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三年来,在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我深深感受到知识的珍贵。导师喻名峰是我国法学界公认的德艺双馨的学者,作为喻老师的学生,我倍感荣幸,本文在选题和思路上得到了喻老师无私的指导与帮助。非常感谢喻老师以及授课的法学院老师对我的栽培与教诲,是你们的智慧与汗水,指引和激励着我的学习历程,在你们的耐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在职法律硕士的学习。同时感谢与我共同学习的同窗们,是你们的陪伴,使我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学习时光。
参考文献
[1]李永升。杜绝死刑冤假错案十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姚子泉。浅议“无罪推定”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3]余婷婷、王瑾、林奕水。论无罪推定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4]王英飞。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5]何永军。陪审团事实裁决终局性的理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马雅玲。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适用[J];理论导刊;2010年07期
[7]王永波。无罪推定原则的内容和意义[J].当代法学,2001:1-9.
[8]李力朝。论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完善[D].法律,2012.
[9]李昌道、董茂云。西方沉默权的比较研究[J].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
[10]穆昌亮、许家铭。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缺失与确立[D].长白学刊,2010年第4期。
[11]杨明。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J].法学,1998.
[12]张琳。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D].中国学位论文,河大图书馆。2003.
[13]王峻。无罪推定原则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河大图书馆。2002.
[14]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5]钱远坤。论无罪推定原则[D]?法学,2011.
[16]程海辉。人权保障视角下无罪推定原则的重构[D].法律,2009.
[17]崔云飞。无罪推定之具体实践[D].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2006.
[18]黄卫。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几点思考[D].载于中国法院网,2012.
[19]张能全。程序法制化的重要内容:无罪推定原则[D].《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4年第1期。
[20]刘根菊。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探讨[D].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21]卞建林、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
通常来讲,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受到与之生活学习关系最密切的的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种因素的影响。...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多元文化的融合,社会的变迁、观念的转化,婚姻家庭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家事案件的数量不断增长、离婚率不断攀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不断突显,使得探索家事审判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结语刑事诉讼制度不应该是仅仅着眼于追诉犯罪本身,正义也不仅仅意味着犯罪案件的可靠结果。正当的程序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过滤掉人们的恣意,从而保障人们在程序中受到公正对待。改变刑事诉讼程序追诉犯罪的单一程序工具主义价值标准,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
中文摘要以邓玉娇案为切入点,分析了民意与司法审判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从法理学角度研究如何促进我国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良性互动,进而指出二者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尊重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完善舆论监督体系,使民意通过合法方式进入司法程序对其...
摘要对刑事案件和民事交叉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为解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刑民交叉问题处于民法、刑法理论研讨的边缘地带,现有的研究或者仅侧重于先民后刑、先刑后民、刑民并举等方面的问题探讨,直到现在,理论界仅是从实体法角度去进行研究,所能得出理论成...
二、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法律规范的现实化必须借助于司法实践,只有现实化了的法律规范才能成为人们的活动准则。法不只是评价性的规范,它也将是有实效的力量。一个超国家的法要想变得有效,就不应高悬于我们之上的价值的天空,它必须获得尘世的、...
三、民意审判的防范对策。司法的公证公平离不开民意的正确引导和指向,但要想保证民意的正当性与正确性需要对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只有健全相关制度才能使得民意对司法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一)构建民意融入司法程序的正当性。1.从立法层面上吸收民意。...
4我国刑事公诉案件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同时,刑事和解也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刑事和解的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
摘要欺诈与诈骗,是两个意义相近却又各不相同的词语,这两个原本难分彼此的概念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各自具有了自己的归属,在日常生活中,欺诈偏向了民事法律领域,而诈骗则被纳入了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这种分化形成了两种新的概念--...
第1章引言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区分,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程度远远低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却存在很大的空白,民事欺诈尤其是合同欺诈的发生愈加频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当事人会选择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