悲伤痛苦情绪,同时还要从事艰巨紧迫的救援任务,因此,他们将承受除体能透支外的多重压力。这些情绪心理方面的压力首先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其次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与认知,削减他们的工作热情,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严重的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心理创伤。为此,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也是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突发事件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影响
  
  众所周知,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极大破坏性,往往造成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巨大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通常各类响应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抢险工作。现场各种惨烈的情景会呈现在他们眼前,给响应人员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做噩梦等状况。同时突发事件会造成现场道路阻断、通信不畅,响应人员会面临生活物资匮乏、工作条件艰苦以及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的危险,这些情况也会加剧他们焦虑不安的心理。还需要提及的是,响应人员尽管没有亲身经历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但幸存者惊慌不安、紧张焦虑和难过悲伤的情绪也会传递给他们,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这都可能导致替代性心理创伤的产生。因此,响应人员在救援任务执行过程中心理受到冲击的程度仅次于突发事件的直接亲历者,实质上他们也属于心理高危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另一方面,响应人员的自身职责也决定着他们将承担繁重而艰巨的抢险救援任务,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的72小时内,即黄金救援期内,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响应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挑战自身的体能极限,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中。除了超强的工作负荷外,在救援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存在指挥体系混乱、职责分工不清、工作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等情况,也会给响应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冲突和困惑,使得他们对工作的控制感降低,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是职业倦怠,这不仅会降低个人的行动效率,还会影响整支队伍的战斗力,不利于救援任务的开展。
  
  总之,复杂的现场环境和救援抢险任务的艰巨性使得应急响应人员会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将承受着多重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兴奋,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而过度持久的压力,则会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应激反应,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胃部痉挛、身体疼痛;紧张不安、脾气暴躁、情感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这些不良的压力反应不仅会损害应急响应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问题,严重的会产生心理创伤,因此,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健康是保障突发事件有效处置的重要基础,需要组织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应急响应人员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
  
  自汶川地震以来,针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逐步发展完善,而针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突发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事件,其所具有的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危机状态下的心理调适与常态下的心理调适有所不同,不仅需要考虑特殊的压力来源,更需要从应急管理工作生命周期的角度,从时间维度上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心理干预与援助模式,才能系统科学地提升响应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有效地维护响应人员的身心健康。
  
  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心理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做好事前的预防与准备。心理健康工作也是如此,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减轻突发事件对个体心理、生理上的冲击,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增强个体面对危机时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复原力。
  
  第一,定期开展心理学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是提高抗压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压力的产生机制和调节手段,才可能在面对危机时,能够主动意识到自身的压力反应,并主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可以帮助响应人员了解身处突发事件现场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学会应对压力的调节方法。只有在事发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在面对危机时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不至于出现极度的紧张焦虑和烦躁不安。因此,维护响应人员的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事发过程的心理援助,还应该将心理干预前置,科学、系统、持续地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宣传贯穿在平时的工作业务培训中,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借助报纸、杂志、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学知识。
  
  第二,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的工作预案。前已述及,工作方面的压力,如部门或机构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指挥混乱、人员角色模糊、岗位职责不清等也是救援过程中引发压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工作预案也是减轻响应人员心理压力的重要内容,美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就是建立了国家层面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规定了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程序、基本术语、具体操作,使应急响应者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工作流程,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从而避免惊慌失措。各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工作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可操作性,使响应人员对自己的角色、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提高组织和个人危机应对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演练一方面可以磨合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帮助响应人员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减少因职责不清等来自工作机制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模拟演练比较接近真实场景,可以让响应人员去感受现场环境下的各种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压力反应,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大有裨益。
  
  第四,事前重视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除了需要应急响应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才能保证他们在高压状态下能够适应环境并从容应对。因此,有必要在事前借助心理测评工具,对响应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和评估,一方面有助于事前了解响应人员是否能够胜任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够及早筛查出存在心理危机风险的潜在个体,及早地进行干预。
  
相关内容推荐
  • 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分析

    加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使目前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展开详细的分析,为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 疫情下安徽省立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调查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由于工作任务重和接触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发生压力过大、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等心理问题。...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经数据统计显示[1],目前我国已经有留守儿童接近两千万,若不能很好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可能对其成长造成影响,可能会成为国家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发展情况对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有密切相关性。据资料显示[2],留守儿...

  • 某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把心理健康纳入了体检范围,以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和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素质[1].针对银行职员责任重、压力大等工作特点,笔者对前来所在院体检的某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 空巢和非空巢中老年人人口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比

    贾守梅等〔1〕发现上海空巢老人焦虑发生率为27.5%,抑郁发生率为15.3%.这说明焦虑已显着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老人焦虑往往会发展为抑郁或两者混合状态〔2〕.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占24.6%;而感到精神生活充实愉快仅23.1%,并且与其他老年人相比,更多的空...

  •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安岳市医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研究表明[1],医务人员由于长期面对人类丧失亲人、致死性疾病等人间悲剧的应激性事件,工作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极易使医务人员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另外,近年来一些媒体片面宣传,造成了医生非常大的心...

  • 文化影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概况

    关于文化的定义,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心理学 家和普通民众对文化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家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而民众则多把“文化”同“种族”混淆在一起,认为是一个概念。 ...

  • 上海市龙柏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按照WHO对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观的定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反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方面。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约4.5亿,我国完全进入老年型国家,所以,研究老年群体的心理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筛查出高风险的影响...

  • 轻生患者康复中心理健康干预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人们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1],人们工作、生活、经济和精神压力愈来愈重[2],由此引发的自杀或自杀倾向呈上升趋势[3].为了探索心理干预对急诊服毒自杀患者的作用,在2010年...

  •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残疾儿童是社会上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自身的身体或心理缺陷,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和共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自身的正常精神状态、能够明确自己身体和心理的自我认知,能够掌控自己的情...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