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转型劣势。
1. 生态环境仍面临严峻挑战。
新余市生态系统面临这经济增长、人口增加、资源需求大的压力,人为开发活动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对水、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不合理的经济开发与建设对地区生态系统破坏比较严重,而相关的法规、政策、管理体制、治理模式等尚不完善。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新余市尚未建立完整的市辖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无法对生态环境现状做出完整、实时的评价。生态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节能减排、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未来工作任务仍然艰巨。
2. 接续产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列世界第一,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产能快速扩张等影响,光伏产业已从急速发展期转入平稳增长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迟缓、产业链条短、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污染等也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直接导致产能供过于求状况的出现,技术简单粗放的光伏企业发展将严重受限。
面对国际市场贸易壁垒、技术、人才、环境成本等多方面的风险,作为新余市产业转型支柱的光伏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开始显现,加快崛起需要新思路、新技术、新政策、技术储备以及科学规划的有力支撑。
3.社会和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伴随着资源逐渐枯竭,传统的以钢铁企业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举步维艰,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由此引发资源型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矛盾愈加尖锐,主要表现:一,在大量工矿企业改制破产,城镇失业人数增多,社会就业压力大。二,贫困人口居高不下。三,企业改制成本高,社会保障方面历史欠账多。四,社会矛盾加剧,不稳定因素增加。
4. 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满足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
新余市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存在着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但出入口设置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不大,需调整出入口的位置或增设出入口;受毓秀山山体阻隔,区域南北向联系较弱,制约城乡要素流动等问题,需要统筹规划铁路、骨架公路建设项目,加强对外交通枢纽的衔接,以及中心城区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城乡之间的联系。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都亟待加大资源投入。
5.地方财力捉襟见肘,自我发展能力有限。
新余市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作为主体税源的钢铁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缓慢。钢铁产业一直是新余市财政的支柱,即便有所下降其近年对财政的贡献率仍在 50%以上。但新余市传统钢铁产业处于产业链条上游,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使得钢铁产业纳税额与其产业规模相比不高;二新兴产业大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尚处在税收政策优惠期,对财政的贡献也十分有限;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地方税收入。地方财力不足使新余市在棚户区改造、环境污染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都面临极大的财政压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投入也严重不足,限制了新余市自我建设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3.3.2 转临型面的机遇与挑战。
(一)转型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着眼稳外需扩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将发生变化,逐步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逐步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中国将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都将给新余市加快转型带来历史性机遇。
此外,四大政策机遇将助力新余市加快转型发展。
一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拥有的第一个被国家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新余市被纳入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明确被定位为建设赣西区域中心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基地的核心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新余市加强与经济区其他区域的合作。特别是新余市做为全省的基础性产品提供地,对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新余市被列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科技示范城将以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和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三大新能源支柱产业群为依托,促进科研体系与产业体系的衔接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余市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作为江西省新能源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大大提升了自身在本区域内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新余市被列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部分城市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并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和激励工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此,新余市分别制定了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实施方案和交通清洁化实施方案、服务业集约化实施方案、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实施方案等。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新余市将全面推进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市交通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不仅有利于新余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也将大大促进新余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四是新余市被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为新余钢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各项鼓励扶持政策,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水平提升,逐步实现以废铁为主的再生资源产业链,进一步为中部崛起提供资源保障。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江西新余钢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成为以废钢为主,铜、塑料、稀有金属等再生资源为辅,集回收、分拣、集散、深度加工、综合处理、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研发、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二)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是资源型产业的衰退导致经济实力下降。长期以来,新余市形成了“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随着铁矿资源及煤炭资源的衰竭,资源型产业的衰退导致新余市整体经济发展实力下降。尽管目前新能源、新材料等接续替代产业有所发展,但尚且不能成为地方财政的支柱。财政规模在全省十一个设市区中排名靠后,财政自给率低,加上历史包袱较重,地方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政府公共投入不足造成投资环境和保障体系不健全。
二是中部各省市产业结构趋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竞争给新余市产业转型带来挑战。中部六省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且国家在中部也设立了国家层面的战略经济区,如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和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未来,中部其他省及江西省内其他城市也将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将对新余市新兴产业发展构成挑战。
三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也给新余市的发展造成竞争压力。目前,我国东部发达省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后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省份产业发展纷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海洋工程。新余市经过多年的努力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已逐步壮大,虽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但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高端产业的发展条件和竞争力相对比较弱。
(二)制约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机构养老的推行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绝多大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专门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而自己有儿...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联合国开始在国际、地区、国家和城市层面上提高对灾害警觉和应急管理的认识,并将1990年-2000年宣布为...
摘要近年来,在激进的考核机制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迅速攀升,但是地方政府财力往往无力支撑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融资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此外,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都提到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报告中也...
第2章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2.1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2.1.1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在香港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最早的医院是于1841年由英国陆军和海军创办的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然而...
3.3日照市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境外人员管理更加重视,相关法规制度日益健全,政府牵头的社会化联动机制和公安内部分工配合机制已经形成,合力逐渐增强。在强化境外人...
第1章导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非法营运车辆随之日益增多。本章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进行详细论述,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必要...
第三章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本章从目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载体、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突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提升行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新途径。3.1...
5优化政府职能推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把双刃剑,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文化创...
第3章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工作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联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管理方法技巧的欠缺。这些问题亟待管理部门去解决,舆情管理面临形势依然严峻。3.1舆情...