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

突发事件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影响与维护(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8 共5029字
  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援助
  
  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应急响应人员常常要在超负荷状态下,超长时间工作,同时还可能要面对来自组织协调、资源短缺、信息沟通不畅等方面的工作压力。所以这段时间是响应人员压力最大的时段,而这时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抢险救援工作的效果,因此,事发时的心理疏导与援助工作也非常重要。
  
  第一,响应人员要主动进行自我觉察,及早识别压力信号。由于突发事件会对个体和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往往超出个体的应对能力,因此,个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身心反应,这些反应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如果这些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出现脾气暴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下降、身体疼痛加剧等状况,就说明此时的压力已经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需要主动进行调节了。因此,响应人员要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主动觉察自身的压力反应,尤其要识别出异常反应,适时地主动进行调节。如果感到压力过大,自身无法有效调节时,必须寻求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以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风险。
  
  第二,加强针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援助。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曾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久而深刻的痛苦,而心理援助则能有效地减轻创伤事件的影响,促进个体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因此,开展针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是维护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目前的心理援助工作更多关注受灾群众,针对响应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还有所不足,在突发事件日益频发的今天,加强针对这一群体的心理援助工作尤为迫切,为此应在现有心理援助工作框架基础上,将响应人员的心理援助纳入受灾群众心理援助工作中,从整体上统一规划、部署和实施。由于响应人员的压力源与受灾群众的压力源有所不同,还需要探索更加适合响应人员特点的心理援助工作模式和更加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方法。
  
  第三,组织上要重视响应人员的工作压力。研究表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突发事件发生后,响应人员的工作任务往往是平时工作量的数倍,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个体身心极度疲惫,体能下降,不仅会带来神经衰弱、肠胃疾病、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还会引发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完全丧失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在突发事件处置时,组织上要尽可能做好工作安排,适当减负,争取让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休息。对于感到压力过大的响应人员,可进行工作岗位的调整,从高压力岗位调换到低强度的岗位,给他们提供休整的时间,避免不良压力的积累与恶化。
  
  第四,响应人员要主动借助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由家庭成员、亲属、同事、朋友等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人际间的交往活动,个体能够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因此,社会支持系统是压力缓解的重要外部力量。在繁重紧张的救援过程中,响应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因此,要有意识借助社会支持系统,主动积极与家人、朋友、同事沟通交流,而不要压抑情绪,独自承受。此外体育运动、合理饮食、充分睡眠以及肌肉放松、呼吸放松、冥想等生物调节方式也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响应人员在感到自己压力大时,应有意识地主动采用这些方法来缓解压力。
  
  突发事件后的心理调整与心理支持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尽管结束了,但事件本身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重大突发事件结束一年之内,约有20%的人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他们需要长期的心理支持与干预。虽然紧张的抢险救援工作结束了,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及时做好任务结束后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调整,对于维护应急响应人员长期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第一,使用团队经验分享方法,做好心理调整。对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员来说,在工作层面和心理层面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不论是个体还是团队,都需要对此次工作进行总结与梳理,不仅要总结工作方面的成绩与经验,更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经验分享方法可以引导团队成员说出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情绪反应、感受体会,并且成员之间可以一起讨论分享,这种相互讨论还可以启发个体寻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经验分享过程对于减轻个体情绪心理上的困扰很有帮助,还能使成员感受到组织内部的相互支持,有助于团队凝聚力的增强。
  
  第二,借助相关机构,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支持的长期服务。突发事件发生后,响应人员的生活环境、工作模式、价值观念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要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整,因此,突发事件结束后心理的调适与恢复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这是一项专业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靠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来完成,因此,可以依靠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支持服务。此外,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对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人员保障、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划,才能保障心理支持工作的长期开展。
  
  第三,响应人员主动培养自身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逆境、威胁及一些重大生活压力事件时的良好的调整与适应能力,也就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复原能力。它包含了乐观自信、坚强、积极的自我评价、较高的成就动机等有效应对压力的积极的个性特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响应人员应有意识主动地培养坚强的性格、积极的自我评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会帮助响应人员提高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