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五个阶段仅适用于非自诉的刑事类案件,不区分取证对象,是取证的总纲。计算机取证、手机取证以及网络取证在2、3、4这三个阶段有所不同,例如在固定证据阶段,计算机证据的固定优先考虑复制方式,并针对现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强制关机、是否拆卸硬盘等;手机证据的固定无法进行数据校验,无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大多情况下,只是简单的扣押,然后直接进入第四个阶段。
另外,这五个阶段应该体现出电子证据从始至终能够形成完整的取证链,从而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免导致取证瑕疵,影响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如固定保全证据阶段,现场取证的需要当场密封电子证据所在的存储设备,并由侦查人员、持有人、见证人等签字,启封时也应由见证人等在场,其过程要进行拍照录像;远程取证的要求尽可能的记录远程服务器的地址、关键页面的截图等等。
对于非自诉刑事类案件的电子证据取证流程,需要立法加以尽可能的详尽具体规范,保证每个环节无瑕疵,尤其是从现场/远程的取证到鉴定意见转化环节的转换过程中,如何确保取证程序不脱节,证据转化无瑕疵,都是立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其他类型案件,本文不再探讨。
(四)细化取证方式的规定
取证方式方面的规定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的《网络犯罪公约》相关做法,以完善我国的取证措施和取证方法。例如在我国取证方式中增设“提交令”、“动态数据的实时获取”、“存储数据的快速保存”、“网络公证”等适用电子证据取证的特殊方式。这些特殊的取证方式应规定为传统取证方式的补充,在釆用这些特殊取证方式时,需要和我国的基本取证制度结合使用,同时也不意味着否定特殊方式的重要作用,在涉及电子证据取证的案件侦破中,这些特殊方式能够起到传统取证方式无法替代的关键功效。例如,“动态数据的实时获取”可以用于追踪嫌疑人网络通信的路径,进而定位嫌疑人作案的地理位置;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动态数据的实时获取”会造成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因此在规定这种取证方式时,应限定使用时应限于几项重大犯罪之内,严格使用的审批权限。具体来说,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1.侦查人员可以适用特殊的取证方式来获取电子证据,同时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限制要求,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
2.侦查人员有权要求电子设备的持有人、管理人或单位负责人等提供电子设备合法必要的信息。网络服务商有提供保护电子征据的义务,在案件需要时,应协助侦查人员提取相关电子证据。无法扣押的电子证据,如单位的服务器、某超市的监控录像等,可以要求电子设备负责人在规定期限内禁止接触、复制,或者规定电子证据的负责人或所有人负有保护电子证据的义务,以确保电子证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3.当侦查人员有理由相信该涉案的电子证据存储于另一台存储设备/系统中时,同时该存储设备/系统可以合法访问或是公开的,侦查人员可以依法对另一台存储设备/系统进行取证。
4.当发现涉案电子证据时,侦查人员可以釆用的固定保全证据的方式有:(1)扣押整个电子设备或者存储介质,如扣押后影响其工作正常运行的,可以替换存储介质,如更换一块同容量、同型号的空白硬盘;(2)现场备份存储介质,如存储介质容量过大无法短期完成的,可以只备份其中需要的数据,但应校验这些数据,记录相关内容,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3)无法扣押、备份或者导出的,可以通过拍照、摄像、截图等方式加以固定,并做好相关记录,签字确认。
5.电子设备的见证人、持有人、单位负责人等相关知情人员,对釆取的特殊取证方式负有保密义务,泄密导致严重后果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取证方式的使用上,还应注意电子证据原件的认定规则。与传统证据对原件的认定规则不同,电子证据强调的是“信息性”,尤其是网络取证时代的开始,在不同系统中存在的电子证据均有可能是原件,如何认定给取证带来了很大难题。如前文所述,不同国家釆用的标准方法不同,美国的“扩大解释法”、加拿大的“置换原件法”、联合国的“功能等同法”等等。刘品新博士提出了 “拟制原件法”,认为“任何直接源于该电子数据的或其他可感知输出物,只要能够准确反映该记录的内容,均视为电子证据原件。”该说法类似于美国的“扩大解释法”,即扩大了电子证据原件范围,不论电子证据存储于何种系统或以何种方式输出,均可视为原件,这也符合电子证据的特性。
(五)完善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规定
如何平衡犯罪打击与公民权利保护,尤其是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契合法律宗旨,达到法律创设意图,是立法者们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定,从而减少或避免这种伤害发生:
首先,严格控制电子证据取证的启动方式。具体来说,一是严格启动电子取证的审查内容,包括审查侦查部门申请启动电子取证的对象范围、取证方案;二是规定启动电子取证的审查主体,在确保侦查部门的取证的中立性的同时,审查主体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职业道德;三是规定取证的期限。
其次,严格控制电子证据取证的运行过程。包括取证的过程应全程录像,注意收集关键的附属设施;控制电子证据的扣押与保管流程,保证从获取到出示证据过程中,电子证据能以被追溯;在取证期限截止后,禁止侦查人员继续进行电子取证。
再次,给予当事人以应有的知情权、请求权及救济途径。侦查部门应在取证前使当事人知晓相关情况,即使需要秘密进行的电子取证,也应在案件结束后告知当事人。当当事人认为自己的隐私权被侵犯时,应有权向相应机关请求保护,并在被侵害后能够救济自己的合法权利。
最后,应创设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采取单位内部监督与诉讼过程监督相结合,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等多种惩罚机制配套实施。电子证据取证必须要应用到诉讼案件中去,而要想有效取得电子证据,不可避免的要釆用特殊的取证方式,但是这些取证方式存是一把“双面刃”,虽能高效的打击了新型犯罪,但也给公民的权利造成了伤害。相关法律的出台,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完善取证规范,加大违法成本,将对公民权利的伤害降到最低。
本文根据共享单车行业押金收退现状反映出的现实问题,结合共享单车押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深度挖掘、分析我国在共享单车押金监管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实现降低资金风险、规范企业运行的目的,并预设性地为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其他共享平台提...
第五章保障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对策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公平对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为我国民营银行的设立指明了方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指出: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保障...
四、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评价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以《民法通则》为主体,略成体系,亦涵盖了监护的主体、对象、程序等内容,但仍有其不完善性,尤其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不能适应当下需求,归纳起来,该...
第3章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一般原则立法原则是指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我国在立法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了一些立法的原则,其中的一些原则也是我们当前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可以借鉴和适用的。结合当前社区矫正的实际情况,我国社区矫正在...
第二章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用人者责任制度的考察第一节《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我国法律对用人者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1987年施行的《民法通则》、1988年《民通意见》[16]中对用人者责任都是只...
第3章国外婚内侵权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3.1普通法系国家婚内侵权制度的发展3.1.1婚内夫妻侵权豁免阶段在普通法系早期的相关理论当中,通常认为当两个人结婚之后,他们在法律上就成为了一个人,也就是说,当两个人形成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之后,妻子...
第二章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三十多年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始终以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性和效率性为宗旨,以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推动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回应了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压力。无论从当前幵展的...
中文摘要预付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合同双方均有裨益的一种消费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便利,给经营者也带来了资金运作上的灵活性和提升了顾客的粘性。但因其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措施,引发了大量的纠纷,维权无...
四、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我国婚姻法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地完善。针对上文提到的我国婚姻立法的缺陷之处,结合现行《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两个司法解释等法律规范的内容,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结合外国...
第三章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完善第一节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体的完善一、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牵制相对独立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构的产物,受行政牵制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建立独立的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权的制约。强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